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歌舞線上

純熟的表演、精緻的音樂,融合文化歷史美學,加上滿滿的創意。 在音樂、歌曲、舞蹈、戲劇、雜耍與特技間,帶給你更深刻的感動,還有歡笑與淚水。 這就是音樂劇的魅力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1
Corena
奇幻與魔法系列:瑪蒂達 Matilda (2010)
11:52
183

《瑪蒂達》(Matilda)是英國兒童文學作家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於1988年出版的小說,在最初的版本中主角瑪蒂達有一點邪惡淘氣,故事最後是以在賽馬比賽上動手腳來幫助哈妮小姐(Miss Honey)度過財務危機。

小說最終版瑪蒂達搖身一變成為機敏、善體人意的小魔女,也正是因為這樣,更是歷久不衰地啟發大、小朋友。然而在撰寫《小魔女》時,達爾遇到不少困難。在作者傳記《說故事的人》(Storyteller)中,作者Donald Sturrock 記錄了達爾的心境:「I had awful trouble with it... I got it wrong... the main character, the little girl kept changing.」小魔女瑪蒂達性格、形象的塑造似乎讓他十分苦惱,如何才能寫出五歲小女孩的聰慧但又不會流於早熟絕對是一大挑戰。

 

2010年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 RSC)製作瑪蒂達音樂劇(Matilda the Musical)首演於位在Stratford-upon-Avon的The Courtyard Theatre,由Dennis Kelly改寫劇本、Tim Minchin編曲作詞。一年後開始在英國音樂劇大本營倫敦西區(London West End)中的London Cambridge Theatre上演至今,並於2013年時進軍美國百老匯、2014年在澳洲雪梨開演,預計2016年在墨爾本登台。

音樂劇《瑪蒂達》(Matilda the Musical)為小說改編音樂劇,在故事框架大致不變的情況下,添加了許多音樂劇元素以及更有戲劇張力的情節。小說中瑪蒂達雖聰穎但不得爸媽的肯定與照護,音樂劇甫開始便以一群小朋友紛紛說、唱自己的父母親有多愛他們開始,以奇蹟(miracle)為主題,帶出瑪蒂達的身世―不論小孩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醜是美都是,也應該是爸媽的心頭肉,最驕傲的奇蹟,但她卻不是。而好、壞反應的同時呈現,正是音樂劇《瑪蒂達》緊抓原著中羅爾德‧達爾暗藏的諸多幽默與反諷(sarcasm),巧妙展現作者對於像瑪蒂達爸媽這樣的價值觀的抗議與反感,藉由精闢到位的詞曲、流暢轉換的場景,傳遞爾德‧達爾對於小孩這類有趣的「生物」的觀點。這齣音樂劇在劇作家丹尼斯‧凱利(Dennis Kelly)的改寫之下,不單抓住了爾德‧達爾小說中的詼諧,更是將故事裡隱含的對於當今社會的批判。

 

2013年奧立佛獎

最佳新音樂劇
最佳導演
最佳戲劇編排
最佳男演員
最佳女演員
最佳佈景設計
最佳音效設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女主角因為童工時數限制的關係,必須由四位演員輪番上陣,故
最佳女演員同時頒給音樂劇《瑪蒂達》一開始演出時擔任瑪蒂達的四位小女生。她們也成為該獎項最年輕的獲獎者。
 

 

延伸收聽:
♪ 壞女巫 Wicked (2003)
♪ 奇幻與魔法系列:聖誕頌歌 A Christmas Carol(1994)
♪ 歡樂滿人間 Mary Poppins (2004)

※本內容由古典音樂台整理編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