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推手》由清華大學三研而立閱讀教育研究中心游婷雅、林玫伶兩位老師共同主持。
每月單週規劃新近文學或科普書籍,雙週則規劃經典名著,每月第五週更規畫跨界好書。
透過兩位主持人對書籍內容和寫作手法的導讀,帶領讀者進入文字的饗宴,讓聽眾更有意願打開一本書,並進而享受閱讀思考的樂趣。
2021.12月起,每週日晚間11點。
閱讀推手節目 新增【台廣大溪一台 AM621千赫】【大溪二台 AM1062千赫】播出,敬請鎖定收聽~
許多偉大的發明都是從失敗開始,失敗並不可怕!
跟著橫跨三世紀10位發明家,學會積極面對錯誤!
藉由我們生活中的發明:戴森吸塵器、輪胎、可口可樂、微波爐……等,看見十位發明家「搞砸」的故事,這些發明都是經過許多錯誤後華麗誕生的!那麼,是什麼讓他們在經歷數百遍甚至更多錯誤後,依然完成改變世界的發明呢?跟著發明家們的真實故事,一起學會成功的要領——發現越多不同的錯誤,就是越接近成功!不要害怕搞砸、勇敢犯錯吧!
ESG(環境、社會、治理)是企業、組織評估永續經營的指標。
近年,運動在ESG上也擔綱了相當的角色,
不僅連結起整個社會,並發揮了強大的影響力。
而聯合國提出的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
更是具象化ESG的最佳工具。
本書探訪各界運動SDGs行動,敘說其間的故事及理念,
展現這些行動帶來的創新、活力與改變。
期許產業與體育活動的蓬勃,讓人們的生活與社會環境更臻完滿。
運動,是全民共通的語言,打破藩籬、串聯世代,
是台灣前進世界、實現Team Taiwan永續願景的最佳推手。
你是否曾想過,一場馬拉松、一場棒球賽,甚至一次健身活動,竟也能改變世界?
在這個自然環境惡化、社會衝突與經濟不均不斷加劇的年代,ESG三大核心指標(環境、社會、治理)與聯合國SDGs 17項永續發展目標,早已成為全球共同努力的方向。然而,要讓永續走進你我的生活,不能只靠政策與數據,更需要人人都能參與的媒介——那就是「運動」。
在創作近四十年的歲月裡,作者始終未受評論界青睞,唯一一次榮獲肯定,是《黃魚聽雷》獲選為「美好生活推薦書」。這本飲食散文未談珍饈,而是記錄平凡家庭滋味與成長記憶。出版當年,作者邀請父母手工包餃子,帶至新書發表會現場烹煮,成為報紙焦點。最初寫作專欄時,總與父母促膝談食,說起想念的菜色,隔日便出現在餐桌。那段時光,三人生活節奏悠閒、關係親密,是歲月中最溫柔的流光。直至父親罹病、母親中風,一切漸行漸遠。如今回望,才明白那些日常、那些滋味,就是最美好的生活。
多謝款待
──那些愛與被愛的煙火氣
我喜歡旅行之後趕回家吃晚飯,剛打開門就聽見廚房裡抽油煙機和鍋鏟的聲響,轟隆隆、哐啷啷,扔下行李快步走到廚房,看見爸爸稍顯傴僂的身影,穿著洗到近乎透明的汗衫短褲,一面翻攪炒鍋,一面照顧著湯鍋。我擠過去開心的嚷嚷:「哇,回鍋肉欸,還有虱目魚湯。」說著,我掀開另外一個小鍋,是我最愛的芋頭甜湯。以前就問過爸爸,削芋頭你的手不癢嗎?他笑而不答,我知道他癢也甘願。「你的手又癢了吧?」我看著紫色的甜湯問。他搖頭:「不癢,現在都不癢了。」現在,都不癢了,我突然意識到什麼,這感應使我渾身僵硬,爸爸對我說:「洗洗手,準備吃飯了。」我轉頭望著他,很想對他說話,他卻在我眼前模糊。我不想哭,我不能哭,一切已經來不及。
「這裡是⋯⋯1979年的高雄?」
一場意外的時光穿越,將小六生靜露帶回近五十年前的世界——她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沒人拿手機、沒人使用行動支付,已經不在的大新百貨出現了,高雄捷運在哪裡?
