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宇宙的聲音

你聽過來自宇宙的樂音嗎?尤其在中秋望月之時,對這片浩瀚無邊的天際,總有許多想像,9/2-9/20,「聽見宇宙的聲音」中秋特別節目,祝大家中秋佳節快樂!

Showing 1 to 12 of 12 (1 Pages)

霍爾斯特150冥誕-海王星、降E大調第一號軍樂組曲,作品第28號

葉欣

海王星

霍爾斯特的《海王星——神秘者》展現靜謐與神秘的雙重感覺。樂章中鋼片琴、豎琴和小提琴營造迷茫景象,合唱人聲則增加神秘感。合唱團被安排在舞台邊的房間內,演奏結束時輕輕關門,創造出難以捉摸的效果。

降E大調第一號軍樂組曲,作品第28

霍爾斯特的《降E大調第一號軍樂組曲》(作品28a)與《F大調第二號軍樂組曲》(作品28b)創作於1910年前後,展示了他對管樂編制的深刻理解。這些作品與佛漢‧威廉斯的《英國民謠組曲》和帕西·葛人傑的《林肯郡的花束》一同,成為重要的管樂經典曲目。

霍爾斯特150冥誕-土星、天王星

EMMA

土星

霍爾斯特的《土星——老年使者》以長笛、大管和豎琴的固定節奏開場,象徵老年人的蹣跚步伐。這是他個人最喜愛的樂章,展現了人生的磨難與成熟,對比《木星》的歡樂。音樂表現了老年人的衰退與自我實現的慰藉。

天王星

霍爾斯特的《天王星——魔術師》,使用變幻的調性和突兀的音樂強度,營造撲朔迷離的氛圍。開頭由小號和長號奏出的怪異旋律奠定了奇特的基調。樂章可分為四個片段,從輝煌的巴松管開始,風格在激昂和和緩之間轉換,展現出魔幻和不可預測的特質。

霍爾斯特150冥誕-水星、木星

珏如

水星

霍爾斯特的《水星——飛行使者》是一段急板且充滿諧謔的樂曲,象徵水星的翅膀信使角色。樂章輕巧俏皮,使用兩件鍵盤樂器,表現忙碌的信使與民歌風格。音樂靈活且歡快,呈現出水星的機敏與受歡迎的特色。

木星

霍爾斯特的《木星——歡樂使者》是一段宏大且充滿喜悅的樂章,展現木星的歡樂與莊嚴。開頭的法國號群氣勢磅礴,隨後熱烈的舞曲節奏持續歡愉。第二部分轉為行板,引用了《I Vow to Thee My Country》的旋律,廣受喜愛。部分旋律用於JR東日本的車站音樂。

霍爾斯特150冥誕-火星、金星

張堯

火星

霍爾斯特的《火星——戰爭使者》是1914年創作的樂章,象徵能量和戰爭。樂章開頭營造出迫近的戰爭氣氛。音樂激昂且緊迫,彷彿預示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來臨。

金星

霍爾斯特的《金星——和平使者》是充滿和諧與寧靜的樂章,象徵愛情與和平。與《火星》的激昂形成鮮明對比,它展現了安詳和樂的氛圍。樂章以獨奏號聲開頭,隨後長笛、單簧管、小提琴、豎琴等樂器加入,表現出平和的世外桃源。

月亮、宇宙、星星與西洋老歌

EMMA

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 - Cliff Edwards

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由Cliff Edwards演唱,首次出現於1940年迪士尼電影《木偶奇遇記》中,由吉米尼蟋蟀演唱。這首歌在電影開頭和結尾出現,象徵夢想和希望,成為迪士尼的經典歌曲。它不僅是首獲奧斯卡的迪士尼歌曲,還代表信仰和希望的精神,至今在迪士尼音樂會和主題公園中仍常聽到。

Starman - David Bowie

David Bowie於1972年發行的《Starman》收錄在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中。這首歌以Bowie的舞台人格Ziggy Stardust為視角,傳達了一個來自太空的希望訊息。它成為專輯的主打歌曲,也被譽為Bowie的代表作之一,對美國流行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此曲常被用於廣告、電影和電視節目中,如《絕地救援》和《王冠》第三季。

