吳家恆 X 蔡佳璇《巴洛克頻道》 | 第一季

《巴洛克頻道Baroque Channel》為《音樂達文西》節目其中一個單元。由主持人吳家恆 與 曉韵古樂團團長-蔡佳璇老師,從不同面向,多方面的介紹巴洛克時期精彩音樂藝術。

巴洛克頻道 Baroque Channel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2
吳家恆
1:02:15
258
5
吳家恆
55:12
187
6
吳家恆
52:46
255
13
吳家恆
52:10
181
Showing 1 to 50 of 50 (1 Pages)

01 - 巴洛克是甚麼?

吳家恆
我們所知道的「很華麗的巴洛克」,通常泛指18世紀的巴洛克,但把150年的精華壓縮在一個概念裡面,真的很可惜。
有一說法稱「巴洛克」為 奇形怪狀的珍珠,跟所謂的華麗,似乎一點都沾不上邊?

重點:
舒茲 (Heinrich Schütz, 1585-1672)
夏依特 (Samuel Scheidt,1587-1654)
夏依恩 (Johann Hermann Schein, 1586-1630)

02 - 17世紀德國3S

吳家恆

紅線牽起的巴洛克德國3S

談到巴洛克,先從3S說起吧,3S就是:
舒茲 (Heinrich Schütz, 1585-1672)
夏依特 (Samuel Scheidt,1587-1654)
夏依恩 (Johann Hermann Schein, 1586-1630)
 
這3人在音樂史上其實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音樂之父」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也非常的推崇...

巴洛克三位德國阿伯的故事之一,趴趴走的許茲 Schütz。

巴洛克三位德國阿伯的故事之二和之三,名字很像但不是親戚的夏伊恩Schein和夏伊特 Scheidt。

03 - 繽紛巴洛克 I

吳家恆
巴洛克音樂風格的演變,是逐漸發生的。
這近150年的期間,從義大利到法國,風格又是如何轉變的?

音樂的三種功能

巴洛克的起訖?

如何將巴洛克分期?

第一期以義大利為重心;第二期以法國的發展為主要焦點;第三期則是路易十四晚期和過世之後,音樂風格的變化。

第一期 - 義大利

第二期 - 法國

04 - 繽紛巴洛克 II

吳家恆
巴洛克時期1600年~1750年其實並是不那麼精確的數字。
 
音樂的風格不斷的演進,這期間的人們對音樂的品味又是如何變化?
讓我們往前回朔到1580年左右,聽佳璇老師如何用<平行宇宙>的概念,來談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時期,法國和義大利音樂的差別,有哪些呢?

太陽王路易十四過世後,義大利、法國的文化交流不再需要躲躲藏藏。

德國人韓德爾 (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在英國寫義大利風格濃重的音樂。

05 - 1600 義大利

吳家恆

時間倒轉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文藝復興過渡至巴洛克時期的義大利。哪些因素,形塑了巴洛克時期的音樂?


第一實踐、第二實踐,吵得是什麼?

卡契尼 (Giulio Caccini, 1511-1618) 的 Amarilli, mia bella。沒有譜根本很難聽懂老師在說什麼!所以,在佳璇老師的協助下,做了簡單圖示,希望能讓大家更了解。

Amarilli, mia bella完整的譜可自 (Caccini,_Giulio) 下載。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著譜、聽聽第二段的音樂,和第一段有什麼不同。

06 - 密碼的世界

吳家恆
巴洛克時期的傳統派與創新派,相看相厭。
 
傳統派「第一實踐 (prima pratica)」的風格,是在譜寫歌樂時,認為音樂凌駕在歌詞之上,應以音樂為主。
而創新派「第二實踐 (seconda pratica)」卻認為,歌詞更能帶出想法,因此著重歌詞,之後才思考處理音樂。
 
兩派大吵的導火線,從蒙台威爾第 (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與阿圖.西 (Giovanni Maria Artusi, 1540-1613)的爭執開始。
 
本集要來揭露巴洛克早期的筆戰,第一實踐 vs 第二實踐的來龍去脈。
(古人吵起架來,跟現代人一樣啊,哈哈。差別只在於古人沒有網路、臉書或PPT,不能及時互吵,只能靠書籍出版去「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從第二實踐順著聊下去,帶出「歌劇(Opera)」這種藝術形式誕生的過程。這邊扣回我們在第三集、第五集曾提到的內容,大家可以順便複習一下。節目中也講到一些數字低音的概念!

