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曲導聆 - 協奏曲

協奏曲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Showing 1 to 50 of 58 (2 Pages)

Bach 巴哈第1號布蘭登堡協奏曲 BWV1046

EMMA

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創作6首大協奏曲,呈獻給布蘭登堡邊境伯爵,而有<布蘭登堡協奏曲>的名稱。

這6首樂曲,不僅具有多樣的樂器編制,更需要相當高度的演奏技巧,也不僅是巴哈從年輕時候開始研究巴洛克協奏曲的總結作品,更是突破巴洛克協奏曲的形式,而預告出新時代的協奏曲樣貌。

第1號使用了當時科登宮廷樂團中所沒有的獵號做為獨奏樂器。不同於其他5首採用巴洛克協奏曲快—慢—快三樂章的形式,只有第1號多了小步舞曲為四個樂章的形式。
 

第一樂章,快板,F大調,2/2拍子
第二樂章,慢板,d小調,3/4拍子
第三樂章,快板,F大調,6/8拍子
第四樂章,小步舞曲,F大調,3/4拍子

Bach 巴哈第2號布蘭登堡協奏曲 BWV1047

EMMA

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創作6首大協奏曲,呈獻給布蘭登堡邊境伯爵,而有<布蘭登堡協奏曲>的名稱。

這6首樂曲,不僅具有多樣的樂器編制,更需要相當高度的演奏技巧,也不僅是巴哈從年輕時候開始研究巴洛克協奏曲的總結作品,更是突破巴洛克協奏曲的形式,而預告出新時代的協奏曲樣貌。

第2號充份表現小號的演奏技巧與其燦爛音色。
 

第一樂章,快板,F大調,2/2拍子
第二樂章,行板,d小調,3/4拍子
第三樂章,很快的快板,F大調,2/4拍子

Bach 巴哈第3號布蘭登堡協奏曲 BWV1048

EMMA

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創作6首大協奏曲,呈獻給布蘭登堡邊境伯爵,而有<布蘭登堡協奏曲>的名稱。

這6首樂曲,不僅具有多樣的樂器編制,更需要相當高度的演奏技巧,也不僅是巴哈從年輕時候開始研究巴洛克協奏曲的總結作品,更是突破巴洛克協奏曲的形式,而預告出新時代的協奏曲樣貌。

第3號僅由弦樂器構成,沒有獨奏樂器群與合奏樂器群之分,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等各三聲部構成三個樂器群來展開音樂。


第一樂章,快板,G大調,2/2拍子
第二樂章,慢板
第三樂章,快板,G大調,12/8拍子

Bach 巴哈第4號布蘭登堡協奏曲 BWV1049

EMMA

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創作6首大協奏曲,呈獻給布蘭登堡邊境伯爵,而有<布蘭登堡協奏曲>的名稱。

這6首樂曲,不僅具有多樣的樂器編制,更需要相當高度的演奏技巧,也不僅是巴哈從年輕時候開始研究巴洛克協奏曲的總結作品,更是突破巴洛克協奏曲的形式,而預告出新時代的協奏曲樣貌。

第4號將直笛的純樸音色與小提琴的華麗技巧,巧妙結合在一起,但整體上仍以小提琴的活躍較為醒目。


第一樂章,快板,G大調,3/8拍子
第二樂章,行板,e小調,3/4拍子
第三樂章,急板,G大調,2/2拍子

Bach 巴哈第5號布蘭登堡協奏曲 BWV1050

EMMA

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創作6首大協奏曲,呈獻給布蘭登堡邊境伯爵,而有<布蘭登堡協奏曲>的名稱。

這6首樂曲,不僅具有多樣的樂器編制,更需要相當高度的演奏技巧,也不僅是巴哈從年輕時候開始研究巴洛克協奏曲的總結作品,更是突破巴洛克協奏曲的形式,而預告出新時代的協奏曲樣貌。

第5號是這六曲中最大規模的一曲。其中最大特徵是,使用了當時剛採購的大鍵琴和新普及也就是今日慣用的橫吹式長笛,由此可知巴哈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及勇於嚐試。

 

第一樂章,快板,D大調,2/2拍子
第二樂章,深情地,b小調,4/4拍子
第三樂章,快板,D大調,2/4拍子

Bach 巴哈第6號布蘭登堡協奏曲 BWV1051

EMMA

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創作6首大協奏曲,呈獻給布蘭登堡邊境伯爵,而有<布蘭登堡協奏曲>的名稱。

這6首樂曲,不僅具有多樣的樂器編制,更需要相當高度的演奏技巧,也不僅是巴哈從年輕時候開始研究巴洛克協奏曲的總結作品,更是突破巴洛克協奏曲的形式,而預告出新時代的協奏曲樣貌。

第6號與第3號相同,編制上沒有獨奏樂器群與合奏樂器群的區別,也沒有使用小提琴,樂曲結構也非常單純。

 

