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樂豆知識

現代人的新爵士運動 愛樂人的音樂知識殿堂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10
節目部
2:00
119
12
節目部
2:00
147
13
節目部
2:00
180
15
節目部
2:00
190
16
節目部
2:00
247
Showing 1 to 16 of 16 (1 Pages)

酸爵士 (Acid Jazz)

節目部

大家都知道,爵士樂有搖擺樂 (Swing)、有咆勃樂 (Bebop)、有酷派爵士 (Cool Jazz)、有融合爵士 (Jazz fusion),但你知道還有一種爵士樂叫酸爵士(Acid Jazz)嗎?

酸爵士是從英譯名稱而來。所謂的Acid Jazz,最早起源於八零年代的英國,當時許多迪斯可舞廳的DJ嘗試將一些爵士樂中的即興樂句加以取樣,混入電子音樂中形成極為特殊的音響效果。而這樣的嶄新音樂不僅吸引了更多年輕人接觸爵士樂,同時也讓老一輩樂迷意識到新型態爵士樂的誕生。不久後,一家專門製作並發行這種音樂風格的唱片公司成立,唱片公司的名字就叫做「酸爵士」,爾後這種無以名之的新型態爵士樂便被稱為酸爵士了。

酸爵士也有迷幻爵士的別稱,除了原本的樂手即興之外,連舞池中播放音樂的DJ都能以刮擦唱盤以製造不同音響效果等技巧展現另類即興風格。經過百年發展的爵士樂,不僅音樂風格與時俱進,就連演出方式都能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十足展現了海納百川的大器與風範。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JATP (Jazz at the Philharmonic)

節目部

相信許多爵士樂迷都聽過標榜著「JATP」的爵士樂錄音,所謂的JATP指的正是「Jazz at the Philharmonic」,也就是「爵士樂走進愛樂廳」的縮寫。

1944年,美國知名的爵士樂經紀人諾曼.葛蘭茲在洛杉磯的「愛樂廳」舉辦了爵士擂台賽,,直到1984年最後一場JATP音樂會在東京演出後才畫下句點。可謂是樂史上巡迴最久的爵士樂活動。

JATP讓許多年輕樂手有了嶄露頭角、飛上枝頭變鳳凰的絕佳途徑,只要能在JATP中勝出,就等於拿到了功成名就的入場卷。而這史上最早的選秀節目除了捧紅無數大師外,所發行的現場錄音更是唱片史上的經典。因為這都是大師們未經過任何剪接、最真實的即興演出,不僅令樂迷激賞,更是爵士樂最珍貴的史料文獻。

如今,爵士樂不僅走進了愛樂廳,更走進了家家戶戶,成為了當今主流音樂中不可忽視的一份子。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放克爵士 (Funk Jazz)

節目部

放克(Funk Jazz )是美國流行音樂中的一種獨特音樂類型,起源於六零年代的中期,當時許多黑人流行樂手嘗試將美國本土音樂中的靈魂樂 (Soul Music)與藍調 (Blues)融入爵士元素,並以強烈的舞曲節奏與電子樂器作媒介,吸引許多年輕樂迷的喜愛。

在放克爵士中,旋律與和聲不再只是即興的唯一考量,更多時候樂手會將注意力放在節奏與電子樂器音色的變化中。而讓原本演奏旋律的主奏樂器一同加入節奏組,以敲擊般的嘈雜音效展現節奏律動同樣也是放克爵士的音樂特色。

與六零年代勃興的黑人民權運動相呼應,放克爵士用充滿能量與熱力的音樂風格撼動生命,喚醒黑人與生俱來的節奏因子,讓美國在時代的新浪潮下成長茁壯,也讓爵士樂在流行音樂的包裝下再次蛻變,一展新頁。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第三流派音樂 (Third Stream)

