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登月50

「這是我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距離上次人們登陸月球已經50年了!從9月9號到9月12號,「登月50」中秋特別節目,與古典音樂台一同探索未來,仰望星辰。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1
EMMA
《登月先鋒》與太空競賽:日出印象
17:09
25

電影是改編自紐約時報記者James R. Hansen所著的傳記小說,在敘述阿姆斯壯1961年至1969年的故事,從他歷經二女兒因為腫瘤而去世的痛楚,到成功錄取了美國的阿波羅計畫,和最後成功登陸月球等種種事蹟。電影《登月先鋒》製作團隊不只要講述他的故事,還要挖掘他、他家人和同事到底有什麼動力,才能夠完成如此難以想像的任務。

 

美國和蘇聯之間太空競賽 ※轉自 泛科學 屋頂上的天文學家

冷戰時期,超級強國美國和蘇聯進行了一場太空競賽,這場航太技術比拚 1955 年才正式開跑,蘇聯卻在 1957 年 10 月 4 日就率先成功發射史波尼克 1 號(Sputnik 1)人造衛星。史波尼克飛過美國上空時,造成極大的恐慌,美國人懷疑蘇聯正在進行偵查,更害怕史波尼克會丟下核彈。一個月後,又發射史波尼克 2 號(1957 年 11 月 3 日),這次的太空船裡還搭載了一隻小狗,讓蘇聯成了第一個把動物送上太空的國家。

早期美國的太空計畫由軍方主導,由陸海空三軍各自開發自己的火箭。為了趕上蘇聯,搭載美國第一枚衛星的海軍先鋒火箭(Vanguard),在時間壓力下倉促發射──結果就是美國人在全國電視轉播中,看見先鋒火箭升空,接著不過上升 1.2 公尺就墜毀爆炸。太空競賽初期,美國遭受巨大挫敗。還好後來由美國陸軍主導的探險家 1 號(Explorer 1)計畫,在 1958 年 1 月 31 日發射成功,讓美國也進入太空時代,勉強追上蘇聯腳步。

1958 年 10 月 1 日,美國航太總署(NASA)正式運作,吸收整合了美國軍方太空計畫的資源,航太總署自此為美國太空計畫吹起了反攻號角!

之後,美國航太總署組織了水星計畫,主要目的是要比蘇聯人更早上太空,以及研究太空對人類的影響。招募了美國第一批的 7 位太空人,他們被稱為水星 7 傑。不過蘇聯還是搶先了一步。1961 年 4 月 12 日,蘇聯的尤里 · 加蓋林(Yuri Gagarin)首先搭乘東方 1 號升空,繞行地球一圈後返回地球,讓蘇聯成為第一個將太空人送上太空的國家。之後1961年到1963年間,雖然美國拼命追趕,不過蘇聯還是保持一步領先。

緊接著雙子星計劃是美國的第二個載人航天計劃,計劃實施於水星計劃和阿波羅計劃之間,在1965年至1966年間共有10次載人飛行。計劃的目標是為更先進的太空旅行積累技術,尤其是其後的阿波羅登月計劃,雙子星計劃中任務時長足夠前往月球並返回。任務還包括太空行走和軌道機動。所有的載人發射都使用泰坦二號GLV作為運載火箭。

之後雙子星計畫經歷12次發射計畫,雖然美國在雙子星計畫中超越蘇聯,但是因為快速發展而疏忽安全,讓美國人付出極慘痛的代價。

1967 年 1 月 27 日,阿波羅 1 號的三名太空人古斯 · 葛利森(Gus Grissom)、愛德華 · 懷特(Edward Higgins White)和羅傑 · 查菲(Roger Bruce Chaffee),參加阿波羅 1 號指揮艙的斷電測試。這時阿波羅 1 號已經架設在神農火箭 IB 的頂端,預計在 2 月 21 日發射到地球軌道,進行首次的阿波羅指揮/服務艙飛行測試。這次斷電測試被認為是安全且無危險的,因為神農火箭還沒裝填燃料,但是,這次測試卻造成美國太空史上的一次嚴重意外!阿波羅 1 號的指揮艙突然發生火災,當時指揮艙內的空氣是純氧,火災迅速蔓延,大量的濃煙和高溫,讓三名太空人在還沒逃離太空艙就死亡。

意外發生後的調查發現,阿波羅 1 號的設計有許多致命的錯誤,而且沒有火災應變和解救太空人的措施。其中最致命的是太空船內的易燃物質,與受損的電線發走火碰上艙內助燃的純氧,才使得火災一發不可收拾。另外,艙門開啟的程序太過繁複,無法在意外發生時快速脫離險境。阿波羅 1 號意外發生後,NASA 徹底更改了太空船的設計,避免災難再次發生。

阿波羅 1 號的悲劇並沒有阻止美國人前往月球的決心。1968 年 12 月 21 日,阿波羅 8 號發射升空,進入月球軌道,雖然只有在軌道上繞月球運行,卻是人類首次飛抵月球。三位太空人在月球軌道上度過聖誕夜,在聖誕節當天返回地球,完成任務。

接下來的幾次任務,讓美國太空人對登陸月球做好準備。終於在 1969 年 7 月 20 日,阿波羅 11 號的太空人阿姆斯壯登陸月球,艾德林隨後也踏上月球表面。阿波羅 11 號的太空人在 7 月 24 日安全成功降落在北太平洋。阿波羅 11 號的成就也讓美國在太空探險保持數十年的領先地位!

 

精彩內容,請聽EMMA的日出印象!!

 

※本內容由古典音樂台整理編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