Space Oddity - David Bowie

大衛·鮑伊的《Space Oddity》於1969年7月發行,是其專輯《David Bowie (Space Oddity)》中的主打歌。這首歌講述了虛構的太空人小湯姆的故事,反映了當時的太空探索熱潮。歌曲在英國單曲榜達第5位,後來在美國和加拿大也取得了成功。2013年,加拿大太空人克里斯·哈德菲爾德在國際太空站演唱此歌,成為首個在太空錄製的音樂影片。

Across the Universe - The Beatles

The Beatles的《Across the Universe》於1969年錄製,靈感來自約翰·藍儂心煩意亂時的思緒。這首歌在創作時融合了印度冥想風格,錄製時用到的和聲由兩位樂迷提供。2008年,為慶祝其錄製40週年,NASA向431光年外的Polaris星發送了這首歌的太空訊號。

Dancing in the Moonlight - King Harvest

King Harvest的《Dancing in the Moonlight》是1972年發行的經典歌曲。這首歌靈感來自於成員Sherman Kelly在一次遭遇暴力事件後的心境,他在療傷期間創作了這首充滿希望和快樂的曲子。雖然最初未能進入音樂榜單前100名,但其後由於Toploader的翻唱版本,這首歌重獲關注,成為流行經典。歌曲以其輕快的旋律和慵懶的氛圍,傳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Walking on the Moon - The Police

The Police的《Walking on the Moon》是1979年發行的雷鬼歌曲,收錄於專輯《Reggatta de Blanc》中。由主唱兼貝斯手史汀創作,這首歌靈感來自他在慕尼黑喝醉後的奇幻經歷,他在酒店房間裡唱著「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後來改為「在月球上行走」。這首歌成為樂團在英國的第二首冠軍單曲。

Under A Violet Moon - Blackmore's Night

《Under a Violet Moon》是Ritchie Blackmore及Candice Night組成的Blackmore's Night於1999年發行的專輯中的一首曲目。瑞奇·布萊克摩爾是Deep Purple和Rainbow的創始人,但在1997年與女友Candice Night組成了這個中世紀民謠風格的樂團。這首歌以其吉普賽風格和中世紀氛圍彰顯了他對文藝復興音樂的熱愛。歌名中的「Violet」和「Moon」分別代表他的母親和祖母,歌曲展現了他對過去的追憶與致敬。

Queen-Flash

《Flash》是英國搖滾樂團Queen於1980年創作的歌曲,作為電影《Flash Gordon》的主題曲。由吉他手Brian May創作並與Freddie Mercury共同主唱,這首歌結合了電子合成器和吉他,並以戲劇性的對話片段開場。它在英國單曲榜上排名第十,在德國第三。專輯【Flash Gordon】是Queen為該科幻電影製作的原聲帶之一,專輯中大多數為樂器曲,僅兩首有歌詞。

月亮、宇宙與電影配樂主題曲

張堯

2001太空漫遊(1968)

《2001太空漫遊》(1968)由史丹利·庫柏力克執導,劇本由庫柏力克和亞瑟·克拉克合作完成。電影以其獨特的古典音樂使用而聞名,包括理查·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和小約翰·史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電影音樂的創新使用和視覺效果使其成為科幻影史的經典。

E.T.外星人(1982)

《E.T.外星人》(1982)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講述內向男孩埃利奧特與善良外星人E.T.的友誼。影片在1981年拍攝,並於1982年上映,成為當時票房冠軍,超越《星際大戰》。故事靈感源自史匹柏的童年想像,影片以其感人的情感和突破性的特效受到了高度讚揚。約翰·威廉斯的音樂,特別是E.T.飛行主題,被認為是影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配樂之一。

太空先鋒(1983)

《太空先鋒》(1983)是根據湯姆·沃爾夫的小說《真材實料》改編,講述了美國水星計劃中的七名太空人的故事,包括艾倫·雪帕德、約翰·葛倫等,以及試飛員查克·葉格的經歷。影片由比爾·康提創作音樂,獲得1983年奧斯卡最佳原創配樂獎。

阿波羅13號(1995)