節目部

不知你可曾想過,當古典音樂的嚴謹架構遇上爵士樂的自由精神時,南轅北轍的兩種音樂元素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其實在五零年代咆勃樂 (Bebop)方興未艾的時候,就曾有音樂學者提出爵士樂未來的發展趨勢勢必與歐洲古典音樂相融合,形成繼古典第一流派、爵士第二流派之後的第三流派音樂(Third Stream)。不過有趣的是,第三流派音樂的概念雖然看似極具發展潛力,但卻因為傳統爵士樂手對於古典音樂缺乏了解而未能成氣候。最後反倒是來自歐洲的學院派作曲家們嘗試將自身創作與爵士樂相結合,才讓第三流派音樂的精神延續下去。

時至今日,第三流派音樂仍是歐洲爵士樂中最受歡迎的樂種之一。加入大量弦樂演奏與嘗試用古典曲式形塑爵士精神的音樂特色都讓該音樂風格充滿了一股典雅卻又活潑的音樂性格。雖然第三流派音樂始終未能站上時代頂峰,但它的出現卻再一次證明了爵士樂這音樂大熔爐無所不包的非凡特性。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標準曲目 (Standards)

節目部

即興,是爵士的根本,沒有即興的爵士根本不算是爵士;那麼即興的根本又是什麼呢?那當然就是流傳在爵士樂手間的傳世經典-標準曲目(Standards)了。

所謂的標準曲目就如同大家走進KTV中都會點播的歌曲一樣,皆是普羅大眾耳熟能詳的歌曲。爵士樂手用這些歌曲作為即興的根本與素材,樂迷在聆聽的時候才容易得到共鳴,也更能體會爵士樂手的天才與不凡。

經過百年的傳承,爵士樂中的標準曲目早已成千上萬,無論是音樂劇的經典歌曲、還是西洋老歌,都成了爵士樂手賴以滋養的泉源。他們憑藉著靈感將這些旋律揉捏形塑成各種令樂迷驚嘆萬分的樣貌,每一次的演出都是歷史上唯一的一次,而留下的也都是令人難忘的驚嘆號!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拉丁爵士 (Latin Jazz )

節目部

爵士樂自二零年代興盛以來,似乎一直是美國本土的音樂產物。但你有所不知的是,早在三零年代就有拉丁美洲的樂手嘗試將複雜的拉丁舞曲節奏融入爵士樂之中。新穎的音樂風格加上帶有濃濃加勒比海風情的康加鼓與沙鈴等樂器,讓爵士不僅搖擺,甚至也有了嫵媚。

到了六零年代,名為Bossa Nova的新音樂風格自南美的巴西興起,這種融合了曼波(Mambo)、森巴(Samba)與酷派爵士 (Cool Jazz)的新穎樂風瞬間成為了爵士樂界爭相揣摩的創新音樂元素。尤其加入了軟語呢喃般的人聲演唱後,與律動感強烈的節奏風格形成莫大的對比,在熱情如火中散發出一股欲拒還迎的慵懶魅力,讓人想不陶醉也難。

爵士樂的異國戀情,就從拉丁爵士(Latin Jazz )開始。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融合爵士 (Jazz fusion)

節目部

六零年代晚期,爵士樂不敵搖滾樂的浪潮,成為了退守至鄉村酒吧的老掉牙音樂。大批樂手紛紛轉業,爵士樂風華不再、前景黯淡。

窮途末路的爵士樂要如何贏回樂迷的心成了這一世代爵士樂手的難題。此時,樂手們逆向思考:既然無法與搖滾樂抗衡,那麼就加入它吧!於是融合爵士(Jazz fusion)就此誕生!

將搖滾樂的熱力加入爵士樂裡,或是將爵士樂變化多端的即興技法藉由搖滾樂來復興。樂手們開始將樂器通上了電,大量使用各式新穎的電子樂器,創造出許多前所未聞的音色。

搖滾樂中強烈且單一的節奏更成為了樂手裂解旋律、發展即興的強力支撐,在搖滾節奏的框架下,即興不再冗長乏味,反而更增添了充滿驚奇的動感。

換上新裝的爵士樂在七零年代重回主流,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韌性讓爵士樂再添傳奇!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自由爵士 (Free Jazz)

節目部

歷經咆勃樂 (Bebop)革命與調式爵士 (Modal Jazz)的洗禮後,六零年代的爵士樂反骨精神重現,不但試圖掙脫爵士樂的最後一道理論防線,更師法當時古典樂界盛行的機遇音樂,刻意破壞音樂中的調性與結構,藉以衝撞出意料外的驚人效果。這樣的音樂風格前所未見也無以名之。姑且稱它為自由爵士(Free Jazz)吧!

