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幸福進行曲】除了聽見,聾人可以做任何事-我是蒙恩聽障烘焙坊,潘信宏。
在台中,這不只是一間烘焙坊,而是一個「無聲世界」的幸福所在。每一塊手工餅乾,都成了他們的代言人,為他們發聲。二十年前,潘信宏看見聾人朋友,是社會裡最容易被忽略的聲音。聖經提醒他:「身上肢體,人以為軟弱的,更是不可少的。」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存在。
蒙恩今年剛好滿20年,我們是2005年在東勢成立的,那個時候叫做回歸主流教育,不要去啟聰學校讀書了,禁止他們學手語,甚至於如果聽障生,買手語課本還會被沒收。
然而要求聾人變成聽人,終究是緣木求魚。真正的關鍵,不是讓他們變得一樣,而是讓每個人都有發揮所長的舞台。
過去我們的社會跟教育界,都一直花很多的時間精力,在把聾人變成聽人這件事上,可是他是,緣木求魚,他不可能成功的,所以我們要讓他去發揮他的專長,壯有所用,現在聾人的處境是壯沒地方用,所以第一個是接納他,接納他的現況就是他聽不見,但是肯定他在其他方面,是可以有所發揮的。
理解從接納開始,用品質取代同情。「做公益」或許能帶來第一次相遇,但唯有「品質」,才能讓這份相遇延續。潘信宏期許蒙恩能用產品力,打破世俗對障礙者工作的偏見。
對,我們有的禮盒會有一張小卡片,有兩句話,一個叫做:「初次見面因為支持」,「再次相遇因為品質」,所以蒙恩非常講究品質,因為在蒙恩推廣的初期,就有人聽到說我們在推廣身心障礙團體做的餅乾,他們說:「喔,身心障礙團體做的東西喔,歹吃貴」我們那時候就說,我們一定要打破這個刻板印象。
努力20年,現在不僅獲婚禮喜餅訂單的肯定,潘信宏還推廣圓夢計畫,每月100元,就可固定收到由蒙恩師傅精心研發不同口味的手工餅乾,讓聾人朋友安心就業,分享幸福!
我想人是群體的,所以「有人懂我」應該是最幸福的。任何兩種文化在一起,一定會有磨合期,所以這個也是慢慢的學習。
在最黑暗的夜裡,成為他的北極星。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