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頭:【台灣幸福進行曲】我的田就是我的名片,進擊的女青農—吳佳玲
生長在農村,吳佳玲小時候常常被長輩嚇唬「你若不好好讀冊,大漢就留下來種田」,研究所讀到一半便跑到蘭陽平原種田。原本已練就一身農藝的她,和先生黃京國回到婆家改種水果,卻發現果園裡的學問多又雜,自己像個新手小白,眼前是全新的挑戰。
回來台中這邊當果農,最大的收穫就是要讀書。回來種果樹的第一年真的是,那一整年不誇張,我一直在練習就是跟我的果園相處。每天有爬山的感覺 你說有時候要巡果樹,每一棵要巡,然後那個矮的巡完,高的還要看。
照顧果樹就像養小孩;做太多怕揠苗助長,給太少又怕長不好,更多時候得從細膩的觀察,理解和滿足它們的需要。
適當的時間撒下適當的肥料,它這時候需要什麼肥料,我們給他肥料,不過度的撒肥料。不是說注重它只要物質條件就好,你還要照顧它的心理層面,因為樹還是有向上長高的那個慾望,所以你必須留幾枝讓它有向上枝,讓它能量有出口,你不能過度把它矮化。就是不能因為我們農夫方便,因為樹矮的話就我們好工作,可是問題是它想要長大,你要讓它有長高的方向。
跟著先生穿梭在果園中,種稻十年的吳佳玲讓自己歸零重新學習,不媚俗不討好,夫妻倆齊心種出心中的好滋味。
照顧果樹那個肥料的施用、農藥的施用,真的是難度很高。變成說我慢慢的有自己的學習,像我一開始入行種的是椪柑,我們家的水果不追求甜,我們追求有風味,有水果自己原來的滋味。消費者家中的老人家可能就有回饋說,這跟我小時候吃的柑仔滋味是一樣的,一樣有酸有甜。
酸酸甜甜,才是有滋有味的人生;有著農家子弟魂的吳佳玲憑著一股傻勁,走出一條「我農夫,我驕傲」的青農之路。
我真的喜歡務農。我每天看那個植物這樣生長,它有得到一個很好很好的照顧,這過程讓我蠻開心的。現在已經有點年紀了,然後再回顧看,我就覺得好像這一段路是值得的。我是透過書,然後透過別人的眼光去認識,去看待農村。
片尾:俯仰之間看見農村新價值,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