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幸福進行曲】飯桌上的歷史課-陸以寧的飲食田調手札
肉粽要用蒸的還是煮的?滷肉飯該是瘦肉還是肥肉?在這座美食之島上,想瞭解一個人來自哪裡,或許可以先了解他的拿手料理。為了傳承長輩們留下來的獨門滋味,陸以寧和「島嶼上的飯桌」團隊走遍全台採訪,吃出了「幸福肥」,也吃出對飲食文化更深層的體悟:原來,一座城市的氣味,是從傳統市場裡飄出來的~
其實做菜遠遠不只是你在廚房的那段時間,它其實是一整串的一個生活裡面的很重要的文化,所以我們其實是很想要鼓勵更多年輕人,你偶爾就是可能一季去逛個一次市場,然後可能去知道就是當季到底有什麼?或者是甚至我們自己會覺得說,你去到一個新的地方,最好的認識那裡的方式,其實就是去逛那裡的傳統市場,你就會看到很多就是,你可能在自己平常生活的地方,不會看到的特殊食材跟料理在那邊這樣子。
就像牽著阿嬤的手逛菜市場那樣,摟著前人的記憶,試著一步步把時間走慢。以寧和我們分享另一位團隊成員-可芯,在魯凱族Lily姐獨一無二的豬血腸裡,嘗到了課本沒教過的文化寓意。
我們的教育好像一直都在教我們怎麼樣去成為第一,可是這個第一,他其實是一個非常制式化,然後有一個標準答案的一些考題,但是他就覺得我們的教育沒有在告訴我們,我們怎麼樣才能夠成為唯一?就是我們到底什麼地方是最特別的?那我們有沒有真的花更多的時間來去保存這些東西?
不追求第一,但要成為唯一,因為你就是最特別的存在;當我們在餐桌前相聚,料理就成了一把開啟溝通的鑰匙。以寧期待飯桌上的吉光片羽,能產生漣漪效應,家人世代之間難以開口的問題,可以用「吃」來和解。
我們覺得這個飯桌上可以交流的,真的不只是料理而已,還有很多關於世代與世代之間的不同觀念的落差,那有一些重要的核心,我們到底要如何傳承?然後我們要怎麼去看到這些東西?甚至把它們記錄下來,或者是最後真的也進入到我們的生活裡面?邀請大家回去跟自己家的長輩,就是學個一兩道菜,我們一起把文化吃回來!
用一桌好料理,打開世代之間的話匣子。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