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幸福進行曲

從復育絕跡的淡水魚、延續沒落的傳統戲曲到推動閱讀教育的種子兵……等等,凡是努力實踐夢想的台灣小人物,都是台灣幸福進行曲的對象,2007年更集結出版有聲書。迄今已製作十年超過700則以上的訪問,讓在台灣生活的人都覺得「幸福,就在身邊,隨時在進行著。 * 本單元感謝「美律實業」贊助播出。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1
企製團隊
張敬業-藝術節在鹿港篇
3:01
6

張敬業-接棒回家篇

鹿港囝仔-做衫小姐篇

【台灣幸福進行曲】鹿港囡仔的文藝復興

張敬業:大家好,我是鹿港孩子-張敬業,我其實是在09年的時候,到義大利藝術節去表演時候,覺得說為什麼一個偏僻的小鎮,平常白天都沒什麼人,藝術節表演的時候,晚上就很熱鬧這樣子,那時候受到這樣的一個啟發,所以有返鄉的念頭。

 

台北不是我的家,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一首「鹿港小鎮」唱出異鄉遊子的思念,但卻無法帶遊子回家。從「想」回家到「真正」回家,學藝術管理的張敬業,把鹿港小鎮當作展演空間。當藝術變成日常生活,當然,也能成為安身立命的工作機會。

張敬業:因為學藝術管理的人,其實基本上都留在市區,以前大概只有兩廳院,那現在有台中台中有歌劇院,高雄有衛武營,其實都很少會離開這些場館,一個地方的內容跟社區民眾之間要如何去溝通,進行更多的交流連結,我覺得那個工作是有點雷同,比方說前幾年辦的藝術節,這些節慶結束之後,那些能量怎麼透過另外一個方式留在地方上。但是我們的做法是我們就選擇創業,然後透過成立事業,在日常中去留在地方上。

 

從2015年舉辦今秋藝術節,透過節慶表演,讓地方重新對古都鹿港有新的想像。為了「想像」能更持久,這個藝術節,不只要外行人看熱鬧,更要內行人看門道。

張敬業:第一屆的題目其實設定叫做要先「在地參與才有在地藝術節」。我們觀察到很多節慶其實是真的是做活動而已,第二屆之後我們就是覺得應該要給自己更多的使命感,所以我們第二屆又設定了一個叫「希望是一個解決問題的藝術節」。比方說像我們的禾火食堂,可能藝術節期間大家有地方可以一起聚餐,我們就透過共食去解決,訂便當後產生的廢棄物問題。公共食堂、剩布計畫或者是友善環境店家這些機制,它其實是擴大了很多的面相的參與。

 

回鄉十年的張敬業,從熱血青年慢慢變成穩重的中年人。在傳統與創新之間,學會有更多包容與理解。

張敬業:那時候其實真的跟很多人都有很多衝突,所謂的年少輕狂,然後就是覺得堅持某些事情,可是慢慢在這過程中,社會上的溝通其實需要花更多時間去理解的。當然回首這10年,也是跌跌撞撞。自己先退一步,某些事情可以往前進一步,如果大家都僵持不下,這社會是不會往前進的。

 

我的家鄉也可以很藝術,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