節目最後,跳到巴洛克晚期的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身上,壽星最大咩!

07 - 新樂種的誕生:歌劇

吳家恆

前情提要>>巴洛克頻道的節目,是環環相扣的。

這裡將第三~五集曾提過的、跟歌劇(Opera)的誕生有關的幾個重點,抓在一起做了一張圖給大家暖身。

歌劇的基本>>藝術形式的發展,一定有其脈絡可循。歌劇的起點,就是想要吃到飽而已。(笑)

序曲及兩齣蒙台威爾第 (Claudio Monteverdi, 1567-1643)的歌劇>>Toccata 和 Sinfonia,有那麼點一樣、又不太一樣。

雖然在巴洛克時期,兩者都是作為歌劇的序曲之用,但之後的發展,卻完全不同。

08 - 歌劇:拿坡里樂派

吳家恆

歌劇(Opera)誕生之後,除了隨著新娘傳到法國,也翻山越嶺、傳往日耳曼和英國等地。同時,在義大利半島上,歌劇發展的重心也往南移到拿坡里,形成非常重要的拿坡里樂派。

拿坡里樂派到底做了些什麼?常聽到的宣敘調(Recitativo)詠嘆調(Aria)又是什麼?

(佳璇老師說,宣敘調就是把內心os或是終極碎念用朗誦或詠唱的方式噴出來。負責數字低音的人或是伴奏樂團,就是一個燈光師的概念:負責幫主角打燈、營造氣氛。)

詠嘆調就是讓那些舞臺上的星星發光發熱的機會。(其他人繼續當燈光師、檢場...)

09 - 不能聽歌劇時,要聽什麼呢?

吳家恆

宗教對西方音樂發展,有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影響啊。

巴洛克時期的復活節前一個月(四旬期),民眾被要求虔心自省,禁止任何娛樂,歌劇(Opera)被禁止演出。

10 - 法國巴洛克歌劇

吳家恆

事事都要創新的法國,自然也發展出與義大利歌劇(Opera)不一樣的歌劇形式:抒情悲劇(Tragedie Lyrique)和芭蕾喜歌劇(Ballet Comique)。

雖然說是抒情悲劇,但其實故事不一定是悲劇喔。

11 - 與歌劇相關的周邊產品

吳家恆

歌劇(Opera)衍伸出來的「產品」,除了前兩集提到的神劇(Oratorio)、抒情悲劇(Tragedie Lyrique)、芭蕾喜歌劇(Comedie-Ballet)等等之外,還產生了拼貼劇(Pasticcio),以及室內樂音樂會這種表演形式。

12 - 英國音樂戲劇與歌劇系列總結

吳家恆

戲劇傳統堅強的英國,在歌劇(Opera)傳入後,想當然耳的變形了,產生了敘事歌劇(Ballad opera)和半歌劇(semi-opera)等戲劇和音樂混合的演出形式。

13 - 奏鳴曲之最

吳家恆

寫最多奏鳴曲(Sonata)的作曲家是誰?誰的作品又賣得最好?法國是哪個作曲家最先斗膽寫「奏鳴曲」這個義大利的產品?

史卡拉第 (Domenico Scarlatti, 1685-1757)活了72年,寫了555首奏鳴曲。非常的厲害!

柯賴里(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奠定的「教會奏鳴曲」和「室內奏鳴曲」,到底是什麼?

雷貝爾(Jean-Féry Rebel, 1666-1747)真是個幽默的人。恩師盧利(Jean-Baptiste Lully, 1632-1687)拼死阻擋義大利音樂,他卻用義大利產的奏鳴曲,寫曲子懷念老師。

14 - 奏鳴曲的組成

吳家恆

15 - 巴洛克的可愛動物

吳家恆

 

 

16 - J.S.巴哈的奏鳴曲

吳家恆

巴洛克時期的三重奏,竟然有四位以上的演奏者同時演奏,那還是三重奏嗎?

就像一塊海綿,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吸收了不同作曲家的曲風為自己的養分後,再轉化為自己的風格,因此在巴哈的音樂中可以聽到畢伯(Heinrich Ignaz Franz von Biber, 1644-1704)的影子。

而巴哈有幾個熱愛的音樂主題,可以在他不同的作品當中聽到相同的音樂動機!來聽聽巴哈奏鳴曲,一起尋找那些相同的音樂動機,曾經在哪些作品當中露臉過吧!