第一樂章,快板,降B大調,2/2拍子
第二樂章,不太慢的慢板,降E大調,3/2拍子
第三樂章,快板,降B大調,12/8拍子

Beethoven 貝多芬第1號浪漫曲

EMMA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總共寫了兩首為獨奏小提琴與管弦樂的浪漫曲,分別是G大調與F大調,這兩首樂曲在他的作品中佔有特殊地位。

貝多芬的浪漫曲是做為獨立的單樂章寫成,成為後來浪漫派同名樂曲的先驅作品。所謂的浪漫曲,並無特定的形式,只要是作曲者自由的表現、抒發感情而洋溢浪漫詩趣的作品,都可稱為浪漫曲,因此形式上包括有輪旋曲、變奏曲及三段體等各種曲式,這首則是採用輪旋曲式寫成,裡頭有著貝多芬在其他作品中所呈現的內在美與優雅,與第2號浪漫曲相比,這首的和聲更具有內在的靜謐性,給人在地味道的感覺。

Beethoven 貝多芬第1號鋼琴協奏曲-第1樂章

EMMA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從故鄉波昂到音樂之都維也納發展時,為了展現身為鋼琴家及作曲家的才能,首先著手創作的就是音樂中最華麗氣派的鋼琴協奏曲。

第1號其實是第2首的創作,因為第2號修改補寫而延遲出版,以至於第1號協奏曲就搶先問世。 受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影響,這首形式上仍是遵照莫札特的古典協奏曲傳統,但已是貝多芬充滿自信的作品,整體上也比第2號更為優秀。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C大調,4/4拍子
▶ 第二樂章,最緩板,2/2拍子
▶ 第三樂章,輪旋曲 詼諧的快板,C大調,2/4拍子

 

 

Beethoven 貝多芬第1號鋼琴協奏曲-第2樂章

EMMA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從故鄉波昂到音樂之都維也納發展時,為了展現身為鋼琴家及作曲家的才能,首先著手創作的就是音樂中最華麗氣派的鋼琴協奏曲。

第1號其實是第2首的創作,因為第2號修改補寫而延遲出版,以至於第1號協奏曲就搶先問世。 受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影響,這首形式上仍是遵照莫札特的古典協奏曲傳統,但已是貝多芬充滿自信的作品,整體上也比第2號更為優秀。

 

▶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C大調,4/4拍子
第二樂章,最緩板,2/2拍子

▶ 第三樂章,輪旋曲 詼諧的快板,C大調,2/4拍子

 

Beethoven 貝多芬第1號鋼琴協奏曲-第3樂章

EMMA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從故鄉波昂到音樂之都維也納發展時,為了展現身為鋼琴家及作曲家的才能,首先著手創作的就是音樂中最華麗氣派的鋼琴協奏曲。

第1號其實是第2首的創作,因為第2號修改補寫而延遲出版,以至於第1號協奏曲就搶先問世。 受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影響,這首形式上仍是遵照莫札特的古典協奏曲傳統,但已是貝多芬充滿自信的作品,整體上也比第2號更為優秀。

 

▶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C大調,4/4拍子
▶ 第二樂章,最緩板,2/2拍子
第三樂章,輪旋曲 詼諧的快板,C大調,2/4拍子

 

Beethoven 貝多芬第2號浪漫曲

EMMA

浪漫曲的名稱,原起源於文學,做為故事風的詩使用,不久也被用於音樂的領域,在十八世紀左右起,取名為浪漫曲的音樂作品,主要是抒情而感傷的歌曲,在當時非常流行,以致到十八世紀後半,也被使用於器樂曲上,大部份做為多樂章器樂曲的徐緩樂章使用,且大致皆與歌曲的浪漫曲有共同的曲趣,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浪漫曲同樣也是由此種甜美的旋律構成。

第2號與第1號浪漫曲雖然在曲式和樂器編制上都相同,但性格卻有些差異,旋律更優美、更明亮,更符合浪漫曲的氣氛,也充份展現華麗技巧。貝多芬在樂譜裡註記了表情術語-如歌的慢板,呈現出來的風格比第1號更平易近人與抒情之美,因而更讓人覺得悅耳,成為貝多芬作品中特別受到歡迎。

Beethoven 貝多芬第2號鋼琴協奏曲-第1樂章

EMMA

這是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第1首完成的鋼琴協奏曲,因為不滿意而加以修改補寫,以至於延遲到第2號發行。

這首無論規模或管弦樂的編制,都比第1號要小,而管弦樂團中也沒有使用定音鼓和單簧管,銅管樂器也只使用音色柔和的法國號,風格上也比較典雅優美。這首更多來自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影響,也有貝多芬獨特的發展性技巧、對比性及激烈性的樂風。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降B大調,4/4拍子
▶ 第二樂章,慢板,降E大調,3/4拍子
▶ 第三樂章,輪旋曲 很快的快板,降B大調,6/8拍子