《阿波羅13號》(1995)是由朗·霍華執導、湯姆·漢克斯主演的災難片,改編自太空人吉姆·洛維爾的回憶錄,講述了阿波羅13號登月任務的困境和成功返回地球的故事。該片由詹姆斯·霍納創作的配樂,特色悠揚且具創新,成為他職業生涯的代表作之一。

登月先鋒(2018)

《登月先鋒》(2018)由達米恩·查澤雷執導,雷恩·葛斯林主演,改編自詹姆士·R·漢森的傳記《登月先鋒:尼爾·阿姆斯壯的一生》。影片講述了尼爾·阿姆斯壯在1960年代參與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的故事。特別的是,配樂由Justin Hurwitz創作,他使用特雷門琴增添太空的虛幻感,展現了他創新且深具表現力的作曲手法。

月亮與爵士樂

珏如

Fly Me To The Moon

《帶我飛向月球》(Fly Me to the Moon)原名《In Other Words》,由巴特·霍華德於1954年創作。1964年,法蘭克·辛納屈演唱的版本大受歡迎,並與阿波羅登月計劃緊密相關。這首歌被日本動畫《新世紀福音戰士》和電影《太空牛仔》使用,成為經典爵士曲。

It's Only A Papermoon

《It's Only a Paper Moon》是1933年發表的熱門歌曲,由哈羅德·阿倫作曲,葉·哈柏格和比利·羅斯作詞。最初為1932年百老匯劇《The Great Magoo》創作,後在電影《Take a Chance》中使用。二戰末期被Nat King Cole、Ella Fitzgerald等復興,成為爵士和流行經典。

How High The Moon

《How High the Moon》由Nancy Hamilton填詞,Morgan Lewis譜曲,最早出現在1940年的百老匯音樂劇《Two for the Show》中。它的和絃進行和轉調方式受爵士樂手喜愛,Charlie Parker還以此為基礎創作了《Ornithology》。Benny Goodman、Ella Fitzgerald等人都曾錄製過這首歌,尤其是Ella Fitzgerald在1960年的版本,入選葛萊美名人堂。

Moon River

《Moon River》由亨利·曼西尼作曲,強尼·莫瑟作詞,1961年為電影《第凡內早餐》創作。該曲獲奧斯卡最佳歌曲、葛萊美年度歌曲等多項殊榮,成為曼西尼的代表作。原由奧黛麗·赫本演唱,後由安迪·威廉斯等人翻唱,成為經典名曲。此曲也在多部作品中被重新演繹。

Shoot The Moon

《Shoot The Moon》是諾拉·瓊斯於2002年專輯《遠走高飛》中的一曲,該專輯為她帶來了8座葛萊美獎和全球近3000萬張的銷量。諾拉·瓊斯的獨特聲音和這張專輯引領了流行爵士和都會民謠新風潮,使她成為21世紀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天后之一。

月亮與古典樂

葉欣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月光奏鳴曲,是貝多芬於1801年創作,並於1802年題獻給學生裘莉塔·圭齊亞蒂。曲名源自貝多芬去世後評論家的評論。此曲對蕭邦的《幻想即興曲》和披頭四的歌曲〈Because〉有影響,並常用於電影電視背景音樂。該曲也在《名偵探柯南》中出現過。

德弗札克:在那銀色的月光下

在那銀色的月光下,是德弗札克歌劇《水仙女(Rusalka)》中的詠嘆調。水仙女Rusalka因愛上人間王子,祈求月光傳達愛意。這首詠嘆調旋律優美,表現了Rusalka對愛情的渴望,已成為音樂會上必不可少的曲目之一。

德布西:月光

德布西的《月光》(Clair de lune)是《貝加馬斯克組曲》的第三樂章,以簡單純淨的旋律描繪了月光的美麗與靜謐。這首鋼琴曲靈感來自法國象徵派詩人魏爾倫的詩,廣受歡迎,常被單獨演奏,並常作為電影和廣告配樂。

布魯克納200冥誕-第9號交響曲

葉欣

第九號交響曲

安東·布魯克納的D小調第9號交響曲,目錄第109號,是他最後的作品,僅完成前三個樂章,第四樂章在他1896年去世前未完成。作曲家將此曲獻給「親愛的上帝」,並於1903年在維也納首演。布魯克納開始創作此曲於1894年,直到他去世前一直在修改和完善。儘管有可演奏的版本,現今演出通常只包括前三個樂章。布魯克納的第9號交響曲以其莊嚴宏偉和深沈悠遠的風格,被譽為其最偉大的創作之一。