17 - 天使與魔鬼的小提琴藝術

吳家恆

巴洛克時期的奏鳴曲(Sonata)與十九世紀的奏鳴曲,定義大不同。一定是三或四個樂章嗎?一定是遵循奏鳴曲式嗎?其實十九世紀的奏鳴曲,基礎都是由巴洛克時期慢慢發展而來。

聽聽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所譜寫的「奏鳴曲」,也認識以往沒聽過的巴洛克時期作曲家。

  • 勒克莱爾(Jean-Marie Leclair, 1697-1764),法國作曲家、小提琴家,曾在都靈、巴黎、海牙等地工作。他在柯賴里學派的影響下,開創了法國小提琴學派,並且最终實現了法國風格與意大利風格的融合。
  • 羅卡泰里(Pietro Locatelli, 1695-1764),義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曾經是柯賴里的學生,以演奏小提琴的技巧最為出名,被後世喻為「十八世紀的帕格尼尼」。

18 - 前衛的小提琴家故事

吳家恆

原來在巴洛克時期,現今我們口中的音樂之父─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光芒並不大?

隨著印刷術的興起,義大利小提琴家羅卡泰里(Pietro Locatelli, 1695-1764),搬家到荷蘭後,靠著出版樂譜,成為當時荷蘭收入最高者。

聽蔡佳璇老師介紹,巴洛克時期光芒勝過巴哈的兩位旅行音樂家。

  • 韋拉奇尼(Francesco Maria Veracini, 1690-1768),義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以他的小提琴奏鳴曲聞名。到義大利到荷蘭、德勒斯登、英國旅行,因此作品當中充滿新式的創作手法,相對於巴洛克時期多了一份前衛的風格。
  • 皮森德爾(Johann Georg Pisendel, 1688-1755),德國作曲家、小提琴家,長期帶領德勒斯登宮廷管弦樂團。到德勒斯登、萊比錫、達姆施塔特(Darmstadt)、威尼斯旅行,旅途當中遇見了巴哈及泰勒曼,因此他的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別有一番巴哈的風味,也有相當特殊的和聲。

19 - 泰勒曼Telemann逝世250週年紀念特輯 - 人生旅程

吳家恆

我們常常聽到泰雷曼 (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的名字,但是卻不知道他作過哪些曲子?

其實泰勒曼是巴洛克當時最具有名望的音樂家,甚至遠勝於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泰勒曼橫跨了巴洛克及古典時期,他創作了大量的曲子。

然而人紅是非多,古典樂派在剛萌芽時期,為了擁護自己的風格,便開始攻擊守舊派(巴洛克樂派),而泰勒曼儼然成為當時的標靶……

聽吳家恆與蔡佳璇老師介紹,泰勒曼的人生旅程。

  • 泰勒曼(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 德國作曲家,他的創作力旺盛,全部作品超過3000首,作品數量驚人,且風格多變,是影響18世紀上半葉音樂的重要作曲家。

20 - 泰勒曼Telemann逝世250週年紀念特輯 - 嚴肅歌唱的一面:宗教音樂與歌劇、清唱劇

吳家恆

上集聽完了泰雷曼 (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的人生旅程,及創作音樂風格,不免讓我們覺得他的音樂風格過於迎合當時人民的「口味」。

本集將介紹泰勒曼的宗教音樂、歌劇(Opera)與清唱劇,顛覆我們在上集對他建立起的刻板印象,來聽吳家恆與蔡佳璇老師介紹。

21 - 泰勒曼Telemann逝世250週年紀念特輯 - 室內樂與教學

吳家恆

熱愛旅行泰雷曼 (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對於世界各地的音樂脈動非常熟悉,因此他的作品風格充斥了各地不同元素的風格。

其實泰勒曼非常多才多藝,幾乎每一種樂器泰勒曼都曾觸及過,甚至是聲樂,在演出缺演奏家時,他還會親自上陣!

除了以上兩點,泰勒曼在藝術領域還身兼多職,不但本身就是一位音樂家集演奏家之外,他還幫別人舉辦音樂會、開經紀公司、甚至自成了一間印刷出版商!

泰勒曼集多種才藝及職業於一身,本集我們來探究他所創作出的室內樂有什麼特別的故事,又是什麼原因讓他所創作的餐桌音樂(Tafelmusik)久勝不衰吧!

