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大師 克萊斯勒 紀念特輯

今年是小提琴巨匠、作曲名家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2月2日—1962年1月29日)誕生150年紀念。作為小提琴家,他的演奏立下了嶄新的美學標竿;作為作曲家,他留下了大量原創與改編作品,成為演奏家與愛樂者的瑰寶。

Showing 1 to 5 of 5 (1 Pages)

克萊斯勒誕生150年紀念節目五之一:室內樂

焦元溥

馬斯卡尼:聖母頌

理查史特勞斯:明日, Op. 27 No. 4(男高音John McCormack)

貝多芬:第八號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

葛利格:第三號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鋼琴:Sergei Rachmaninoff)

克萊斯勒誕生150年紀念節目五之二:協奏曲

焦元溥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第二樂章(鋼琴伴奏:Carl Lamson)

布拉姆斯:小提琴協奏曲第一(部分)與第三樂章(Leo Blech指揮Berlin State Opera Orchestra)

帕格尼尼: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克萊斯勒改編版) (Eugene Ormandy指揮Philadelphia Orchestra)

巴赫:雙小提琴協奏曲第三樂章(小提琴:Efrem Zimbalist)

 

克萊斯勒誕生150年紀念節目五之三:原創作品與風格模仿作品

焦元溥

小提琴與鋼琴合奏作品:小提琴:Oscar Shumsky;鋼琴:Milton Kaye

韋瓦第風格的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Gil Shaham;樂團:Orpheus Chamber Orchestra

 

克萊斯勒誕生150年紀念節目五之四:改編作品

焦元溥

塔替尼:《魔鬼的顫音》(第三樂章)

葛路克:《受祝福精靈的舞蹈》

李姆斯基-柯薩科夫:《俄羅斯主題幻想曲》(小提琴:Nathan Milstein;鋼琴:Leon Pommers;Robert Irving指揮Orchestra)

夏米亞德:《西班牙小夜曲》(小提琴:Paul Huang 黃俊文;鋼琴:Jessica Osborne)

莫札特:《哈夫納》小夜曲的輪旋曲樂章(小提琴:Jascha Heifetz;鋼琴:Brooks Smith)

柯瑞里:《福利亞舞曲》主題與變奏(小提琴:Itzhak Perlman;鋼琴:Samuel Sanders)

 

克萊斯勒誕生150年紀念節目五之五:向克萊斯勒致敬與改編克萊斯勒作品的創作

焦元溥

Kreisler: Praeludium and Allegro in the style of Pugnani (改編:N. Vaneyev;鋼琴:Cyprien Katsaris)

易沙意:第四號小提琴奏鳴曲「獻給克萊斯勒」(小提琴:Maxim Vengerov)

拉赫曼尼諾夫改編與鋼琴演奏:《愛之喜悅》《愛之憂傷》

克萊斯勒是20世紀最傑出的小提琴家之一。1875年2月2號出生於維也納,他的父親是位醫生,也是一位業餘的小提琴家,從小克萊斯勒就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小提琴。

克萊斯勒擁有極高的音樂天分,7歲時便獲得維也納音樂院的入學許可,成為該校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學生。10歲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後,他前往巴黎音樂院繼續深造。1887年,年僅12歲的克萊斯勒以第一獎的成績畢業,從此就不再接受其他教師的指導,13歲遠赴美國展開旅行演奏。

克萊斯勒的演奏風格總是流露出明朗樂觀的氣質,而他的創作主要是一些小提琴的獨奏小品,其中「愛之喜」、「愛之悲」、「美麗的羅絲瑪琳」、「中國花鼓」都是他的代表作。除此之外,克萊斯勒也為貝多芬與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譜寫裝飾奏,為後世留下豐富的音樂資源。

相傳克萊斯勒並不是一位喜愛練琴的大師,他的記憶力極佳,只要和伴奏排練過一次,就能全憑記憶上台,做出完美無瑕的演出。

1914年歐洲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克萊斯勒返回奧地利從軍。戰後,他重新開始演奏事業,1947年11月1號克萊斯勒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最後一次公開演出,1962病逝於紐約。他活潑充滿靈性的演奏與甜美的音色,一直是後人廣為讚揚之處,與海飛茲並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兩位小提琴家。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