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幸福進行曲

從復育絕跡的淡水魚、延續沒落的傳統戲曲到推動閱讀教育的種子兵……等等,凡是努力實踐夢想的台灣小人物,都是台灣幸福進行曲的對象,2007年更集結出版有聲書。迄今已製作十年超過700則以上的訪問,讓在台灣生活的人都覺得「幸福,就在身邊,隨時在進行著。 * 本單元感謝「美律實業」贊助播出。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704
企製團隊
22:59
3
705
企製團隊
3:01
3
706
企製團隊
3:01
4
707
企製團隊
3:01
4
708
企製團隊
3:01
3
709
企製團隊
25:03
4
710
企製團隊
3:01
5
711
企製團隊
3:01
3
712
企製團隊
3:01
5
713
企製團隊
3:01
6
719
企製團隊
25:23
10
736
企製團隊
3:01
10
Showing 701 to 739 of 739 (15 Pages)

南洋台灣姐妹會-我只是皮膚比較黑篇

企製團隊

(有新資料再填寫)

南洋台灣姐妹會-勇敢的姿態篇

企製團隊

(有新資料再填寫)

南洋台灣姐妹會-姊妹們,在台灣要幸福篇

企製團隊

(有新資料再填寫)

柯雄能完整版

企製團隊

(有新資料再填寫)

柯雄能-出路篇

企製團隊

(有新資料再填寫)

柯雄能-復刻篇

企製團隊

(有新資料再填寫)

柯雄能-故事篇

企製團隊

(有新資料再填寫)

柯雄能-有機篇

企製團隊

(有新資料再填寫)

陳忠露完整版

企製團隊

(有新資料再填寫)

陳忠露-撿雞毛篇

企製團隊

(有新資料再填寫)

農恬好食-土地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為家鄉舉辦一場農村派對-彰化農恬好食

曾經是北漂青年的黃書萍,在台北從事藝術行政工作,回家鄉後開了一間咖啡館,也跟同好辦了一份屬於彰化的藝文報紙,這樣的熱情,讓在地人葉佳祥不斷登門拜訪,只為了邀請她加入農恬好食團隊。

黃書萍: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特質,他的特質確實會感染一些人,就像他可能來這裡跟我們說,或邀請我們參與這個農恬好食,就是他雖然講得不是很清楚,但講很多次,我們就會不小心踏入這個圈子裡,所以 他傻人有傻福。

一場由在地青年發起的農村活動,串聯眾多店家,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帶大家走進農田,用心感受。

黃書萍:我覺的它沒有一個具體的意像,但它談的不只是土地上的這個田字,它談的是心裡的那個滋味。我們今年有一句話是底咱ㄟ土地,講出咱ㄟ生活味,這個生活味要談的是,我們生活到底需要的是什麼樣好的感受,是捷運、是百貨公司、是豪華的電影院嗎,還是我們其實需要的是,一張溫暖的桌子,好好可以對話聊天的空間,這個秋收當然是土地的秋收,其實我們也想要讓大家有一種人與人相聚的秋收。

願景再美,也需要資金才能實現,還好網路募資平台上,只要能打動人就有資源。擔任文字企劃的筱恩,把總召也是主廚的葉佳祥端出來,果然很受歡迎。

劉筱恩:我們最強最強,而且最別於不同其他地方就是我們有很多很棒的廚師,尤其是像我們的總召葉佳祥先生,他其實是義大利料理的廚師,又很會說菜,很會做菜,所以我們當時在設計回饋募資方案的時候,是主廚可以到妳家,然後做菜給妳吃,就很像在私廚一樣,做菜的時候順便談一下食材的故事,還有每一道菜它的原理,這不是很有趣嗎?

都市化的時代,年輕人面對鄉村土地,開始耕耘屬於自己的故事。

劉筱恩:現在的彰化,它變成是一個我願意考慮在這裡住一輩子的地方。它變得非常的有趣,而且它很有故事,然後它的故事每天都不停地冒出來。

黃書萍:一群人,又一群人在這片土地裡面,因為某一件事情激發出獨特與創新,就是東西就是特別的東西。

田園裡的文青夢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農恬好食-夥伴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為家鄉舉辦一場農村派對-彰化農恬好食

你對彰化的印象,除了八卦山、好吃的肉圓,還有什麼?