 

22 - 泰勒曼Telemann逝世250週年紀念特輯 - 好友與他們的影響

吳家恆

其實泰雷曼 (Georg Philipp Telemann, 1681-1767)是一個人緣很好的作曲家,他與第18集介紹的小提琴家皮森德爾 (Johann Georg Pisendel, 1688-1755)、韓德爾 (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和音樂之父─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都是好朋友,甚至是巴哈之子卡爾‧菲利普‧艾曼紐‧巴哈(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1788)的教父,可見泰勒曼與巴哈一家人的關係匪淺,那麼泰勒曼為什麼人緣會這麼好呢?

除了以上三位音樂家,泰勒曼還有哪些我們可能不認識的音樂家朋友,他們對於泰勒曼又有什麼影響。

  • 格勞恩(Carl Heinrich Graun, 1704-1759),德國作曲家。曾經跟皮森德爾學習小提琴,並且是跟哈塞齊名的重要歌劇作曲家,他所作的歌劇(Opera)都是義大利歌劇。格勞恩家族在德國是非常重要且有名的音樂世家。
  • 況茲(Johann Joachim Quantz, 1697-1773),德國作曲家、長笛演奏家,況茲的音樂風格非常簡明,並表現出在巴洛克晚期和古典前期的一般風格,是當時國王的音樂老師。

23 - 卡爾‧巴哈C.P.E.Bach與奏鳴曲式的發展

吳家恆

卡爾‧菲利普‧艾曼紐‧巴哈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1788)活躍於1740年至1788年間,此時正值音樂風格的轉換,巴洛克時期由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發展到極致的複音風格,逐漸被輕巧、悅人的聲響取代,走入所謂「優雅風格」(Galant Style)。接著德國理論家開始強調藝術中情緒感受的重要性,「易感風格」(Empfindsamkeit)指的就是流露情感的表達樂風,此風格持續發展引爆「狂飆風格」(Sturmund Drang)。從C.P.E.巴哈的鍵盤幻想曲可見到這些風格,尤其是「易感風格」的實現。

聽蔡家璇老師分享C.P.E.巴哈的鋼琴作品,並介紹他的奏鳴曲式及發展。

  • 卡爾‧菲利普‧艾曼紐‧巴哈(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1788),德國作曲家,為音樂之父─巴哈的第三個兒子。C.P.E.巴哈的音樂作品受到洛可可風格的影響較為顯著,音樂優美典雅,常使用多種裝飾音型,力圖表達豐富的感情色彩。所寫的兩冊《彈奏鍵盤樂器真正藝術》(The True Art of Playing Keyboard Instruments) 為影響後代在鍵盤演奏有相當大的貢獻。

24 - 原創奇才與愛樂雇主 - 巴哈C.P.E. Bach與菲德烈大帝Friedrich II.

吳家恆

古鋼琴從1700年由克里斯多福里(Bartolomeo Cristofori, 1655-1731)發明後,至1750年漸漸發展成熟,可以彈奏出大小聲。C.P.E.巴哈(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1714-1788)接觸到古鋼琴後,注意力開始從大鍵琴上轉移至古鋼琴。

上集談到C.P.E.巴哈奠定了新的曲式─奏鳴曲式(Sonata Form),本集將分享C.P.E.巴哈除了工整的奏鳴曲式之外,還有與之相差甚遠的自由幻想曲風,顛覆我們對幻想曲原來既定形式的印象。

而以上敘述與菲德烈大帝又有什麼關係呢?聽蔡家璇老師談C.P.E.巴哈與菲德烈大帝之間微妙的關係。

25 - 12月歐洲巴洛克的人們聽什麼?

吳家恆

12月,耶誕月。從15世紀開始就傳唱至今的耶誕歌謠<In Dulci Jubilo>舒茲 (Heinrich Schütz, 1585-1672)、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李斯特 (Liszt Ferenc, 1811-1886)都曾經改編。

其實耶誕音樂都有幾個共通的元素,長─短搖擺的節奏,以及使用木笛和雙簧管等,他們都被冠上田園(pastorale)和帶有福音性質的名稱。

為什麼聖誕音樂被冠上田園的名稱呢?為什麼木管樂器是具有傳福音性質的樂器呢?

