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幸福進行曲】白毛浮綠水,紅掌倚新窩,蔡英地的養鵝新詩篇。
從小就幫忙家裡抓鵝、撿鵝蛋的蔡英地,對鵝有一份特殊的情感,身為鵝農的他總是滿懷感激的說,其實不是我養鵝,而是這群鵝養活我們全家。
其實我的名片上面有八個字,就是「以鵝業始,以農業終」。四湖鄉是台灣養鵝養最多的,我覺得四湖鄉可以用「鵝」這個產業去走出一條路來。到我們這個世代都已經到了希望跟環境共好的一個階段,這八個字要代表的概念,也就是循環農業。
雲林四湖鄉靠近沿海,一根根高聳入雲的風水發電站像是引領我們方向的座標,蔡英地的鵝舍離其中一根大風扇不遠,海風的鹹味混雜著鵝糞味,跟他小時候聞到的一樣,但蔡英地認為鵝業如果要打破傳統,思維要先不一樣。
其實畜牧業的天罪就是大便,所以我後來我就開始把養鵝的廢水、糞便拿來澆灌這個田,然後這個田地力恢復了之後,牧草越種越漂亮,我們再割回去給鵝吃,這樣循環農業模式就做起來了。
講到環境共好,蔡英地的靈感像鵝蛋一樣,一顆一顆蹦了出來。除了水肥回田,蔡英地還在鵝舍加蓋光電板,落實綠電再生,因為他相信土地好,大家都會跟著好。
我們主張的核心價值就是產地安心,產地安心就是回到我們在產地養鵝、生態共好。生態共好講的就是循環農業,現在講法叫「永續」。最後就是「簡單好食」,我們基本上都原食材,也沒有添加物,料理的方式就是你回去整包,泡熱水,復熱就可以吃了。
四湖鄉有許多農田因為土壤鹽化而收成不佳,加上老農年事已高,蔡英地把危機當成轉機,下一步,他要跟老農承租這些土地,讓鵝業吸引更多青農返鄉,讓四湖這座養鵝之鄉成為典範。
我最大的成就感也許是來自於這個模式的建立。然後,這個模式在商業上有競爭力,它又某種程度上是走永續、走淨零碳排。我們希望發展出,這個世代,符合我們這個世代價值的一套農業模式,我期待這一塊可以發展得更完整。
農村新藍海,傳統新未來,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