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德里安調色盤 -《面具下的人生~解密蕭士塔高維契的音樂檔案》

【本節目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播出】 主持 | 呂岱衛

呂岱衛粉絲團 AppleMusic收聽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1
呂岱衛
《第十四號交響曲「亡者之歌」》— 生與死的對話
0:10
1

《第十四號交響曲「亡者之歌」》— 生與死的對話
這首風格特殊的交響曲創作於1969年,是蕭士塔高維契晚年最具哲學思考與存在主義色彩的作品之一。此曲採用室內樂編制,配以女中音與男低音獨唱,搭配詩歌朗誦,探討死亡、靈魂與人性的終極思索。全曲共由11首以「死亡」為主題的詩歌組成,選自多位詩人(包括費德、阿波里奈爾、里爾克等)的文本。每一首詩歌均帶有不同的情感層次,從對死亡的恐懼、悲傷、憤怒到坦然接受,呈現出多樣且豐富的情感張力。
第一樂章開頭即以沉重的低音弦樂展開,男低音以莊嚴卻近乎冷酷的語調吟誦詩句,描繪人類對死亡的恐懼與迷惘。音樂中不時出現尖銳的音響,彷彿象徵著死亡的無情降臨。第二至第四樂章展現出人們對死亡的反抗與困惑。女中音的柔美歌聲流露出人性在面對無常中的掙扎,音樂時而寧靜如冥思,時而激昂如怒吼,展現出人類面對終極命題時的多樣情感。
第五至第七樂章探討了戰爭與暴力所帶來的死亡,音樂悲慟且痛苦,展現出對無辜者犧牲的控訴。弦樂以急促且不安的旋律不斷推進,猶如一場無止盡的哀悼。第八至第十樂章進入更為寧靜的冥想狀態,音樂變得空靈而遙遠,彷彿進入靈魂的深處。終曲以簡約卻充滿悲劇色彩的旋律作結,女中音與男低音的歌聲彷彿在黑暗中低語。音樂逐漸消失於虛無,象徵著生命的終結,卻又帶著一絲平靜與釋然。
《第十四交響曲》因其強烈的哲學意涵、深刻的人性關懷與大膽的音樂語言,被譽為蕭士塔高維契最具深度的晚期作品之一。作品不僅是對死亡的反思,更是一場關於人類存在意義的深刻對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