Beethoven 貝多芬第2號鋼琴協奏曲-第2樂章

EMMA

這是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第1首完成的鋼琴協奏曲,因為不滿意而加以修改補寫,以至於延遲到第2號發行。

這首無論規模或管弦樂的編制,都比第1號要小,而管弦樂團中也沒有使用定音鼓和單簧管,銅管樂器也只使用音色柔和的法國號,風格上也比較典雅優美。這首更多來自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影響,也有貝多芬獨特的發展性技巧、對比性及激烈性的樂風。 

 

▶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降B大調,4/4拍子
第二樂章,慢板,降E大調,3/4拍子

▶ 第三樂章,輪旋曲 很快的快板,降B大調,6/8拍子

 

 

Beethoven 貝多芬第2號鋼琴協奏曲-第3樂章

EMMA

這是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第1首完成的鋼琴協奏曲,因為不滿意而加以修改補寫,以至於延遲到第2號發行。

這首無論規模或管弦樂的編制,都比第1號要小,而管弦樂團中也沒有使用定音鼓和單簧管,銅管樂器也只使用音色柔和的法國號,風格上也比較典雅優美。這首更多來自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影響,也有貝多芬獨特的發展性技巧、對比性及激烈性的樂風。 

 

▶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降B大調,4/4拍子
▶ 第二樂章,慢板,降E大調,3/4拍子
第三樂章,輪旋曲 很快的快板,降B大調,6/8拍子

 

Beethoven 貝多芬第3號鋼琴協奏曲-第1樂章

EMMA

本曲在結構上雖然還是遵照傳統模式,但個性上已完全是貝多芬的風格,清楚展現成熟期的風貌,除了命運、悲愴的元素外,還有熱情和活力;還有這曲使用了他最愛的小調調性。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之所以會寫作具有此獨特內容的協奏曲,或許當時他的耳朵已出現異常,如此沈重打擊,呈現悲痛、哀傷的氛圍。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c小調,2/2拍子
▶ 第二樂章,最緩板,E大調,3/8拍子
▶ 第三樂章,輪旋曲 快板,c小調,2/4拍子

Beethoven 貝多芬第3號鋼琴協奏曲-第2樂章

EMMA

本曲在結構上雖然還是遵照傳統模式,但個性上已完全是貝多芬的風格,清楚展現成熟期的風貌,除了命運、悲愴的元素外,還有熱情和活力;還有這曲使用了他最愛的小調調性。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之所以會寫作具有此獨特內容的協奏曲,或許當時他的耳朵已出現異常,如此沈重打擊,呈現悲痛、哀傷的氛圍。 

▶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c小調,2/2拍子 
第二樂章,最緩板,E大調,3/8拍子 

▶ 第三樂章,輪旋曲 快板,c小調,2/4拍子

Beethoven 貝多芬第3號鋼琴協奏曲-第3樂章

EMMA

本曲在結構上雖然還是遵照傳統模式,但個性上已完全是貝多芬的風格,清楚展現成熟期的風貌,除了命運、悲愴的元素外,還有熱情和活力;還有這曲使用了他最愛的小調調性。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之所以會寫作具有此獨特內容的協奏曲,或許當時他的耳朵已出現異常,如此沈重打擊,呈現悲痛、哀傷的氛圍。 

▶ 第一樂章,燦爛的快板,c小調,2/2拍子 
▶ 第二樂章,最緩板,E大調,3/8拍子 
第三樂章,輪旋曲 快板,c小調,2/4拍子

Beethoven 貝多芬第4號鋼琴協奏曲-第1樂章

EMMA

本曲是5首鋼琴協奏曲中內容最卓越的代表傑作。初演時未獲得好評,之後也不再公開演奏鋼琴,一直被遺忘了28年後,由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重新演奏此曲,才又重見天日。

樂曲首先由鋼琴的五小節獨奏開始,第二樂章是在獨奏鋼琴與管弦樂的對立中呈現緊迫的音樂感,而接續的第三樂章,轉變成明朗舒暢的氣氛。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G大調
▶ 第二樂章,流暢的行板,e小調、第三樂章,甚快板,G大調

Beethoven 貝多芬第4號鋼琴協奏曲-第2、3樂章

EMMA

本曲是5首鋼琴協奏曲中內容最卓越的代表傑作。初演時未獲得好評,之後也不再公開演奏鋼琴,一直被遺忘了28年後,由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重新演奏此曲,才又重見天日。

樂曲首先由鋼琴的五小節獨奏開始,第二樂章是在獨奏鋼琴與管弦樂的對立中呈現緊迫的音樂感,而接續的第三樂章,轉變成明朗舒暢的氣氛。 

 

▶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G大調 
第二樂章,流暢的行板,e小調、第三樂章,甚快板,G大調