劉筱恩:我從以前就一直覺得彰化是一個有點無聊的地方,然後有點活動不足的地方。黃書萍:很多從外地回來工作的人,都會覺得彰化很無聊,其實我們想要打破的就是很無聊這件事情。

一場活動的初衷,從打破「好無聊」開始。辦過兩屆的農恬好食,集結各路人馬的腦袋,要讓「彰化」變得好好玩,好精彩。

葉佳祥:大家好,我是農恬好食共同創辦人之一葉佳祥。從第一屆的人我是沒有認真清算,到今年第二屆就是來白色方塊找書萍、懷抱協會、筱恩,還有身邊很多的朋友

黃書萍:我是黃書萍,在開咖啡店以前我自己是在台北從事藝術行政的工作,其實還滿長一段時間在桃園或是台北甚至到溫哥華有一段時間的工作。像書局的部分或是節目表演的部分,我們希望透過不同的聲音來到彰化的農田上,可以去聽到不同的音樂不同的聲音。

劉筱恩:跟書萍不同的是,他們都是屬於曾經到台北或到其他國家去生活或是受教育或是工作過的人,那我是屬於大概這輩子都沒有離開彰化的人,我就一直在這裡傻傻的做文字工作。

傻大姐個性的筱恩,一字一句寫出故鄉,也一點一滴改變自己對「它」的認識。

劉筱恩:當我站在那個田裡面的時候,這個地方它的視野這麼好,它的土地這麼棒,它真的在那裏可以實現很多的夢想,從這個活動看到的,只是我們這次呈現的五大活動,可是它也許有50大活動,讀書、閱讀,然後我們甚至還有想過也許我們就在那裏朗誦呢,是不是它是有很多可能性的。

擅長企劃的書萍,則被在地人的熱情,喚起遺忘已久的故鄉魂。

黃書萍:我覺得是認識了在地的人,他們其實是期待的,也是熱情的,好比永興社區的阿嬸們來做紅龜粿,在做務農的來做壓地整地的工作。哦!那我爸爸來阿,因為爸爸就是農夫,或我弟弟來阿,這樣的連結性,不是你要去網路上找資料,找一個會壓地的人,去做那個就是在地它本身有的力量。這個都是你在都市裡感受不到的。

田園裡的文青夢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農恬好食-現場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為家鄉舉辦一場農村派對-彰化農恬好食

街頭阿桑:我們就是這邊的人,很開心哪些年輕人回來這裡辦,我們就去幫忙(去幫忙做什麼) 涼圓,大家都來我們這裡,也很好

鋪上白色桌巾的棧板,用粗糠填滿的沙包椅子,田埂中間擺設的長長餐桌,坐滿著在地人、外地人。秋天的風吹著稻穗,也吹開了笑聲與歌聲,讓今晚的彰化「很文青」。

參與訪客:我是從員林來的,這次是第二次參加餐會,我覺得餐桌在田園裡面的感覺,讓人家覺得好像回到小時候,農村長大的孩子,對這樣的環境覺得特別親切,覺得好像跟世界的餐桌連結在一起,看起來是很純樸,可是內在在變化,在進步了

一場農田裡的文藝復興,來自彰化在地青年-葉佳祥的童年經驗。目前經營義大利餐廳的他,為了推廣這道「家鄉味」,發揮研究料理的精神,不斷嘗試與自我挑戰,就是要讓人看見彰化最美的一面。

葉佳祥:因為我的中央公園就是田埂,跟阿嬤在田邊吶喊,阿公的菜股裡面種菜,就是我小時候的回憶。我常常聽到說彰化一直都不進步,可是從看國外角度再看自己的家鄉它是非常的美,就是從三月份的第一次開會到現在。有不同的店家咖啡店、廚師,有音樂家、有攝影師,甚至有水電工和農夫,有七八十歲退休的公務人員他對這個活動的期待,我覺得這是一個交叉學習,所以我們那時候就是無形當中,把這份彰化的凝聚力把它放在一起。

10月底剛舉辦完的農恬好食,有吃、有玩、有表演、有講座,短短兩天卻花了七個月籌備,目的就是要樓頂招樓下 厝邊招隔壁,一起來彰化享受濃濃的人情與農村風貌。

葉佳祥:除了彰化人在做,我們也是希望更多人來彰化,比如我都會一直跟朋友講說,身為彰化人他只要叫10個朋友來彰化玩,那有10個人就有100個人,整個台灣的朋友都是把他號召來一起。我覺得至少他留下笑容,那一天可以感動,已經很不容易了。

田園裡的文青夢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好好吃故事車-芋頭心田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跟著好好吃故事車,閱讀家鄉的味道

把在地食材變成五星級料理,還可以聽繪本故事的”好好吃故事車”,繼第一站屏東的洋蔥主題之後,第二站主題:大甲芋頭,故事車開進台中德化國小,車上有沙拉、鴨肉、燉飯,咦?好像少了今天的主角-芋頭?!