自由爵士的美學觀極為抽象,樂手自由無章法的演奏看似雜亂無序,卻需倚賴樂手間高度的合作默契與演奏水準才能維持其細微的音樂脈絡。它象徵的是一種爵士精神的反動,強調以更即興、更直覺的方式表達樂手的思路與情緒;不僅顛覆傳統的音樂概念,更挑戰聽眾的聽覺極限。

自由爵士提昇了爵士樂的思想境界,雖然曲高和寡,但卻啟發了廿世紀後期無數的爵士大師,前仆後繼為崇高的音樂理想而奮鬥,讓爵士樂以各種面貌存在於樂迷的心中。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調式爵士 (Modal Jazz)

節目部

自廿世紀初以來,爵士樂歷經數次演變,在咆勃樂 (Bebop)的革命後,爵士樂展開了百家爭鳴的大時代。直到調式爵士(Modal Jazz)的出現,才讓爵士樂再次進化,最終掙脫理論的束縛,振翅高飛。

調式爵士興始於五零年代,當四零年代咆勃樂打遍天下無敵手之時,許多樂手注意到原本發展自和弦概念的快速即興演奏似乎越走越窄,而和弦變化的各種可能也被嘗試殆盡。當即興法則即將走入死胡同之際,此時又出現了一批天才樂手另闢蹊徑,捨棄了舊有調性和弦、將即興的方向著眼於曲調的發展。

原本消弭調性的理由只為了讓即興手法有更寬廣的空間,但沒想到卻造就了爵士樂再一次的風格轉變,空靈的音響效果讓爵士樂從外在的感官刺激昇華為內在的心靈洗滌。而爵士樂也這一次又一次的無心插柳中,兼容並蓄,浴火重生。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硬咆勃 (Hard Bop)

節目部

酷派爵士 (Cool Jazz)在美國成為爵士音樂的主流、暢行無阻時,從未有一刻安定的爵士靈魂卻又躁動了起來。這次,比咆勃樂 (Bebop)更深刻的硬咆勃(Hard Bop)自酷派爵士中蓄積了反動的力量,在五零年代大放異彩。

硬咆勃又稱精純咆勃,雖然以舊式的咆勃樂為發展基礎,但卻融合了當時美國流行樂壇所盛行的藍調 (Blues)與靈魂樂 (Soul Music),讓原本存活在爵士樂邊緣的咆勃樂重新找到了定位。然而精純的定義不僅於此,更重要的是它代表著原屬於黑人爵士音樂的復興,讓爵士樂中原有的黑元素經過淬鍊後更加透亮、耀眼。

爵士樂的精采在於天馬行空的創意與無限寬廣的包容,兩相激盪下總能綻放出絢爛的光彩,讓人甘心成為爵士音樂永遠的信徒。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酷派爵士 (Cool Jazz)

節目部

俗諺云:「物極必反。」,這句話套用在酷派爵士(Cool Jazz)可說是最貼切的形容。

盛行於四零年代的咆勃樂 (Bebop)雖為爵士樂的發展開闢了新天地,然而卻也讓爵士樂陷入另一個泥淖中。咆勃樂的艱深與極端讓爵士樂走向邊緣化,不但大幅提高樂迷的欣賞門檻,也讓演奏的樂手陷入取捨兩難的困局。咆勃樂於是成為天才的遊戲,凡夫俗子難以親近。

既然無法演奏的更快更強,那就放慢速度吧!