Beethoven 貝多芬第5號鋼琴協奏曲-皇帝-第1樂章

EMMA

本曲是最常被演奏、最受喜愛的鋼琴協奏曲。

「皇帝」的別稱跟任何皇帝無特別關係,只因曲子很雄壯豪邁,其雄偉風格在鋼琴協奏曲中所佔有之地位,如同皇帝一般,並非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所取的名字。在貝多芬的5首鋼琴協奏曲中,規模最大,色彩最光鮮亮麗,非常符合「皇帝」這個名稱。

 

第一樂章,快板,降E大調
▶ 第二樂章,稍快一點的慢板,B大調、第三樂章,輪旋曲,快板,降B大調

Beethoven 貝多芬第5號鋼琴協奏曲-皇帝-第2、3樂章

EMMA

本曲是最常被演奏、最受喜愛的鋼琴協奏曲。

「皇帝」的別稱跟任何皇帝無特別關係,只因曲子很雄壯豪邁,其雄偉風格在鋼琴協奏曲中所佔有之地位,如同皇帝一般,並非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所取的名字。在貝多芬的5首鋼琴協奏曲中,規模最大,色彩最光鮮亮麗,非常符合「皇帝」這個名稱。 

 

▶ 第一樂章,快板,降E大調 
第二樂章,稍快一點的慢板,B大調、第​三樂章,輪旋曲,快板,降B大調

Brahms 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1樂章

EMMA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獨一無二的小提琴協奏曲,是首壯麗深遂、生命活力充沛的樂曲,與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的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上最傑出的「三大小提琴協奏曲」。

此曲和貝多芬一樣,除了僅留有一首外,在結構、內容上也都有頗為相似之處,像是兩首都用D大調寫成,都同樣具有深遂情感、優美旋律及牧歌風的田園氣氛。作品首演時並未獲得成功,因有姚阿幸不斷演奏此曲,才開始獲得賞識而了解其作品的真正價值。 樂曲起初是以四樂章形式為構想,但完成後卻以普通三樂章制的協奏曲呈現。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Brahms 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2樂章

EMMA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獨一無二的小提琴協奏曲,是首壯麗深遂、生命活力充沛的樂曲,與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的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上最傑出的「三大小提琴協奏曲」。

此曲和貝多芬一樣,除了僅留有一首外,在結構、內容上也都有頗為相似之處,像是兩首都用D大調寫成,都同樣具有深遂情感、優美旋律及牧歌風的田園氣氛。作品首演時並未獲得成功,因有姚阿幸不斷演奏此曲,才開始獲得賞識而了解其作品的真正價值。 樂曲起初是以四樂章形式為構想,但完成後卻以普通三樂章制的協奏曲呈現。

 

▶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Brahms 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第3樂章

EMMA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獨一無二的小提琴協奏曲,是首壯麗深遂、生命活力充沛的樂曲,與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的小提琴協奏曲,並稱為世上最傑出的「三大小提琴協奏曲」。

此曲和貝多芬一樣,除了僅留有一首外,在結構、內容上也都有頗為相似之處,像是兩首都用D大調寫成,都同樣具有深遂情感、優美旋律及牧歌風的田園氣氛。作品首演時並未獲得成功,因有姚阿幸不斷演奏此曲,才開始獲得賞識而了解其作品的真正價值。 樂曲起初是以四樂章形式為構想,但完成後卻以普通三樂章制的協奏曲呈現。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Brahms 布拉姆斯第1號鋼琴協奏曲-第1樂章

EMMA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共寫有2首鋼琴協奏曲,第1號是青年時代所作,第2號是在成熟期完成。

第1號最初是以雙鋼琴的奏鳴曲形態寫成,因受克拉拉舒曼 (Clara Schumann, 1819-1896)與友人的建議,希望他能寫作大型交響曲,但進行並不順利,最後呈現為鋼琴協奏曲形態。

作品首演時並未成功,直到數年後,才被聽眾理解接受,因為當時大家都較喜歡李斯特 (Liszt Ferenc, 1811-1886)那種華麗巨匠性作品,而不太接受布拉姆斯這種厚重古典的艱澀音響。

本曲需要具有相當高超演奏技巧,才能呈現曲中雄偉壯闊的氣勢,就今日而言,它依然是音樂史上永垂不朽的傑作。

 

Brahms 布拉姆斯第1號鋼琴協奏曲-第2樂章

EMMA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共寫有2首鋼琴協奏曲,第1號是青年時代所作,第2號是在成熟期完成。

第1號最初是以雙鋼琴的奏鳴曲形態寫成,因受克拉拉舒曼 (Clara Schumann, 1819-1896)與友人的建議,希望他能寫作大型交響曲,但進行並不順利,最後呈現為鋼琴協奏曲形態。 

作品首演時並未成功,直到數年後,才被聽眾理解接受,因為當時大家都較喜歡李斯特 (Liszt Ferenc, 1811-1886)那種華麗巨匠性作品,而不太接受布拉姆斯這種厚重古典的艱澀音響。

