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 聽不見的貝多芬,讓你聽見命運

2020年是貝多芬250歲誕辰,本節目將透過音樂穿越時空,感受音樂巨人如何席捲這250年的歷史與生命。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1
珏如
第十二集─貝多芬與合唱交響曲
56:26
59

在爭奪姪子─卡爾撫養權官司中敗訴的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感到心中彷彿有一個大洞般的空虛、無奈,在情緒低落的狀態之下,他開始翻閱過往的日記,試圖減輕自己的痛苦,不過日記上的每一頁,都寫滿了有關於卡爾的事,以及他自己在痛苦與窮困中,追求藝術的心情。
不過,不久之後,貝多芬從絕望當中堅強的爬起來,他對於法院的判決感到不公平,便決定再次上訴。
貝多芬利用了自己的人脈關係,寫了好幾封千字文,寄給法院、市長……等等,對這個案件有判決權力的人,還有魯道夫公爵。
1820年,法院最終裁決貝多芬是卡爾的監護人,卡爾又回到了自己身邊,讓貝多芬的內心又燃起了希望,源源不絕的樂思又開始在貝多芬的心裡繚繞,開始專心著手寫作《D大調莊嚴彌撒曲》(Missa solemnis in D major, Op. 123),並且在1823年完成。

《D大調莊嚴彌撒曲》完成之後,貝多芬開始構想、著手譜寫《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選用了弗里德里希‧席勒(Friedrich Schiller, 1759-1805)在1785年寫的詩「歡樂頌」(An die Freude),來做第四樂章的歌詞,並且在1823年完成了《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是貝多芬與不幸的命運奮鬥到底,最終克服痛苦,而獲得勝利的讚美之歌。
《D大調莊嚴彌撒曲》和《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是貝多芬晚年的代表作品,貝多芬藉由這兩部作品,傳達出:生命、自由,以及和平的珍貴。

 

※本集節目播放曲目─
  • 詹姆斯‧李汶(James Lawrence Levine,1943-),指揮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Vienna Philharmonic Orchestra)。

          Missa solemnis in D major, Op. 123                       D大調莊嚴彌撒,作品123

          Sanctus                                                                    聖哉經

          Agnus Dei                                                                羔羊經

  • 海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 1908-1989),指揮柏林愛樂管弦樂團(Berliner Philharmoniker)。

          Symphony No. 9 in D minor, Op. 125                     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作品125

         I. Allegro ma non troppo, un poco maestoso         第一樂章:不太快的快板,有些莊嚴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