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幸福進行曲

從復育絕跡的淡水魚、延續沒落的傳統戲曲到推動閱讀教育的種子兵……等等,凡是努力實踐夢想的台灣小人物,都是台灣幸福進行曲的對象,2007年更集結出版有聲書。迄今已製作十年超過700則以上的訪問,讓在台灣生活的人都覺得「幸福,就在身邊,隨時在進行著。 * 本單元感謝「美律實業」贊助播出。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1
企製團隊
有田有米之價值篇
3:00
2

有田有米之酸甜篇

有田有米之證明篇

片頭:【台灣幸福進行曲】我的田就是我的名片,進擊的女青農—吳佳玲

因為我們家是菜農,當田裡面「大出」就是什麼蔬菜「大出」的時候,剛好價格也不是很好,其實那種心情就很差,相應的回報都沒有,所以我小時候對務農真的印象很不好。

做田人的心酸和無奈像田裡的爛泥,一腳踩進吳佳玲兒時的記憶裡。不想複製父母大半生的困局,她離開家鄉到北部念書。然而書讀著讀著,吳佳玲卻發現,務農原來並沒有自己認為的那般卑微。

這個情緒一直到讀大學的時候,去上了社會學的課,其實整個讀了之後你會覺得原來不是我們不夠努力,就是你這個工作滿腳泥巴,看起來沒有價值的工作,它其實是有意義的,餵養眾人啊!其他工作其他職業都沒辦法做到這一點。變成說我可以看到價格以外的價值,我覺得這樣的價值對我來說是,很有工作的那個成就感。

從城市回望家鄉,曾經被吳佳玲刻意隱藏的成長經驗,在旁人肯定的聲音中,有了新的詮釋與樣貌。

我那時候重新認識農村就是認識一群台清交成的學生,然後一起來農村可能做一些農事,我反而是透過他們眼睛再重新認識我的出生、養我長大的農村。因為我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我擅長做的工作其實很有意義,過程中我就得到非常多的讚美,我才開始有點覺得,我好像很適合回到農村。

成為青農前,熱血的吳佳玲曾是街頭抗爭的憤青,農村的議題每每觸動身為農家子弟的她站出來捍衛農民權益,同時也讓她看見父母與農民們對腳下這片土地難以割捨的愛。

種田不是很辛苦嗎?人家來徵收不就賣掉就好了嗎?然後賣一個好價格變田僑仔啊!所以一開始接觸他們,他們不願意賣地這個心情,我不是那麼能夠理解,但是接觸久就知道說他們很愛自己土地,那個土地可能因為很貧瘠,所以那個土地是他們一點一滴就是耕耘起來的,所以他們就會不願意就是這麼輕易的被徵收走。在接觸這些前輩之後,我就覺得不是土地賣掉變成田僑仔這麼簡單,土地是有感情的。

從走上街頭到走進田裡,曾經想要逃之夭夭的農村日子,如今成為吳佳玲安身立命的根基。

片尾:俯仰之間看見農村新價值,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