利佳龍:我們大概在七月多快八月,突然接到信誼的電話說,他們有一個好好吃故事車,然後,他們的主題要做大甲的芋頭,他們告訴我說,有結合科普、故事還有美食,剛好這個都是我們課程裡面本來就要發展的!今天我就跟他們講說:「你們需要的整個芋頭都不用處理,我們今天一早來,我們直接帶學生去採芋頭、直接採了24株起來。」

原來芋頭校園裏就有!德化國小的校長-利佳龍,去年開始把校園一角開墾成芋頭田,帶著學生從挖田到排水,還請務農的家長來幫忙,歷經十個月細心灌溉,同學們親手種的芋頭,終於冒出頭來。「好好吃故事車」還派出科普老師指導上課,把芋頭的「真面目」看得更清楚!

1號有沒有顏色比較紅?2號有沒有看起來藍藍的?所以,裡面有花青素…

阿德老師:我們希望他們能進一步理解「裡面的構造到底是怎樣的呢?」小朋友知道切下來是白白的 ~ (開刀)對,把它開刀。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這樣讓他們認識這叫做「澱粉」。我們就用碘易來檢測澱粉,它會變藍紫色、藍黑色,孩子就很high ~

負責規劃課程的阿德老師藉由實驗,帶著小朋友像變魔術一樣,把外表黑麻麻的芋頭,變成心中閃亮亮的寶藏。

阿德老師:他們對於農作物本身有深刻的印象,相對的,對鄉土的情感就有比較深的連結。我在課堂上跟孩子這樣講:「你看 ~ 以後你有機會跟人家介紹我們大甲芋頭,你會不會只說了『很好吃』就沒了?」可能要跟他講:「芋頭裡面有花青素、抗氧化,增強抵抗力 .... 」,今天你看小朋友在上課看到那實驗「哇 ~ !」你就知道孩子「唉唷」一下,前面的努力跟設計,其實就得到了很好的回饋。

這真是一次”從產地到餐桌”最近的距離,透過「好好吃故事車」寓教於樂的課程設計,芋頭不會很難養,開始在孩子的心田,萌芽、茁壯。

幸福下鄉,微笑上揚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好好吃故事車-翻開繪本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跟著好好吃故事車,閱讀家鄉的味道

翻開「好難養的芋頭」繪本第一頁,畫上眼睛的芋頭站在綠油油的農田上,旁邊還有彎著腰的農夫,這不就是大甲德化國小旁邊的場景嗎?繪本的作者,也是好好吃故事車的創辦人-何奕佳,今天不只要在德化國小說故事,還有準備芋頭料理給大家品嚐。

何奕佳:我們其實很希望,第一他瞭解在地的產業跟作物,就是這裡的芋頭,然後,他透過這個餐會看到原來芋頭跟他想像中完全不一樣的方式,用有點像米其林餐會的概念去做給小朋友吃,讓他們體驗到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再加上他們會對在地的食材會更有自信,對在地也有一定的榮譽感。

小朋友聽故事聽得津津有味,旁邊還飄來陣陣香味,主辦的信誼基金會體驗長-廖瑞文告訴我們,好好吃故事車除了廚師外,還會安排畫家設計繪本,並請科學老師規劃專屬課程,從下筆書寫到芋頭上桌,半年的勞師動眾,只為了讓偏鄉的孩子上一堂更認識家鄉的自然課。

廖瑞文:今年五月我們啟動了故事車的第一站,到車城看洋蔥《愛吹風的洋蔥》第二站,我們跟著季節,中秋節過後剛好是芋頭盛產的時間點,所以,我們就來到大甲做這次的活動。我們今天來到德化國小,先讓孩子們體驗一下芋頭實驗,然後,一起來聽《好難養的芋頭》的故事,這基本上就是一個從農田到餐桌,我們想要讓孩子知道這麼美味的食物並不是從廚房開始的,而是從農田裡面就開始了。

臺上的故事即將進入尾聲,難養的芋頭經過細心照顧,不僅邁入豐收的季節,更生生不息長出新的種子,隨著繪本闔上,好好吃故事車的下一頁,正要開始。

廖瑞文:我們就看孩子很享受的過程,有些孩子甚至說:「我長大以後也想當廚師。」或者是說:「我也想回去自己試試看。」我想這都是在孩子的心裡埋下一顆種子,什麼時候會發芽?我們也不知道,但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每一年、每一屆都會有新的孩子進來,所以,你延伸的課程可以在這個學校落地生根、成為這裡特有的文化,我想這都是很值得做跟投入的事情。

幸福下鄉,微笑上揚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好好吃故事車-校園飄香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跟著好好吃故事車,閱讀家鄉的味道

 帥氣主廚,我們在等你 ~ 你再不出來,我們就餓扁了 ~ 卡緊耶!肚子好餓哦!

