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前進瑞士

【前進瑞士】「芭蕾之神-安塞美」逝世50週年紀念特輯。除了了解芭蕾之神的偉大,也要前進大師的家鄉-「瑞士」,感受「世界公園」的人文、藝術、音樂之美。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1
EMMA
安塞美逝世50週年紀念-02.與史特拉汶斯基的相遇
17:03
16

1913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安塞美 (Ernest Ansermet, 1883-1969)結識了當時落腳在蒙投附近的俄國作曲家─史特拉汶斯基 (Igor Stravinsky, 1882-1971),並經由史特拉汶斯基介紹,會見了俄羅斯芭蕾舞團(Ballets Russes)的經理─狄亞吉列夫(Serge Diaghilev),隨後在1915~1923年擔任舞團的樂隊指揮,這三個人加上舞團中的芭蕾巨星尼金斯基(Nijinsky)、帕芙洛娃(Pavlova)、卡薩維娜(Karsavina)等舞者,開創了芭蕾史上最強的黃金陣容;而畫家畢卡索、馬諦斯、米羅等人的參與更令佈景製作生色不少,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成為藝術界最受矚目的文化現象。

俄羅斯芭蕾舞團是芭蕾舞在20世紀復興的重要推手,芭蕾舞本來是起源於十五世紀義大利的民間舞蹈,在文藝復興時期傳入宮庭,並且大為風行。到了十七世紀,芭蕾舞的發展更上一層樓,熱愛芭蕾舞的路易十四,在1661年下令成立皇家舞蹈學院,這是全世界第一所舞蹈學校,在此確立了芭蕾的五個基本腳位,十二個手位和一些舞步,並以法文命名,使芭蕾舞有了一套完整的動作體系。

此後,芭蕾舞在19世紀初的法國發展到顛峰,卻也因為沒有創新而迅速衰退,芭蕾舞的風潮走向了義大利、丹麥與俄羅斯,其中又以俄羅斯的發展最為成功。因為有俄國沙皇的支持,許多舞蹈家紛紛投效俄羅斯,因為一批義大利舞者的到來,讓俄羅斯的芭蕾技巧在19世紀後半有所突破。另一方面,作曲家柴可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讓芭蕾音樂從舞蹈的陪襯提升為主導地位,他以高度交響化的音樂強化了芭蕾舞的戲劇結構,徹底改變了芭蕾音樂的創作原則,從此,芭蕾音樂才得以跟歌劇、交響樂並駕齊驅。

 

♪ 從數學老師到指揮家
♪ 與史特拉文斯基的相遇
♪ 創立瑞士羅曼德管絃樂團
♪ 錄音超級講究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整理編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