本曲需要具有相當高超演奏技巧,才能呈現曲中雄偉壯闊的氣勢,就今日而言,它依然是音樂史上永垂不朽的傑作。

Brahms 布拉姆斯第1號鋼琴協奏曲-第3樂章

EMMA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共寫有2首鋼琴協奏曲,第1號是青年時代所作,第2號是在成熟期完成。

第1號最初是以雙鋼琴的奏鳴曲形態寫成,因受克拉拉舒曼 (Clara Schumann, 1819-1896)與友人的建議,希望他能寫作大型交響曲,但進行並不順利,最後呈現為鋼琴協奏曲形態。 

作品首演時並未成功,直到數年後,才被聽眾理解接受,因為當時大家都較喜歡李斯特 (Liszt Ferenc, 1811-1886)那種華麗巨匠性作品,而不太接受布拉姆斯這種厚重古典的艱澀音響。

本曲需要具有相當高超演奏技巧,才能呈現曲中雄偉壯闊的氣勢,就今日而言,它依然是音樂史上永垂不朽的傑作。

Brahms 布拉姆斯第2號鋼琴協奏曲-第1樂章

EMMA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完成第2號鋼琴協奏曲距離第1號有20年以上之久,由於第1號未獲好評,再加上長時間埋沒,第2號一推出即受到好評,並成為全歐知名傑作。

本曲有著布拉姆斯獨特深厚的音響感覺外,也具有與義大利旅行的明朗風格,採用當時少有的四樂章制的大規模樂曲,且鋼琴需有高超演奏技巧,是古今鋼琴協奏曲中困難的樂曲之一。

第一樂章,從容的快板,降B大調。開頭由法國號導出充滿威嚴感的冥想氣氛
▶ 第二樂章,熱情的快板,d小調。是一首熱情洋溢的詼諧曲。
▶ 第三樂章,行板,降B大調。在厚重的北德風味中,加入義大利明朗風格的典雅樂章。
▶ 第四樂章,溫雅的稍快板,降B大調。優雅舞曲風的輪旋曲主題,帶點吉卜賽音樂的風味,以交響曲般雄偉渾重的音響總結。

Brahms 布拉姆斯第2號鋼琴協奏曲-第2樂章

EMMA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完成第2號鋼琴協奏曲距離第1號有20年以上之久,由於第1號未獲好評,再加上長時間埋沒,第2號一推出即受到好評,並成為全歐知名傑作。

本曲有著布拉姆斯獨特深厚的音響感覺外,也具有與義大利旅行的明朗風格,採用當時少有的四樂章制的大規模樂曲,且鋼琴需有高超演奏技巧,是古今鋼琴協奏曲中困難的樂曲之一。 

▶ 第一樂章,從容的快板,降B大調。開頭由法國號導出充滿威嚴感的冥想氣氛 
第二樂章,熱情的快板,d小調。是一首熱情洋溢的詼諧曲。 

▶ 第三樂章,行板,降B大調。在厚重的北德風味中,加入義大利明朗風格的典雅樂章。 
▶ 第四樂章,溫雅的稍快板,降B大調。優雅舞曲風的輪旋曲主題,帶點吉卜賽音樂的風味,以交響曲般雄偉渾重的音響總結。

Brahms 布拉姆斯第2號鋼琴協奏曲-第3樂章

EMMA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完成第2號鋼琴協奏曲距離第1號有20年以上之久,由於第1號未獲好評,再加上長時間埋沒,第2號一推出即受到好評,並成為全歐知名傑作。

本曲有著布拉姆斯獨特深厚的音響感覺外,也具有與義大利旅行的明朗風格,採用當時少有的四樂章制的大規模樂曲,且鋼琴需有高超演奏技巧,是古今鋼琴協奏曲中困難的樂曲之一。 

▶ 第一樂章,從容的快板,降B大調。開頭由法國號導出充滿威嚴感的冥想氣氛 
▶ 第二樂章,熱情的快板,d小調。是一首熱情洋溢的詼諧曲。 
第三樂章,行板,降B大調。在厚重的北德風味中,加入義大利明朗風格的典雅樂章。 

▶ 第四樂章,溫雅的稍快板,降B大調。優雅舞曲風的輪旋曲主題,帶點吉卜賽音樂的風味,以交響曲般雄偉渾重的音響總結。

Brahms 布拉姆斯第2號鋼琴協奏曲-第4樂章

EMMA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完成第2號鋼琴協奏曲距離第1號有20年以上之久,由於第1號未獲好評,再加上長時間埋沒,第2號一推出即受到好評,並成為全歐知名傑作。

本曲有著布拉姆斯獨特深厚的音響感覺外,也具有與義大利旅行的明朗風格,採用當時少有的四樂章制的大規模樂曲,且鋼琴需有高超演奏技巧,是古今鋼琴協奏曲中困難的樂曲之一。 