這天大甲德化國小的營養午餐十分氣派!由新加坡的廚師前來掌廚,刀叉餐盤桌巾擺盤好美,原來是「好好吃故事車」開到大甲,小朋友們要聽芋頭的繪本故事,吃芋頭大餐!主辦的信誼基金會體驗長-廖瑞文說,在芋頭田旁長大的孩子,今天起將以家鄉為榮!

廖瑞文:這個活動,是由我們好好吃故事車的發起人-何奕佳小姐,因為,她們在做農機農業的經營已經很長一段時間,她會看到農民的辛苦,以及台灣在地有很多很好的食材,我們希望在地的孩子都能認識自己生活周邊的食材,今天作者-何奕佳小姐也會來到現場跟孩子一起分享這個故事。當然我們餐車已經在後面準備,讓孩子可以感受到在地芋頭做出來的料理。

主廚 jimmy的團隊就在餐車旁忙進忙出,要餵飽這麼多孩子,服務更要維持滿分。

主廚:今天小孩子是我的客人,所以,味道還是要做好吃的料理給他們。裡面我們加了培根跟爆米花,有一點收買小朋友的心(笑)。不管是在餐廳還是在小學,環境不一樣,可是我們在做菜的心是一樣的、沒有變動的。

一直忙到甜點上桌,jimmy才有時間採訪,看著孩子吃飽的笑容,相信jimmy的心也是甜。

主廚 (你覺得食物會說話嗎?)我相信食物會說話,還有他們understand的語言,讓他們自己去感受這個東西。台灣有非常多很好很棒的食材、農作物,這是新加坡沒有的東西,我來到這裡之後覺得很幸福、台灣人很幸福,這塊土地給他們這些物產,希望小朋友們可以透過這一次的活動、上課跟吃到這個東西,能有awareness、體驗,長大後也能支持台灣的農產品。

校園裡飄起濃濃的家鄉味,好好吃故事車將載著五星級的使命,繼續讓偏鄉的孩子品味奢華的幸福滋味。

幸福下鄉,微笑上揚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台中手工印模 -鄭永斌-幫手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敲出傳統味的印模師傅-鄭永斌

代代相傳,是傳統行業最困難的家庭課題。食品模具師傅鄭永斌,年輕時靠著一雙好手藝拉拔孩子長大,現在換大兒子的那雙手,支撐老爸繼續往前走

鄭家安:小時候就知道玩,所以每次被叫去幫忙就覺得不喜歡,或許我爸起初真的是賺錢要養活一個家,可是到後來,我覺得是我爸已經要去延續這個文化。

過去靠人工製作的模具,拜科技之賜,現在電腦也能雕刻。兒子的創意加上老爸的專業,讓模具開始進入量產時代。

鄭永斌:因為我們要進入電腦化,所以說,他會花比較多心思在那邊,這是我們兩個共同的一個目標,算是說要把東西做量產化,因為我們有很多老街的都有在賣這個工業品,實際上這就是一個方向。

鄭家安:使用的話大部分會比較偏向於機器,然後在收藏的話,就我們人工去雕,因為我覺得就是貴在手工,現在東西,我不知道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比較復古吧,比較有溫度,不會是說像現在科技就冷冰冰的那種感覺。

談起兒子鄭家安,老爸鄭永斌嘴角微微的上揚。因為對作品的堅持,父子倆有志一同,說到未來夢想,兩人信心滿滿。

鄭家安:刻會了然後要堅持繼續刻的時候,我覺得最難的是這個,就是我還是沒什麼耐心。當然跟師傅或是我爸比起來,可能花個一倍、兩倍,我的個性是這樣,要嘛就不做,要嘛就是做要做到最好,所以我會特別去刁鑽。希望是可以讓我們這裡起個頭,變成說,可能其他的傳統產業,大概也會慢慢的對年輕人有一些影響之類的。