她原本以為這只是個意外,但放學後擠滿學生的零食壁攤、賣著圓仔湯的路邊攤、風光熱鬧的堀江商場,以及那個倔強而聰明的混血男孩明治,都一點一滴將她拉進這個舊時代的生活。她跟著新結識的同學們穿梭於鹽埕、哈瑪星、旗津等地,親身體驗過去的生活與文化,見證那些逐漸被時代洪流帶走的人事風景。總是覺得孤單的她,開始體會到屬於1979年的溫暖與感動。
在這個陌生又熟悉的平行時空裡,她能找到回到2025年的方法嗎?而在尋找歸途的過程中,或許會找到比回家更重要的答案……
食物好不好吃,與歡愉的感受有很密切的關聯。這種歡愉的感受通常在最初那幾口最為高張,但是愈吃就會愈感乏味。可是換吃個不同的東西時,那種歡愉的感受就會再度湧現。羅斯夫婦利用電極和大腦掃描,研究了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完成這種感知之間的轉換。我們的胃在逐漸裝滿時,會啟動一系列荷爾蒙,將「停止」的訊息傳送到大腦負責調節食慾和歡愉的區域。這時,這些區域的神經細胞便不再處於興奮狀態。但是在我們的眼窩額葉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有針對特定味覺、嗅覺等感官反應的神經細胞,它在關閉對某種食物的歡愉反應的同時,還可以維持對其他食物的歡愉反應。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永遠吃得下甜點。主菜通常不是甜的,所以即使我們已經吃飽了,還是不會排斥再吃點甜點。自從世界的糖供應量在四百年前開始大幅成長以來,就為甜點在用餐結束時,留下了一個特殊的地位。對許多人來說,期待飯後來份甜點是天經地義。
作者:約翰‧麥奎德
譯者: 林東翰, 張瓊懿, 甘錫安
出版社:行路
出版日期:2024/05/29
楔子 百花謫降凡塵,歷經磨難之因
天下名山,除了王母娘娘所住的崑崙山之外,海島中還有三座山,一個叫做蓬萊,一個叫做方丈,還有一個叫做瀛洲。這三座名山都是神仙聚集之處,景致極佳,美麗的鮮花永不凋謝,碧綠的青草四季長青,還有許多的仙果、瑞木、嘉穀、祥禾,種類之多,難以勝數。
蓬萊山有一個薄命岩,岩上有一個紅顏洞。洞內有一位仙姑,負責管理天下名花,是群芳之主,名叫百花仙子,已經在此修行多年。
這天,正值三月初三王母娘娘聖誕,百花仙子命女童捧了「百花釀」,並約了百草仙子、百果仙子和百穀仙子等好朋友,四位仙姑各駕雲頭一起向西方崑崙而來。行至中途,只見四面祥雲繚繞,紫霧繽紛,原來是各洞神仙也都紛紛去赴王母娘娘的蟠桃盛會。
蟠桃盛會可真熱鬧,差不多所有的神仙都到齊了。四位仙姑和其他的神仙,一起陸陸續續齊上瑤池向王母娘娘行禮,並獻上祝壽賀禮。王母娘娘命侍從一一收了賀禮,留大家參加壽宴,並各賜一個仙桃,作為答禮。
◆◆◆
壽宴開始,王母娘娘坐在中間,旁有元女、織女、麻姑、嫦娥及眾女仙,左右相陪。其他的神仙都位列瑤臺兩旁,遙遙侍坐。大家一邊吃著精緻無比的食物,一邊欣賞著動聽的仙樂,及仙女們美妙的歌舞,好不熱鬧。
