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幸福進行曲】白毛浮綠水,紅掌倚新窩,蔡英地的養鵝新詩篇。
皮膚黝黑,身型壯碩,穿著雨鞋就來受訪的鵝農-蔡英地跟我們約在雲林四湖的鵝舍門口見面,卻說這裡管制森嚴,無法進入,一問才知,原來這裡曾經因為禽流感,而一夕之間損失上千支鵝。
解決禽流感,它需要硬體,可是它更需要管理的觀念。因為,這裡面牽涉到生物安全。例如說,輔導團二月份的時候來,來的時候看到鵝漂漂亮亮的,結果他們回去,隔個兩、三週就出事了。我們從頭到尾就是面對就是禽流感。
從蔡英地上一代就開始養鵝,然而看不見的敵人也跟了他們一輩子,讓蔡爸爸時常在半夜起來,巡個兩三次才放心。比起鵝,蔡英地更在乎爸爸的健康,於是不惜貸款興建密閉式的鵝舍,雖然父子理念不同,但為了讓年邁的爸爸多休息,做兒子的寧願被罵也要做下去。
這樣一個密閉式禽舍養殖跟傳統養殖模式,第一個就是鳥,禽流感就是因為鳥的關係。第二個我們還蠻堅持在發展這樣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就是要讓養殖的人從一個勞動者變管理者。所以,我們整套系統,實際上是透過手機可以遙控、做排程,然後可以收集數據。
採訪的同時,蔡英地總是會偷瞄手機裡的監控畫面,而我們也從這小動作中感受到這鐵漢柔情,對鵝滿滿的愛。
傳統的養殖模式,傳統禽舍它整個密閉的效果也不好。一般講法叫「賊風」,冬天賊風很多。天氣一冷,小鵝就會疊在一起,疊在一起下面就會悶死,我們現在因為保溫做得非常好,所以,基本上,我們的模式都蠻注重動物福利的。
在科技的加持下,不僅杜絕了禽流感,鵝的育成率也從七成提升到九成,蔡英地更榮獲神農獎的肯定,讓雲林四湖也躍上了新聞版面。
最開始我們配合的盤商他會跟我講說「欸,蔡英地,你現在是鵝這個產業在農業部的代言人。」那時候講這個還會有一點點酸酸的味道,可是再隔年,他已經在跟我講說「蔡英地,很高興鵝這個產業有你」。村裡面賣雜貨店的阿姨,剛開始一、兩年,她當然也不會講什麼,大概是兩年,她也是跟我講說「少年,你做了袂䆀喔!」
農村新藍海,傳統新未來,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