▶ 第一樂章,從容的快板,降B大調。開頭由法國號導出充滿威嚴感的冥想氣氛 
▶ 第二樂章,熱情的快板,d小調。是一首熱情洋溢的詼諧曲。 
▶ 第三樂章,行板,降B大調。在厚重的北德風味中,加入義大利明朗風格的典雅樂章。 
第四樂章,溫雅的稍快板,降B大調。優雅舞曲風的輪旋曲主題,帶點吉卜賽音樂的風味,以交響曲般雄偉渾重的音響總結。

Mozart 莫札特第1號小提琴協奏曲

EMMA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作品以協奏曲式數量居多,他總共留有5首小提琴協奏曲。這些作品賦予主奏者充份發揮華麗的演奏技巧,由於帶有社交音樂性格,所以幾乎都是單純明快的樂曲。

第1號是莫札特他19歲從慕尼黑回到薩爾茲堡時創作的,這一年可說是他的[小提琴協奏曲之年],也就是他在協奏曲創作活動上不可忽視的一年。此年所創作的4首小提琴協奏曲,統稱為<薩爾茲堡協奏曲>,有著義大利、法國、奧地利等各國重要的音樂特徵,並加入他獨特的音樂個性。

這首是承襲義大利形式而洋溢奧地利風味的樂曲,曲子採用傳統三樂章架構: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降B大調,4/4拍子。協奏風奏鳴曲形式。
第二樂章,慢板,降E大調,3/4拍子。
第三樂章,急板,降B大調,2/4拍子。

Mozart 莫札特第1號法國號協奏曲

EMMA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留下了四首法國號協奏曲,根據學者研究,順序有所更動,依序應該修正為第二號、第四號、第三號、第一號。而第一號實際是1791年莫札特死後未完成留下的作品。

這四首法國號協奏曲,只有第一號用D大調寫成,其餘全用降E大調寫成,都是為薩爾茲堡同僚兼好友的法國號名家羅特凱普 (Joseph Ignaz Leutgeb,1745-1811)而作。

第一號D大調作品在四首中也具有最單純樸素的性格,無論第一樂章的奏鳴曲形式或終樂章的輪旋曲,都是用簡潔形式寫成。
第一樂章,快板,D大調,4/4拍子,極為單純的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快板,D大調,6/8拍子,簡單明快的輪旋曲式。

Mozart 莫札特第2號小提琴協奏曲

EMMA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作品以協奏曲式數量居多,他總共留有5首小提琴協奏曲。這些作品賦予主奏者充份發揮華麗的演奏技巧,由於帶有社交音樂性格,所以幾乎都是單純明快的樂曲。


第2號是在第1號完成後兩年兩個月誕生的作品,充份顯示出法國式優美的嘉蘭特風格,並且是奠定了往後協奏曲基礎的作品。曲式與管弦樂的伴奏雖然單純化,但小提琴則用了感官性的優美音色來支配全曲。


第一樂章,中庸的快板,D大調,4/4拍子。協奏風奏鳴曲形式。
第二樂章,行板,G大調,3/4拍子。
第三樂章,輪旋曲,快板,D大調,3/4拍子。

Mozart 莫札特第2號法國號協奏曲

EMMA

這首是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最初完成的法國號協奏曲。

今日的活塞式法國號是在1830年左右發明,所以莫札特時代所用的仍是無活塞的法國號,此樂器如同當時被稱為獵號一般,它的前身就是打獵用的號角。這在巴洛克時代後期,已經是在高音域具有相當演奏能力的樂器。不過真正提昇法國號的地位,仍是從交響曲的發展而來。

第2號全部使用降E大調為主調,並且全部使用三樂章寫成的,雖然規模最小,最沒有華麗技巧且最不顯眼的作品,但裡頭卻充分發揮了法國名家羅特凱普擅長的優美如歌演奏手法。此外,終樂章還描述了莫札特和這位好友相處有趣情景。

第一樂章,莊嚴的快板,降E大調,4/4拍子。
第二樂章,行板,降B大調,3/8拍子。
第三樂章,輪旋曲,降E大調,6/8拍子。

Mozart 莫札特第3號小提琴協奏曲

EMMA

第3號是在第2號完成後三個月誕生的作品,以小提琴協奏曲整體結構而言,雖然和上一首無太大的差異,不過從其變大的規模、精確的技巧,以及表現的幅度和藝術價值來看,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有如此突飛猛進的發展,著實令人注目,所謂突飛猛進的地方,是指莫札特首次展現強烈的自我風格,像是主奏樂器與管弦樂之間的對話,以及管樂器的重用等,在此曲裡非常明顯。