鄭永斌;當然,在事業的道路上,有共同扶持的一個對象,我是感覺很安慰,他在家我也會比較輕鬆,因為有很多工作他也是一直承擔起來,這條路還要走下去,他也有它的想法,我相信這樣共同一起做,兩個人互相去做研究做扶持,應該會走得比較輕鬆

傳統走向創新,父子變成了夥伴,雖然意見會相左,心中的藍圖不會改變。

傳統,為歷史寫下新頁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台中手工印模 -鄭永斌-客製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敲出傳統味的印模師傅-鄭永斌

走進一棟普通房子,師傅正全神貫注處理手上的雕刻。對從事糕餅模具的他們來說,一塊木頭、一支刀子就是一生懸命。只是模具完成不代表印出來的餅面就是完美,因為中間有太多可變因素

鄭永斌:我們是專業做模具的,不過真正烘烤起來的效果你們才會知道,因為這中間烘烤的效果,跟他們的原料,跟他們的配方、溫度跟時間的控制都很有關係。所以我會跟客人說如果印出來有什麼效果,還是說哪個部分沒有達到理想,你再拿回來,我再從你那個部分做加強,要幫人家做服務的,不是說東西交貨我們就當作事不關己。

每一個鄭永斌手作的模具,都有原廠保固。身為老闆也是師傅的他,為了尋找好的原料,更成為挑木材的高手。

鄭永斌:因為客人要做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耐敲擊,再來就是毛細孔要細,包括手把我們也會考慮到握起來的感覺。因為我做的是我們台灣傳統這個項目,我想說也是盡量用台灣木材。

糕餅業與模具業,有著唇齒相依的關係。八0年代鼎盛時期,鄭永斌剛好躬逢其盛。

鄭永斌:以前我剛投入這個行業的時候,七月半之前就開始做糕印,中秋之前就要開始做這個中秋餅模,到年底就是趕這個禮餅,所以那段時間,只要聽到電話聲會害怕,因為客人我們貨趕不及給他去賣。

為了延續傳統的手藝,現在的工作單從大量的固定圖案轉為獨特的客製花樣,讓不起眼的模具顯得更有身價。

鄭永斌:因為現在就是每個店家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所以現在有很多客製化的,反而是這種大宗暢銷品規格品的反而比較少。客製化的東西將來在收藏界絕對很搶手,因為她最多不會超過3-5件, 甚至有的只有一件,客製化就是唯一。

傳統,為歷史寫下新頁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台中手工印模 -鄭永斌-科技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敲出傳統味的印模師傅-鄭永斌

手裡的糕餅,背後代表的是一個傳統產業的興衰史。隨著市場不斷Update,食品模具師傅鄭永斌,也從傳統行銷升級到網路世界。

鄭永斌:我記得我在民國76年創業自己做,差不多到86年左右以後,市場又改變了。因為我的客戶把我的模具拿去中國,用一樣的模式在那邊生產,並且回到台灣跟我競爭。所以有一段時間上,事實上非常刻苦的,民國100年左右,我們進入了網路時代,接到的客源就不一樣,因為我的客人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家,華僑出門在外有時候想到故鄉味,還是傳統的東西,他們會想要做餅、印糕等,因此他們上網搜尋後,便能找到我的資訊,因而來找我。

老東西遇見新媒體,對做了幾十年的老師傅來說並不容易。打開心房後,鄭永彬發現科技的無遠弗屆。

鄭永斌:實際上我投入電腦,是因為發覺不得不接受了,才會開始接觸學習。 建立臉書後,我的孩子便把資訊發文到上面,我覺得迴響還不錯,不過我印象中我學了3年左右7:28智慧型手機開始普及了,國際電話都不用錢,因為用LINE、微信,傳資料、圖檔又快很方便。

時事造英雄,走過糕餅業的高峰,面對現在的平穩,反而覺得幸福。

鄭永斌:有很多人跟我問說,你如果沒做是不是會斷層,我是跟人家說,我如果不做,市場如果有需要,自然會有人出來做。它都是一個時機一個時機,以前我在做是眼睛睜開,5、6點開始就彎在桌子前開始一直刻,吃飯的時候坐在工作桌吃,做到半夜1、2點,那時候黃金時期反而我都沒有聘請人,反而是那個工作量沒有那麼多,我現在聘請比較多人。

