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古典音樂殿堂

邁入古典音樂殿堂是個老少咸宜,也是個對想要進入古典音樂中探索細節的聽友們一個入門卻又能夠逐級往上提升聆賞內容與難度的最佳節目。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1
吳家恆 / 劉岠渭
【邁入古典音樂殿堂】28-音樂的對比(2)
54:58
195

歌劇序曲中作曲家將其一分為二,上半為抒情緩慢,下半較為活潑生動。

 

威爾第 (Giuseppe Verdi, 1813-1901)的茶花女序曲為例,開頭由弦樂帶出,將劇情最後主角的離世用預告的方式出現在上半,下半則描述主角的愛情故事,表達出對比的情境。

作曲家比才 (Georges Bizet, 1838-1875)創作的卡門歌劇詠嘆調《鬥牛士之歌》主題分為AB,演奏進行時為AB輪流交替,而民歌或童謠中也具備這樣簡單好記憶的結構。以希臘童謠《在橡樹叢中的修道院》為例,曲風抒情的A再進入動態熱烈的B段,AB形成的主體呈現出對比的結構。

柴可夫斯基 (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天鵝湖》其中匈牙利舞曲,由慢板悲傷音樂與快板熱情音樂組成,形成顯明的對比。

 

聲樂中,宣敘調與詠嘆調擁有強烈對比,詠嘆調前通常先有宣敘調的出現,如同前奏曲與賦格的定位。
宣敘調尚未有完整伴奏,多半為和聲支撐,聽起來較無旋律,接近敘事。詠嘆調義大利語稱為Aria,原意為「一首歌」,原指任何抒情的音樂旋律,多為獨唱曲。宣敘調多半帶著劇走向,詠嘆調則固定在那段劇情。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費加洛婚禮》中伯爵夫人等待蘇珊娜到來的宣敘調;以及《唐˙喬望尼》序曲;華格納 (Wilhelm Richard Wagner, 1813-1883)《漂泊的荷蘭人》作曲家設計第一主題由號角銅管群演奏小調,第二主題由木管演奏急進大調的音樂,來呈現對比。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