待仙女們歌舞稍停,嫦娥一時興起提議道:「剛才仙女們的歌舞,雖然絕妙,但我們畢竟也都欣賞過很多次了,今天是王母娘娘聖誕,我們是不是該來一點兒特別的?我早就聽說鸞鳳能歌,百獸能舞,何不請百鳥和百獸兩位大仙,吩咐手下眾仙童來此難得的盛會歌舞一番?大家覺得怎麼樣啊?」
當偉大的寫實派巨擘──委拉斯奎茲在宮廷擔任御用畫家時,他的身邊跟著一位黑人畫童,為他準備所有顏料,繃好每一張畫布,這個畫童名叫胡安.德.帕瑞哈。《畫家的祕密學徒》正是黑人畫童胡安與委拉斯奎茲相遇,一同經歷各種磨難,始終相知相惜的動人故事。
胡安打從出生開始就是奴隸。九歲時,他的女主人染上瘟疫過世,胡安被做為女主人的財產過繼給迪亞哥.委拉斯奎茲。《畫家的祕密學徒》透過黑人畫童胡安的眼睛,側寫國寶級畫家委拉斯奎茲一絲不苟的工作習慣、寡言剛正的人格特質,以及他與西班牙國王菲利浦四世的真誠情誼。
故事發生在十七世紀歐洲的西班牙,奴隸被禁止從事任何藝術行為。然而,胡安天天看著主人作畫,耳濡目染之下,心中也升起了對藝術的熱愛,並開始私底下偷偷作畫。而當委拉斯奎茲發現這件事情時,以最動人的方式,回應了這位與他相處一生的忠誠朋友……
為您介紹台灣童詩暨童話作家張水金的作品《詩歌遊樂園:從詩經、唐詩到臺灣漢詩,陪孩子玩出多元智能》,由遠流出版。本書共有3冊,60+60首精選的絕妙好詩歌,和充滿童趣富有現代感的精美繪圖,每一篇規劃八種趣味的學習專欄,融合哈佛學者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設計有趣的對話與活動,是家有學齡前幼兒的親師引導學習詩歌的最佳寶典
為大家介紹字畝文化2018年出版,由音樂教育、閱讀教育專長的海倫‧包爾所撰寫的《貝多芬與他的音樂+21個創意實驗》這本書。書的內容是以貝多芬的生平為主軸,加入當時時代背景的歷史解說,以及簡單樂理的說明,更特別的是還加入了許多可以動手實作的創意活動。是一本適合古典音樂入門新手,或是給孩子們閱讀的科普書籍。
為大家介紹九歌出版社2010年出版、傅佩榮教授所撰寫的《原來莊子這樣說》。臺灣的哲學教育先驅傅佩榮教授出版過許多著作,也拍攝了許多線上課程影片,帶領大家從哲學的角度思考古今中外的哲思以及經典著作。在作者提供更多的資料佐證之下,我們對熟悉的莊子寓言,有了更深的理解。
為您介紹台灣兒童文學作家薩芙的作品《蟹蟹理髮店》,螃蟹的蟹,由幼獅出版。事描述在海濱商店街,一對剪髮技術高超的螃蟹夫婦,開了間「理髮店」,上門的客人稀奇古怪,要求五花八門,面對形形色色的海陸客人,螃蟹夫婦施展了哪些時尚又有創意的理髮技術呢?書共有兩集,第一集是新店開張,第二集是棋逢敵手,合計有30篇妙趣橫生的頭頂故事,歡迎收聽
為大家介紹時報文化出版社出版,由愛爾蘭女作家克萊爾‧吉根撰寫、彭玲嫻翻譯的《像這樣的小事》。這本小說的背景是以愛爾蘭20世紀末揭露的瑪德蓮洗衣中心醜聞為背景,述說那些我們刻意視而不見的不干我事。簡潔的文字帶出深層意涵。影帝席尼墨菲將之製作成同名電影並擔任主演。
為您介紹日本當代作家森繪都的作品《借來的100天》,由林佳妮翻譯,漫遊者文化出版。本書講述一個因前世罪孽而失去記憶的靈魂,獲得「再次挑戰」的機會,進入自殺少年小林真的身體,展開為期100天的「人生修行」。本書1998年出版以來深受讀者喜愛,被改編為動畫電影,還衍生出日本真人電影,及泰國改編成電影《Homestay》。