因為耶穌誕生在馬槽,而牧羊人在牧羊時,總以木管樂器來引起羊群的注意力;而在教會生活中牧師、牧者帶領信徒就被喻為牧羊人與羊群的關係,因此田園曲帶有福音性質。聽蔡家璇老師聊巴洛克時期的歐洲人都聽什麼不同性質的耶誕音樂。

26 - 聖誕神劇特輯

吳家恆

聖誕音樂,通常是在講故事,而講故事就需要語言,因此聲樂是聖誕音樂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聖誕神劇>是由六首清唱劇組成;第一至三首為聖誕節的前三天,第四首為新年的第一天(聖歌禮),第五首為新年過後的第一個周日,第六首為三王朝拜的曲子。

本集來聽蔡家璇老師介紹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聖誕神劇。

27 - 巴哈Bach大協奏曲藝術 - 布蘭登堡超級比一比 - 1:6

吳家恆

您是否覺得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就是照著既定的規律走,沒有什麼變化?論規模、論編制,與古典、浪漫和現代樂派一比,就相形失色許多?其實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深深地影響著後來每一個時期的音樂。

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創作的《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ische Konzerte)第一號BWV1046及第六號BWV1051出發,聽蔡家璇以及吳家恆老師聊《布蘭登堡協奏曲》背後的小故事,深入當時的歷史背景,了解巴哈為什麼會譜寫《布蘭登堡協奏曲》,進而認識巴洛克音樂的日月經天,江河行地。

  • F大調第一布蘭登堡協奏曲 BWV1046
  • 降B大調第六布蘭登堡協奏曲 BWV1051

28 - 巴哈Bach大協奏曲藝術 - 布蘭登堡超級比一比 - 2:5

吳家恆

上一集節目,介紹了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創作的《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ische Konzerte ) 編制最大的第一號BWV1046及編制最小的第六號BWV1051,本集節目將介紹第二號BWV1047及第五號BWV1050。

F大調第二布蘭登堡協奏曲 BWV1047

給四個獨奏家─高音小號、直笛、雙簧管、小提琴,巴哈如何將這四種截然不同的樂器,在樂曲當中兩兩相對、重奏,甚至是讓直笛、雙簧管和小提琴,跟高音小號3對1的競奏呢?

D大調第五布蘭登堡協奏曲 BWV1050

我們時常認為大鍵琴才是這首曲子的主角,事實上這首曲子是寫給三個獨奏家─古長笛、小提琴、大鍵琴。然而大鍵琴分為左手及右手,因此看似只有3個聲部的編制,其實有4個聲部。而樂團及獨奏者的互動,道盡了巴哈內心創作的巧思。

29 - 巴哈Bach大協奏曲藝術 - 合作與抗衡

吳家恆

上一集節目,介紹了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創作的《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ische Konzerte ) 第二號BWV1047及第五號BWV1050, 本集節目將介紹第三號BWV1048及編制最小的第四號BWV1049。

G大調第三布蘭登堡協奏曲 BWV1048

以算數的概念來說,第三號是3x3=9的概念,因此有3把小提琴、3把中提琴,以及3把大提琴,有「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的概念。“3”這個頑固的規律,時而競走、時而抗衡;而“3”在基督教生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數字,代表著“三”位一體。巴哈如何把“3”這個是聲部編制數量,也代表著神聖的數字在音樂當中,行之有效的運用?

G大調第四布蘭登堡協奏曲 BWV1049

給三個獨奏家─小提琴,以及兩隻木笛。承上一首曲子,以算數的概念來說,第三號是2x2的概念,因此在音樂上,我們可以聽到相同的動機,因此在演奏時,音量上會做對比,有「回聲」的效果。到底是什麼魔力,讓巴哈本身都喜歡到,把這首曲子移調至F大調,改編為大提琴協奏曲呢?

30 - 解析協奏曲種類

吳家恆

協奏曲的定義:在拉丁文裡面有「競爭和抗衡」的意思,有些曲子當中有‘獨奏群’還有‘協奏群’,不過協奏曲只是這樣而已嗎?其實在14世紀的教堂,協奏曲的定義又有演進,「彼此達到一致」。

巴洛克時期有三大類的協奏曲形式:

  1. 大協奏曲:有讀奏群、齊奏群。
  2. 合奏協奏曲:各聲部的樂器輪流競奏;不分誰是獨奏、誰是齊奏。
  3. 獨奏協奏曲:有一個人(樂器)特別顯著。

透過柯賴里(Arcangelo Corelli, 1653-1713)第六號第一首協奏曲,托賴里(Giuseppe Torelli, 1658-1709)第八號協奏曲,韋瓦第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合奏協奏曲,阿爾比諾尼 (Tomaso Albinoni, 1671-1751)第九號協奏曲, 聽蔡佳璇老師解析協奏曲的種類。

31 - 樂聽四季:韋瓦第之春

吳家恆

您總是以為,對於韋瓦第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的四季已經滾瓜爛熟了嗎?

