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幸福進行曲】它很輕,背負的責任卻很重-施慶明的茄芷袋文藝復興
很少看到中年大叔背起茄芷袋像名牌包一樣愛不釋手,在公部門工作的施慶明,因為負責台南菁寮社區的就業計劃開始接觸茄芷袋,從一開始懵懵懂懂,到最後竟成為掀起茄芷袋潮流的幕後推手。
施慶明:我們做茄芷袋的時候、我們也做拼布,拼布很耗工時,做出來一個價格都蠻高的。阿桑他們花幾百塊,他們心痛得要命。雖然東西品項已經開始蠻多的,但是市場一直打不開來。台北一家廠商、他對保存傳統台灣手工藝,他非常有興趣,他就來找我們、找我們合作,因為,遊客多,而且是大量外國遊客,我們的績效在全台灣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我們算是前十名。
茄芷袋的文藝復興算是成功,施慶明想說自己也功成身退,準備申請退休,享受生活。
施慶明:那到計劃結束以後,我們把這個計劃整個設備移交給社區,那社區他們不善經營,他們都打電話給我「經理,我現在沒有工作了。」我說「你們還想做嗎?我說「好,你們想做,我們再做一個工作室,我們從無開始。」
這回沒有補助,全靠自己了!施慶明頭洗下去,拿出退休金成立工作室,出動原班人馬,就不相信我們幾個社區的「高年級生」做不起來!
施慶明:其實是更忙,有時候看到網路,他看到東西就說「經理,我們這個來試試看,OK嗎?」我說「OK,只要你們願意試,我都可以,我們都可以嘗試。」因為有一些合作商家大概就幾十年了,他們訂單來了,我曾經說「我們做不出來。你另外找,他們說「不要不要...我等、我等。」
一群頭髮花白,又戴著老花眼鏡的阿桑們,正在把農村的韌性跟草根精神,車在茄芷袋上,施大哥笑說,不要小看我們幾個老灰仔,我們可是跟茄芷袋一樣「耐操又有凍頭」!
施慶明:兩年前就有一個,他透過我們的FB傳了一張照片,他說「你們這個還有做嗎?我用了十年,非常好用,我現在還要,還是要買一個。」我們還是寄給他,這是我們對死忠客戶的一種尊重。我說「我們現在改版了,更漂亮。」那是一種成就感,我送給他,我覺得蠻有成就感。
編織出農村的韌性與色彩,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