為您介紹加拿大歷史學家卜正民教授的作品《維梅爾的帽子:揭開十七世紀全球貿易的序幕》,由黃中憲翻譯,遠流出版。作者從荷蘭知名畫家維梅爾的畫作細微處切入,引導讀者一步步揭開17世紀宏大的歷史圖景。本書2009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的馬克林頓歷史獎,被形容是「大膽、新穎、引人入勝的歷史著作」
要為您介紹《旅讀》雜誌2025年1月發行第155期的主題〈歡迎加入太白粉〉,由澤宇文化出版。太白粉,是指詩仙李白的粉絲。每個人的閱讀史,都是從「床前明月光」開始的;每個人的抗老史,都是從「朝如青絲暮成雪」開始的。本期雜誌從李白求職、談情、行腳與周邊,一步步拉近我們與李白的距離。
為大家介紹一本由春山出版社出版,楊双子撰寫的《臺灣漫遊錄》。這本可以說是從國外紅回來的小說,在作者巧妙的寫作手法下,讓虛虛實實的歷史小說充滿文學寫作的創意與內涵。英文翻譯版是由金翎翻譯,在2024年11月獲得了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文學大獎,成為史上第一部獲得此殊榮的臺灣作品。讓Taiwan在國際發光。
為您介紹美國兒童文學作家 艾米‧汀柏蕾 的作品《褐砂石屋的新房客》,由趙永芬翻譯,凱迪克金獎畫家 雍‧卡拉森 繪圖,小麥田出版。這是「臭鼬與獾」系列的第一部,描述性格迥異的臭鼬與獾之間的友誼故事,獲獎無數。第二部是《琥珀牆裡的蛋》,第三部也將上市,為讀者帶來新的驚喜。這套系列不僅文字幽默生動,寓意深遠,還藏著許多科普知識,令人愛不釋卷。
為大家介紹一本由時報出版,臺灣中央研究院編輯群所採訪撰寫的《研之有物:格物窮理:中研院的25堂數理科學課》這本書。這些臺灣頂尖研究的專家學者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介紹他們手邊所做的各項研究。帶我們從黑洞到地震、從生成式AI到奈米鑽石認識科學,並且以臺灣為驕傲。
2025年04月12日週六上午10:00,要為大家介紹一本經典的記憶科學書籍《永遠的現在式》翻譯:謝雯伃,夏日出版社出版。本書是由麻省理工學院行為神經科學家蘇珊‧科金教授撰寫的,是一本傳記也是一本科學紀錄,描寫一位永遠活在當下,記憶只有30秒的人亨利‧莫雷森的故事。在亨利過世之前,所有心理學、神經科學的教科書上都稱他為H.M.。這位科學史上最有名的個案,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
為您介紹由律師轉行的詩人暨作家 勞拉.穆洽 的作品《出發吧! 環遊世界50個節日慶典》,由賴雅靜翻譯, 漢娜.托爾森繪圖,未來出版。本書與大英博物館合作出版,精選聯合國選出的世界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中50個最具特色的節慶,以全彩跨頁大場景呈現各地節慶的細節,讓我們從慶典中學會理解和尊重,開啟多元文化之旅!