布魯克納200冥誕-第8號交響曲

EMMA

第八號交響曲

安東·布魯克納的C小調第8號交響曲,目錄第108號,是他完成的最後一部交響曲(第9號未完成),題獻給弗朗茨·約瑟夫一世。此作品有1887年版和1890年版兩個版本,1887年開始創作,1890年完成。1887年,指揮家赫爾曼·列維給予建議,促使布魯克納進行修改。最終版於1892年由漢斯·里希特指揮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首演,獲得廣泛成功。這首交響曲被許多樂評家和作曲家讚譽為布魯克納的傑作之一。

布魯克納200冥誕-第7號交響曲

珏如

第七號交響曲

安東·布魯克納的E大調第7號交響曲,目錄第107號,是布魯克納最著名的交響曲之一,於1881至1883年間創作,獻給巴伐利亞的路德維希二世。1884年12月30日,在萊比錫歌劇院,由亞瑟·尼基什指揮萊比錫格萬豪斯管弦樂團,舉行首演,布魯克納取得一生中最大成功,給他帶來少有的自信。此曲也因其優美的旋律,被稱為「旋律」交響曲,此交響曲因首演成功而成為他最常上演的曲目。

 

布魯克納200冥誕-第4號交響曲

張堯

第四號交響曲

安東·布魯克納的E♭大調第4號交響曲《浪漫》,作品號WAB 104,是作曲家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寫於1874年,經多次修改直至1888年,獻給霍恩洛厄希靈斯菲斯特親王,並於1881年在維也納由漢斯·里希特指揮成功首演。布魯克納的音樂受貝多芬、舒伯特及華格納影響,具有莊重、冗長、宏偉的風格。第四號交響曲是他九大交響曲中最著名的一首,雖有「浪漫」之名,卻在他孤獨時期創作。

如果能飛到宇宙、外太空,或是在月球上漫步
你覺得會聽見什麼樂音,陪伴自己輕輕飄浮?

200歲冥誕的布魯克納出發,感受他精彩的交響曲
還有150歲冥誕的霍爾斯特,追隨行星組曲裡的音符

再到古典、爵士、電影配樂、西洋老歌
充滿太空、宇宙、月亮、星星的相關音樂

9月2日到9月20日
與古典音樂台,一起在望月、遙想的九月
「聽見宇宙的聲音」歡度美好中秋佳節!


第一週,專屬布魯克納的200歲

九月四日,正好是布魯克納的兩百歲冥誕,一起從他的交響曲開啟
聽見一連串關於宇宙的跫音,帶著你謬思、沉靜、安定的追隨音樂

最受歡迎的四號交響曲、取得最大成功的七號交響曲
他完整完成的第八號交響曲,跟未完成的九號交響曲


第二週,靠近中秋前一週的月亮、宇宙系列

古典樂裡,最著名的月亮,總少不了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德布西的在那銀色月光下、德佛札克的月光,一起在舞蹈馬諦斯,聽葉欣與你分享

爵士樂裡,盡情與月亮輕輕搖擺,經典關於月亮的名曲,從帶我飛向月球、紙月亮,到月亮多高、月河等,一起在日出印象,聽珏如與你分享

電影配樂裡經典的宇宙、太空、登月等相關電影,當主題曲一響起時,就能跟著太空人,飛向浩瀚天際,一起在莫內的午後,聽張堯與你分享

經典的西洋老歌中,當然也要發揮一下太空精神,有星星、月亮、宇宙等,是那個時代下的科幻想像,一起在梵谷向日葵,聽Emma與你分享


第三週,專屬霍爾斯特的150歲

九月二十一日,這一週正好是霍爾斯特的一百五十歲冥誕
聽見他最著名的行星組曲,一起迎接這禮拜的中秋節快樂

有火星、金星、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還有他重要管樂經典曲:降E大調第一號軍樂組曲,作品第28號


9月2日到9月20日,週一至週五期間

與古典音樂台,一起「聽見宇宙的聲音」中秋特別節目

祝福 大家 在美好的九月 中秋佳節愉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