您知道「春」當中─運用了3把小提琴來代表3隻小鳥,群鳥迎接「春天」嗎?甚至是用樂團來營造出「春雷」的聲響嗎?韋瓦第還用了哪些動機來代表那些人、事、物呢?

聽蔡佳璇老師以上台演奏四季超過40次的角度,來跟大家深度介紹四季這部作品。

※四季─是韋瓦第在1725年完成的「和聲與創意的試驗」作品第八號,當中的前四首,共有12首。

32 - 樂聽四季:韋瓦第之夏

吳家恆

您總是以為,對於韋瓦第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的四季已經滾瓜爛熟了嗎?

韋瓦第的四季來到了夏天,當太陽升到空中,天氣開始變熱,漸漸的水氣上升,開始起風,到了午後開始下起雷陣雨。

生活在現代的我們,因為長期待在冷氣房的關係,對於天氣的變化已經沒有    那麼深刻的感受,但韋瓦第對於四季卻有細微的觀察,在一年四季當中最炎熱的夏季,以音樂刻劃了人類對於悶熱的天氣感到又悶又累,而大自然卻依然正常運行的意象。

聽蔡佳璇老師以上台演奏四季超過40次的角度,來跟大家深度介紹四季這部作品。

33 - 樂聽四季:秋之慶典 - 韋瓦第之秋與雙簧管協奏曲

吳家恆

您總是以為,對於韋瓦第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的四季已經滾瓜爛熟了嗎?

韋瓦第的四季來到了秋天,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莊稼成熟曰秋」。

韋瓦第的秋天也有大豐收,以帶有慶典味道的音樂來刻畫農民開心地喝酒、    快樂的慶祝豐收,甚至是以大小調的轉換來表現酒喝多了、茫了、醉了的意象。

聽蔡佳璇老師以上台演奏四季超過40次的角度,來跟大家深度介紹四季這部作品。

34 - 樂聽四季:韋瓦第之大自然音畫 - 冬之物語與海上暴風雨

吳家恆

您總是以為,對於韋瓦第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的四季已經滾瓜爛熟了嗎?

韋瓦第的四季來到了冬天,依山傍海的威尼斯在冬天是什麼樣的光景呢?

是從早到晚都貫穿著寒流、時常還會伴隨暴風雨的天氣,韋瓦第巧妙的以大提琴(數字低音)來代表雨滴的聲音,用音樂來刻劃人類在室內及室外感受的不同。

聽蔡佳璇老師以上台演奏四季超過40次的角度,來跟大家深度介紹四季這部作品。

35- 法國巴洛克音樂家族:庫普蘭 (Couperin)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36 - 法國鍵盤組曲精華 - 路易與法蘭索瓦‧庫普蘭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37 - 庫普蘭 (Couperin) 350年專輯 - 融合義法風格的室內樂藝術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38 - 庫普蘭 (Couperin) 350年專輯 - 盧利與柯賴里頌、神聖羅馬帝國之遊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39 - 再聽庫普蘭 (Couperin) 傳統與非傳統 - 皇家音樂會與品味融合新合奏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40 - 巴洛克時期的法國社會八卦版 - 聽庫普蘭 (Couperin) 用大鍵琴講故事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41 - 舞動大航海時代之夏康舞曲 (Ciaccona)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42 - 舞動大航海時代之佛利亞舞曲 (La Folia)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43 - 17世紀的歐洲舞會 - 常見舞曲組合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44 - 舞蹈在法國 -《元素》舞劇與新式交響曲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45 - 以自由為名I - 法國鍵盤組曲篇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46 - 以自由為名II - 法國組曲獨奏與數字低音篇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47 - 德國旅人I - 組曲背後的心情隨筆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48 - 德國旅人II - 小舞曲與組曲偽裝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49 - 私房曲目大公開-巴洛克音樂之光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50 - 復古精神輕鬆聊-私房聖誕音樂分享

吳家恆

(有新資料再填寫)

《巴洛克頻道Baroque Channel》為《音樂達文西》節目其中一個單元。由主持人吳家恆 與 曉韵古樂團團長-蔡佳璇老師,從不同面向,多方面的介紹巴洛克時期精彩音樂藝術,與聽眾一起來聆聽歷史的興衰,感受音樂家的悲歡,省思人生哲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