為大家介紹一本報導文學書籍及紀錄片的跨界作品:是李桐豪採訪撰寫的作品《紅房子:圓山大飯店的當時與此刻》以及《穿越圓山祕徑》紀錄片。關於座落在劍潭這塊風水寶地的圓山大飯店,見證了日治前後到戒嚴時期威權時代,再到解嚴後的國宴走入人間,現在的圓山儼然成為臺灣歷史教育導覽的博物館。
為大家介紹兩本書,一本是小國士朗所寫、陳怡君翻譯的《會上錯菜的餐廳》,第二本是鄭博真所寫、陳雨潔繪圖的繪本《送餐阿嬤》。老化社會、高齡社會在臺灣已經是現在進行式,如何讓還有能力的老年人發揮功能,讓認知障礙症患者維持運作,讓老人照顧老人不再是悲歌而是快樂頌。我們將在節目中透過這兩本書來思考這些問題。
更正啟事:由於本集節目錄製過程主持人口誤,將【槭】樹讀成【ㄑ一】樹,原音應為【 ㄘㄨˋ】樹。特別感謝聽友指正,製作團隊萬分感謝!
要為您介紹英國的記者兼作家克里夫.吉佛德的作品《你沒想過的仿生學--點亮科技的花草樹木》,由林大利翻譯,歌夏.海爾巴繪圖,臺灣麥克出版。植物擁有驚人的適應能力,從生長速度、特殊物質的合成、獨特的支撐結構,到巧妙的傳播方式。它們的生存智慧顛覆人類刻板印象,帶來無限的啟發。
為大家介紹的是聯經出版社2021年出版、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王鈺婷教授主編的《性別島讀》這本書。書中集結了多位臺灣文學重要的學者、作家共同撰寫臺灣百年來的性別文學故事,帶我們從性別議題切入,透過這些百年文學作品,從女鬼、女巫到戒嚴禁忌再到酷兒文學,走過臺灣歷史風貌,讓你另眼看臺灣。
為您介紹美國備受歡迎與敬重的作家 安德魯.克萊門斯的作品《粉靈豆祕密檔案》,由劉嘉路翻譯,遠流出版。本書是《我們叫它粉靈豆》的續作,也是他最後的作品。在一場尋找祕密、探索真相的過程中,師生有如高手過招,相互鬥智,同時也拉出了紙本印刷與數位閱讀的議題,故事高潮迭起、歡暢淋漓
《媽媽不在家的一年》
為您介紹美國著名插畫家 達莎.托爾斯提科娃 的作品《媽媽不在家的一年》,由黃筱茵翻譯,小麥田出版。本書描述一個12歲女孩在最重要的親人媽媽不在身邊時,藉由精采的圖像視覺,傳達了主角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狀況與心情記事,精彩的圖文敘事獲得《柯克斯書評》年度兒童小說中最佳圖像小說的好評。
《那一年在奶奶家》2001年獲得紐伯瑞金獎的經典書《那一年在奶奶家》,趙映雪翻譯,東方出版社出版。故事描述美國經濟大蕭條時,15歲孩子被迫離開父母前往鄉下和奶奶同住。相處過後漸漸認識奶奶的真性情、打破過去對奶奶的成見,同時也看見貧窮生活下的人性。
《台灣史上的小人物大有事》為大家介紹的是:傳播文史知識的網路平台——故事StoryStudio上14位作家創作集結的《臺灣史上的小人物大有事》這本書,圓神出版社出版。從政治、經濟、移民、藝文及信仰五個不同的面向帶領讀者以小人物的角度認識臺灣史。
《大人和小孩的一千零一夜》為您介紹台灣作家 林蔚昀 的作品《大人和小孩的一千零一夜》,由字畝文化出版。本書的主軸是自己、他人和世界,作者在熟悉的親子日常中,化身雪赫拉沙德王妃,講述一個又一個故事,透過這些繪本與童書去熟悉孩子、了解孩子,並拋下成人的主觀,回憶起自己曾經是個孩子。這不是尋常的童書導讀工具書,而是媽媽學習如何當一個母親的真實生命故事。
為您介紹西班牙記者也是學者的 蕾樂妲․卡里洛(NereidaCarrillo)作品《假消息終結戰:關於虛假訊息的一切》,由葉淑吟翻譯,台灣麥克出版。這是一本挖掘真相的全面媒體識讀指南,也是一本有趣又不失嚴謹的教戰手冊,本書同時有知名的智利插畫家阿伯托.蒙特(Alberto Montt)插畫,以小木偶說謊的鼻子貫穿全書,增加閱讀的樂趣。
為大家介紹東方出版社出版、柯倩華翻譯、美國標竿級的女性兒童作家貝芙莉‧克萊瑞所著的《親愛的漢修先生》這本獲得1984年紐伯瑞金牌獎的經點讀物。全書透過書信體的結構,以一位小書迷、小男孩白櫟撰寫書信內容,拼湊出一位普通男孩平凡無奇但充滿困惑的生活,以及他在閱讀寫作能力上的成長。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給兒童的好書。
為大家介紹大塊文化出版、高彩雯翻譯、日本女劇作家原田比香所著的《深夜圖書館的宵夜》。只在夜間七點到十二點營業的圖書館,收藏過世作家生前的藏書。每一本書都會被蓋上「作家專屬的特製藏書章」。這間博物館般的圖書館內還有一間特別的咖啡館賣著與經典小說有關的餐點。想不想來份紅髮安妮的麵包、奶油和小黃瓜呢?
