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法國作曲家
拉威爾150歲冥誕
1875年3月7號,音樂家拉威爾出生於法國西南部的西布爾。年輕時的拉威爾,深受音樂家夏布里耶和佛瑞的影響,創作了一首〈死公主的孔雀舞曲〉,使得他一時聲名大噪。
隨後,拉威爾在26歲時挑戰創始於1803年的「羅馬大獎」比賽,卻接連四度都未能成功。1905年,拉威爾第五度挑戰「羅馬大獎」,卻遭評審委員會以年齡超過參賽資格被拒,一時造成輿論譁然,甚至連大文豪羅曼.羅蘭也撰文抗議,此一事件,在當時被稱為「拉威爾事件」。
1914年,德法宣戰,身形瘦弱的拉威爾未被徵召入伍,最後在他的極力爭取下,以駕駛醫護車的司機身份出征前線戰場。戰爭結束後,拉威爾為了對戰死沙場的祖國戰士表達敬意,寫下了〈庫普蘭之墓〉。1927年之後,拉威爾展開了一連串的旅行,回國後創作了〈波麗露〉,此曲深受大眾喜愛,也因此使得拉威爾的名聲日甚一日。
比德布西晚13年出生的拉威爾,在德布西的盛名之下,作品經常被人誤會是抄襲德布西。然而,雖然拉威爾與德布西並稱為印象樂派的大師,但拉威爾所追求的效果更加精準犀利,也因此俄國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稱他為「最精確的瑞士鐘錶匠」。
晚年的拉威爾,由於深受腦疾所苦,加上一次嚴重的車禍意外,使得他無法繼續作曲。1937年12月28號,拉威爾在接受一次失敗的腦部手術後逝世,享年6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