另外,從這首開始後面的三首小提琴協奏曲,至今仍是音樂會中經常被演出的作品,且經常被當作教育作品使用,因為這些樂曲都具有完整的形式、優美的音色和豐富的內容。


第一樂章,快板,G大調,4/4拍子。協奏風奏鳴曲形式。
第二樂章,慢板,D大調,4/4拍子。這裡使用長笛取代先前的雙簧管,此做法可能考慮到這個徐緩樂章整體是裝上弱音器演奏的關係。
第三樂章,輪旋曲,快板,G大調,3/8拍子。

Mozart 莫札特第3號法國號協奏曲

EMMA

四首法國號協奏曲中,此曲是最具有法國號悠揚性格的最高傑作,使用兩支單簧管來取代兩支雙簧管的樂器編制,也是特徵之一,從主題的發展模式來看,己經有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圓熟期的洗鍊風格,內容也是四首當中最充實的。

第一樂章,快板,降E大調,4/4拍子。以洋溢優雅氣氛的兩個主題為中心,整體採用典型協奏風奏鳴曲形式。
第二樂章,浪漫曲,甚緩板,降A大調,2/2拍子。屬於充滿牧歌安詳氣氛,是四首法國號協奏曲中最優美的徐緩樂章。
第三樂章,快板,降E大調,6/8拍子。和其他三首一樣,這裡也是採用洋溢快活狩獵氣氛的輪旋曲做為終樂章,但在四個性格類似的終樂章中,第3號的終樂章可說是最洗鍊的一曲。

Mozart 莫札特第4號法國號協奏曲

EMMA

此曲是四首法國號協奏曲中,最長大且最富麗堂皇的協奏曲。在樂曲架構上,雖然第4號不如第3號,但也充份展現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圓熟期充實技巧的傑出作品,此外,以半音演奏法為中心,對當時的法國號樂器要求高度的演奏技巧也是此曲的特徵之一。


第一樂章,莊嚴的快板,降E大調,4/4拍子。協奏風奏鳴曲形式,第一主題並未具有法國號的性格,愛因斯坦甚至認為它與清唱劇<共濟會的喜會>K.471類似。
第二樂章,浪漫曲,如歌的行板,降B大調,3/4拍子。小輪曲形式,雖然和第3號一樣為浪漫曲,但並沒有採用三段曲式,而是小輪旋曲形式寫成。
第三樂章,輪旋曲,活潑的快板,降E大調,6/8拍子。同樣屬於狩獵的終樂章,由於頻繁使用號角式的分散和弦音型,而且其輕快的伴奏音型也彷彿策馬狩獵的情景,所以本樂章又稱為[狩獵終樂章]。

Mozart 莫札特第5號小提琴協奏曲-第1樂章

EMMA

這是一首具有雄偉規模而又符合一系列作品的最後壓軸氣氛的樂曲,可以感覺到德國形式的密度與內容深度的大規模作品。有<土耳其風>的俗稱

第一樂章,快板,D大調,4/4拍子。協奏風奏鳴曲形式,有著軍隊節奏的主題。
▶ 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A大調,3/4拍子。
▶ 第三樂章,輪旋曲,溫雅的行板,D大調,2/4拍子。

Mozart 莫札特第5號小提琴協奏曲-第2樂章

EMMA

這是一首具有雄偉規模而又符合一系列作品的最後壓軸氣氛的樂曲,可以感覺到德國形式的密度與內容深度的大規模作品。有<土耳其風>的俗稱

▶ 第一樂章,快板,D大調,4/4拍子。協奏風奏鳴曲形式,有著軍隊節奏的主題。
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A大調,3/4拍子。

▶ 第三樂章,輪旋曲,溫雅的行板,D大調,2/4拍子。

Mozart 莫札特第5號小提琴協奏曲-第3樂章

EMMA

這是一首具有雄偉規模而又符合一系列作品的最後壓軸氣氛的樂曲,可以感覺到德國形式的密度與內容深度的大規模作品。有<土耳其風>的俗稱

▶ 第一樂章,快板,D大調,4/4拍子。協奏風奏鳴曲形式,有著軍隊節奏的主題。
▶ 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A大調,3/4拍子。
第三樂章,輪旋曲,溫雅的行板,D大調,2/4拍子。

Vivaldi 韋瓦第12首協奏曲-和聲的靈感-第10號

EMMA

本作品是韋瓦第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首度出版的協奏曲集。

標題[和聲的靈感(L'estro armonico) ]也可譯為[諧和的靈感],意思就是想脫離傳統的束縛,高聲歌頌自由創造力的一種表徵。

本曲集是由12首不同樂器編制的協奏曲構成,由此可看出是韋瓦第為他在女子音樂院的學生們而寫的作品中挑選出來的系列作品。

這曲集對其他作曲家的影響,以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編曲最為聞名,巴哈除了應用在協奏曲的領域外,也活用於鍵盤樂器的復格曲、室內樂曲與教會奏鳴曲等作品之中。

