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交響曲》— 殘酷夢靨(下)
創作於1943年,是一部沉重而壯烈的作品。此曲誕生於史達林發動的「偉大衛國戰爭」期間,正值蘇聯遭受嚴重損失之時。蕭士塔高維契將戰爭帶來的苦難、死亡、恐懼及人性掙扎化作音樂,充滿強烈的悲劇情感。
第一樂章開篇即展現出一種深沈、莊嚴且充滿壓抑的情緒,管弦樂團在層層堆疊的音響中構築出如同一場音樂史詩。第二樂章是具有強烈諷刺意味的詼諧曲,音樂時而猙獰,時而帶著冷嘲的氣息,隱喻著戰爭背後的荒謬。第三樂章作為核心,展現出悲痛的沉思,低音弦樂的長音如同哀悼者的呢喃。第四樂章以震耳欲聾的音響與銅管強奏呈現出戰爭的混亂與恐懼,帶有壓倒性的衝擊力。最終樂章的開頭是一段深沉的慢板,仿佛悼念亡者的靜默,逐步發展成為一種壓抑而凝重的寧靜,最終在淡然卻充滿餘韻的音符中結束。
《第八交響曲》以其強烈的情感表達、深刻的思想內涵與音響層次的極致運用,被視為20世紀交響樂的重要悲劇傑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