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 (Frederic Chopin, 1810-1849)蕭邦的故鄉,在1807年拿破崙橫掃歐洲時,曾由普魯士的手中解救華沙,創立了華沙公國,但當蕭邦5歲時,拿破崙在滑鐵盧之役慘敗,波蘭再度被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佔領,華沙也成為俄羅斯的一個城市。
1830年11月,蕭邦去維也納演出,但當時維也納流行是圓舞曲,對於蕭邦的音樂興趣缺缺。唯一可安慰的是,他到維也納後,傳來了華沙起義的消息。華沙起義者們把沙皇俄國統治者趕出了波蘭,成立起自己的政府。聽到這個消息,蕭邦恨不得馬上起程回國去參加戰鬥。在這種感情驅使下,他寫下了<B小調諧謔曲>。 蕭邦藉著這首鋼琴曲傾訴了他對祖國溫柔的懷念之情,傾注了他渴求戰鬥的激情。這首樂曲在蕭邦的作品中佔有獨特的位置。
1831年7月,蕭邦離開維也納返回波蘭。他在德國斯圖加鎮途中,突然得到起義失敗,華沙淪陷的慘痛消息。蕭邦悲痛、憤怒,心也碎了...
精彩內容,請聽張堯的分享
♪ 白遼士 (Hector Berlioz, 1803-1869) 逝世150年紀念
♪ 法國大革命對貝多芬音樂的影響
♪ 蕭邦憤怒的革命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