四零年代末期,另一群樂手嘗試用另一種方式重新詮釋咆勃樂的即興理論。他們將演奏速度放慢,重視音色的純淨與變化,抹去咆勃樂尖銳複雜的和弦運用,以平緩柔順的曲調取而代之。

相較於咆勃樂的狂熱奔放,酷派爵士以一種冷靜恬淡的態度放鬆你的情緒,讓爵士樂再度回到眾人的懷抱,重獲新生。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咆勃樂 (Bebop)

節目部

盛行於四零年代的咆勃樂(Bebop)開啟了爵士樂的狂飆時代。一如其他音樂風格,咆勃樂的出現同樣充滿驚奇。在戰雲密佈的那個時代,許多爵士樂手直奔沙場從軍報國,大樂隊的搖擺風格也逐漸流於僵化。

因此有一群年輕的樂手跳脫了大樂隊的框架與束縛,選擇用令人目眩神迷的即興技巧表現自己。此時的爵士樂不再是紙醉金迷的靡靡之音,而是較量演奏實力的競技場。 

快到無法分析的和弦變換與即興技巧,不僅挑戰樂手的能耐,更考驗聽眾的聽覺神經。

瘋狂、刺激就此成為咆勃樂的代名詞,在煙硝瀰漫的四零年代,為爵士樂注入巨大能量。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搖擺樂 (Swing)

節目部

結合了藍調 (Blues)散拍音樂 (Ragtime)的爵士樂,到了三零年代又有了嶄新的風貌。這次,爵士樂不僅要你坐著聆聽,更要你一起隨著音樂一起搖擺。

三零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使得爵士大樂隊生存不易,在大型夜總會紛紛關門大吉的情況下,樂隊領班們轉而將樂隊帶往舞廳與小酒吧。為了迎合不同客群的需要,爵士樂開始跳起了舞,搖擺樂(Swing),就此應運而生。

改變節拍中的重音、加強切分音的力道、引用大量流行曲目,這都是搖擺樂的特色。在這個時期,收音機裡傳來的儘是搖擺樂,所有的表演場地也都是他們的天下。美國人用搖擺樂渡過了經濟低潮與世界大戰,不僅為這苦悶的世界帶來蓬勃生氣,更讓爵士樂成為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散拍音樂 (Ragtime)

節目部

若說藍調 (Blues)是爵士樂的根,那麼散拍音樂(Ragtime)必定是爵士樂的魂。

散拍音樂又稱繁拍音樂,盛行於爵士樂剛開始發展的廿世紀初期。由法非混血的克里歐人所開創的散拍音樂融合了歐洲的傳統和聲概念以及黑人與生俱來的節奏感,讓樂風聽來帶有強烈的韻律感。

而演奏者除了必先具備絕佳的節奏感外,還要能一心二用,讓旋律穿插在繁複的切分節奏間形成錯落有致、忙而不亂的絕妙音響效果。

有了散拍音樂,爵士樂不再只是黑人哀淒訴苦的悲歌,它讓爵士樂有了快樂的理由,也讓爵士樂換上了嶄新、活潑的新面貌。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工作歌 (Work Song)

節目部

烈日驕陽,在棉花田裡揮灑汗水的奴工們,一邊辛勤工作,一邊高聲歌唱激勵早已疲憊的身心,這就是十九世紀盛行於美國南方的工作歌(Work Song)。

工作時怎能分神唱歌?雇主又怎能容許奴工們在農忙時造次?原來正是這些工作歌提高了奴工的生產效率。音樂,不只撫慰人心,更能振奮精神。工作歌常由一人領唱,眾人應答。領唱者不斷變換歌詞與曲調,眾人則以簡短答句回應,例如“Hallelujah!”。

百年後,工作歌歷經了爵士樂的洗禮,不再只是血淚交織的苦痛。更多的是人們對於這段歷史永難磨滅的印記與省思。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藍調 (Blues)

節目部

藍調(Blues)是爵士樂的根,要認識爵士樂必先認識藍調。正統的藍調音樂發源自十九世紀後半葉的美國南方,是黑人在工作時所吟唱的勞動歌曲。藍調音樂充滿獨特的韻味,在音階中獨特的「藍音」往往是支撐歌曲散發魅力的靈魂。

早期的藍調有十二小節的定制形式,歌手通常會在這十二小節的固定和弦裡以即興方式自由演唱。隨著爵士樂的興起,藍調音樂與時俱進,非但沒有被遺忘,反而以各種嶄新面貌呈現,成為美國現今最重要的文化遺產。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編輯撰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