要為您介紹陳玉珠、陳武鎮這對夫妻合著的兩本書《漁港好日》及《漁港台灣》,由玉山社出版。《漁港好日》2019年出版,時隔五年又出版了《漁港台灣》。作者身為政治受難者家屬與受難者,秉持「走進台灣風景,就像投入母親懷抱」的心情,從南到北,寫畫了134個各具特色的漁港。寫畫漁港,是兩位作者愛台灣的展現,
向大家介紹麥田出版的《語言學家看劇時在想什麼?》。說到語言,多數人是帶著濃厚正統文化傳承的信念、以語文教育的印象在思考看待。但是,從語言學家的角度並非如此,語言是一個非常與時俱進,背後可以看出許多不同層面因素影響的學問。謝承諭、蘇席瑤兩位教授透過我們熟知的俗女養成記、茶金等影劇,帶我們認識語言學。
為您介紹由蔡瑞月口述、蕭渥廷主編、周美惠總整理的《浴火玫瑰:台灣現代舞先驅 蔡瑞月口述史》,由前衛出版。蔡瑞月的口述史,是台灣戰後舞蹈發展的重要史料。1998年出版後遭遇舞蹈社大火,睽違25年重新修訂,浴火出版。書中收錄多張蔡瑞月不同生命階段的珍貴照片,完整呈現一位台灣女性、舞蹈家、白色恐怖受難者的艱困奮鬥。
要和大家一起閱讀兩本圖畫書,第一本是美國作家莎拉‧維朗的作品《再見機器人》,白水木翻譯,漫遊者出版。第二本是瑞士作家馬丹‧龐修所創作的《事物的顏色》,尉ㄩˋ遲秀翻譯,鯨嶼文化出版。兩本書都打破傳統的閱讀型態,讓讀者忍不住反覆重讀,試圖理解、詮釋書中隱藏的意涵。非常值得大家一起閱讀與討論。
要為您介紹台灣的工地工程師暨作家 林立青的散文集《做工的人》,由寶瓶文化出版。作者以十餘年來自身擔任監工的經驗,記錄自己在工地的所見所聞,寫成27篇各自獨立的文章並集結成冊,出版後獲得廣大迴響,並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影集和電影。這本珍視勞動者價值的工地書寫,引發許多讀者的共鳴
為大家介紹麥田2014年出版、梁若瑜翻譯、法文作家也是史上第二年輕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爾貝‧卡繆所寫的《快樂的死》這本小說。這部小說是卡繆所寫的第一部小說,但在他生前卻沒有出版,有些評論家認為這是他膾炙人口巨作《異鄉人》的練習版,描述一個人以為得到財富後就擁有快樂人生,卻不斷追尋、省思的歷程。
要為您介紹科學傳播者李永樂老師的作品《跟著網紅老師玩科學》,由時報文化出版。作者是北京大學物理與經濟雙學士,中國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碩士,畢業後擔任人大附中物理老師。他以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以及樸實卻幽默、深入卻淺出的方式錄製影片傳播科學,粉絲超過五百萬,影片播放量超過兩億次。本書是他首部科普書,也是為數不多的原創趣味科普!