第10號 四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協奏曲 b小調 RV580 樂曲的獨奏樂器是小提琴4與大提琴(部份是中提琴),加上弦樂合奏與數字低音所構成。樂曲結構也有大協奏曲風格,但曲式上則採快板、最緩板與快板的韋瓦第風格的三樂章構成。這首是巴哈為四台大鍵琴獨奏用的協奏曲BWV1065的原曲。

 

▶ 第01號
▶ 第02號
▶ 第03號
▶ 第04號
▶ 第05號
▶ 第06號
▶ 第07號
▶ 第08號
▶ 第09號
第10號

▶ 第11號
▶ 第12號

Vivaldi 韋瓦第12首協奏曲-和聲的靈感-第11號

EMMA

本作品是韋瓦第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首度出版的協奏曲集。

標題[和聲的靈感(L'estro armonico) ]也可譯為[諧和的靈感],意思就是想脫離傳統的束縛,高聲歌頌自由創造力的一種表徵。

本曲集是由12首不同樂器編制的協奏曲構成,由此可看出是韋瓦第為他在女子音樂院的學生們而寫的作品中挑選出來的系列作品。

這曲集對其他作曲家的影響,以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編曲最為聞名,巴哈除了應用在協奏曲的領域外,也活用於鍵盤樂器的復格曲、室內樂曲與教會奏鳴曲等作品之中。

第11號 合奏協奏曲 d小調 RV565 此首和第二號同為古老風格的大協奏曲,樂器編制是小提琴2、大提琴的獨奏部,與弦樂合奏、數字低音的協奏部組成,曲子是不停歇連續演奏,分為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快板~全體跳弓的慢板;第二部份是跳弓的最緩板;第三部份是快板。採用變化型的教會協奏曲形式,快板的部份使用多聲書法寫成。巴哈曾將這首改編成風琴獨奏用的協奏曲BWV596。

 

▶ 第01號
▶ 第02號
▶ 第03號
▶ 第04號
▶ 第05號
▶ 第06號
▶ 第07號
▶ 第08號
▶ 第09號
▶ 第10號
第11號
▶ 第12號

Vivaldi 韋瓦第12首協奏曲-和聲的靈感-第12號

EMMA

本作品是韋瓦第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首度出版的協奏曲集。

標題[和聲的靈感(L'estro armonico) ]也可譯為[諧和的靈感],意思就是想脫離傳統的束縛,高聲歌頌自由創造力的一種表徵。

本曲集是由12首不同樂器編制的協奏曲構成,由此可看出是韋瓦第為他在女子音樂院的學生們而寫的作品中挑選出來的系列作品。

這曲集對其他作曲家的影響,以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編曲最為聞名,巴哈除了應用在協奏曲的領域外,也活用於鍵盤樂器的復格曲、室內樂曲與教會奏鳴曲等作品之中。

第12號 小提琴協奏曲 E大調 RV265 樂器編制是小提琴、弦樂合奏與數字低音組成,由快板、最緩板與快板的三樂章構成的小提琴獨奏曲。獨奏的技巧十分醒目。巴哈曾將這首改編成大鍵琴獨奏用的協奏曲BWV976。

 

▶ 第01號
▶ 第02號
▶ 第03號
▶ 第04號
▶ 第05號
▶ 第06號
▶ 第07號
▶ 第08號
▶ 第09號
▶ 第10號
▶ 第11號
第12號

Vivaldi 韋瓦第12首協奏曲-和聲的靈感-第1號

EMMA

本作品是韋瓦第 (Antonio Vivaldi, 1678-1741)首度出版的協奏曲集。

標題[和聲的靈感(L'estro armonico) ]也可譯為[諧和的靈感],意思就是想脫離傳統的束縛,高聲歌頌自由創造力的一種表徵。

本曲集是由12首不同樂器編制的協奏曲構成,由此可看出是韋瓦第為他在女子音樂院的學生們而寫的作品中挑選出來的系列作品。

這曲集對其他作曲家的影響,以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的編曲最為聞名,巴哈除了應用在協奏曲的領域外,也活用於鍵盤樂器的復格曲、室內樂曲與教會奏鳴曲等作品之中。

第1號 四小提琴與大提琴的協奏曲 D大調 RV549 樂器編制是在小提琴4與大提琴的獨奏部上,加入弦樂合奏與數字低音的協奏部。由快板、跳弓的最緩板與快板的三樂章所構成。
快板樂章雖是合奏曲式,但都是由獨奏開始。簡短的獨奏,與總奏平凡交替的地方,展現出大協奏曲的風格。
第二樂章,沈重的總奏,與如同歌劇抒情調及重唱一般的表情豐富的獨奏,有著美妙的對比。
第三樂章,為主奏小提琴特別活躍的舞曲風樂章。

 

第01號
▶ 第02號
▶ 第03號
▶ 第04號
▶ 第05號
▶ 第06號
▶ 第07號
▶ 第08號
▶ 第09號
▶ 第10號
▶ 第11號
▶ 第12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