為大家介紹聯合文學出版的《黃春明作品集4:放生》這本黃春明小說集。書中收錄了黃春明老師1980年代後期的作品,共有十篇短篇小說。主要關注在老年人、年老的這個社會議題上,藉此讓年輕讀者對台灣鄉土產生更多的感情。
為大家介紹聯合文學出版的《黃春明作品集4:放生》這本黃春明小說集。書中收錄了黃春明老師1980年代後期的作品,共有十篇短篇小說。主要關注在老年人、年老的這個社會議題上,藉此讓年輕讀者對台灣鄉土產生更多的感情。
為您介紹荷蘭作家 尤里克.戈爾德維克 的小說《未曾上映的電影》,由林敏雅翻譯,未來出版。本書描寫一個怪異又寂寞的少女,來到一家荒廢多年的電影院,專門放映那些未曾在任何地方上映,但你一直想看的電影。作者運用穿越魔幻的元素書寫親情與人性,既悲傷又療癒,感動人心,榮獲荷蘭最重要的青少年與兒童文學獎。如果有一家電影院能讓你回到過去,你想回到生命中的哪一刻呢?
為您介紹日本漫畫家菊池祐纪的成名之作《100天後會死的鱷魚》,由呂盈璇翻譯,三采出版。本書以一隻鱷魚為主角,用四格漫畫的形式, 描繪100天後會死的鱷魚度過的日常生活。每一天第4格下方標註死亡倒數,每過一天,距離死亡的日數就少一天。這100天,讀者站在上帝視角,看著鱷魚的每一天,其實也在看著我們自己。
為大家介紹野人文化出版、劉天伊編著、繪時光繪圖、林大利老師審訂的《笑翻天1分鐘生物課》共四冊的套書。充滿自然生物知識的內容加上擬人化的筆法與精闢有趣的漫畫,讓大人小孩不知不覺吸收了許多生物相關的知識。還可以延伸探討更多自然現象與人類社會文化間類比關係的寫作風格。
為您介紹法國小說家、劇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的成名之作《茶花女》,由李玉民翻譯,野人出版。《茶花女》以作者的愛情回憶作為基底進一步擴寫,以多重敘事的寫作手法,譜寫出戀情的甜美與哀痛,也被改編戲劇、歌劇、或搬上大銀幕,成為流傳最廣的名著之一。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透過電影《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的內容,進一步閱讀分別由小典藏及小麥田出版的《情緒大飯店》及《乖女孩》兩本繪本。談一談腦神經科學研究知識如何帶我們更認識情緒與記憶的運作。
為您介紹台灣作家李潼膾炙人口的「噶瑪蘭第二部曲」《望天丘》,由聯經出版。這是一部揉合幻想、現實與歷史的作品,外星人送來一百三十年前的清朝少年,娓娓道來漢人開蘭歷史的愛恨情仇,這位古之今人的到來,究竟發揮了什麼關鍵影響力。雖然作者完稿至今已過了20餘年,然而書中的懷鄉情和族群融合的企圖心,仍然具有時代精神。
為您介紹有AI教母之稱的李飛飛新書--《AI科學家李飛飛的視界之旅》,由 廖月娟、林俊宏翻譯,遠見天下文化出版。本書獲得金融時報、Amazon 選書第一名,許多學者都說超級好看。AI如今已成為全世界熱議的關鍵詞,我們該如何看待、如何迎接AI崛起時代呢?
為大家介紹如果出版社出版、方柏林翻譯的《布魯克林有棵樹》這本小說。作者貝蒂‧史密斯在1943出版這本書,至今已超過80年,這部小說藉由無論在什麼樣貧瘠的環境,都能長成枝葉茂盛的「天堂樹」,描繪移民懷抱著希望在美國生存築夢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