木頭的敲擊聲,穿過長長的歲月。未來透過網絡,鄭永彬期望食品模具除了是實用品,更是藝術品。

鄭永斌:我的心思不可以完全放在保持傳統,我也要去面對現在科技的進步。我們大部份做出去的,現在十件最起碼有7件以上,都是收藏界將來很珍貴的收藏品,做起來會覺得很愉快

傳統,為歷史寫下新頁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台中手工印模 -鄭永斌-興趣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敲出傳統味的印模師傅-鄭永斌

鄭永斌:一般人如果不知道我的名字,都說我是做龜印的,不過事實上,我在做這個食品模具。

傳統糕餅的最大特色,除了好吃,還有好看。全台各式各樣的餅面模具,幾乎百分之90都出自台中太平的鄭永斌之手。

鄭永斌:誤打誤撞進入這個行業。因為我當時國中畢業的時候,就想說不是讀書的料,我們學校就是跟這個國民就業輔導中心配合,他要學的技術項目,可能有幾十種,有修理錶的、磨貝殼的,其中一個項目就是雕刻,我還小的時候就對這些技藝的東西比較有興趣

一邊讀書,一邊學技術,漂泊的木雕少年四處學藝,手上功夫也越來越了得。

鄭永斌:對磨刀我一定把刀處理得很好,再讓這把刀上戰場。有時如果有一些小瑕疵,我都會盡量把它修到完整,這就是對品質的一個要求。廟宇雕刻有一部分比較不好的是,如果師傅接了花蓮的工作案,我們便要遠赴於花蓮;如果接高雄的案,我們就要到高雄,做這個廟場的工作,過去就是隨便找個木材貼一貼、蓋一蓋,整群就在那裏睡。

當年20歲的他,不再逐工作而居,決定回家開一家店面,只是從門花、廟宇雕刻到食品模具,同樣一把刀,技法完全不一樣。

鄭永斌:客人如果要求他們要做模具,我第一點會先問他你是要做龜印,還是要做餅印,還是要做糕印。如果他是做生糕,紋路我們會做得特別深,那你如果是熟糕,你就不用做那麼深,花紋可以表現得出來這樣就好了。我們做食品模具,就是餅面的化裝師,所以我吃到餅,就會去注意這塊餅面的花紋是好看還是難看

時間敲打出來的專業,讓鄭永斌學到各種餅面的「眉角」,也學到「技術」是唯一的捷徑。

鄭永斌: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只是說比較深的你就是要慢慢用時間去換經驗。包括我們現在實際上我們還是有不曾做過的模具,所以我們現在也還在學。技術的工作實際上是學無止境的。我們有經歷過,那就是我們的技術了。

傳統,為歷史寫下新頁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彰化二水手工箍桶--吳文郎失傳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沒上過學的箍桶博士-吳文郎

打開熱水,霧氣從檜木桶裡緩緩上昇,比起泡浴缸更令人享受的檜木桶,是箍桶的一種,在機器大量生產的時代,吳文郎,是台灣碩果僅存的手工箍桶師父。

吳文郎:我現在78歲,(這樣你做箍桶已經 ... )72年了!別人不會的,我會。所以,你只要會說,我就做!主要是那個名子,因為,桶子都會有名子,只要那個名字你會說,我就會做。

父親曾經是一流的箍桶師父,吳文郎沒有讀小學,6歲便跟著爸爸「繼承家業」,他說洗澡泡腳的箍桶慶幸沒被時代淘汰,古早還有尿桶、飯桶、醃菜桶,現在都只在他的記憶裡了。

吳文郎:我們普通、一般桶的用途就是 ... 「秧船」播田、插秧用的;還有割稻在用的「摔桶」,這都已經失傳了,沒有人會做。還有粗桶,粗桶你們聽不懂?以前沒有廁所「屎桶」,還有一個「腰桶」,腰桶就是婦人有孕在用的。腰桶就是做高一點、椅子坐高一點,然後下去洗腳才彎的下去,現在沒有人在用了!但是,我都有做起來。那種在做威士忌,不知道是日本還是法國做的威士忌酒桶,我都會做、住在台灣的只有我會做,那我敢保證。

(你會想說把這個傳給自己的兒子?)自己的兒子是這樣的 ... 我不傳給他的原因是現在檜木很貴,這是高消費,現在的時機也難轉業,客人要買,這一個桶子這麼貴、銷路很少,銷路少,自然很難維持家庭,如果無法維持家庭,夫妻就會吵架。所以,我的兒子沒有讓他學,我讓他去工作。

吳文郎阿伯的倉庫,有早期留下來各種功能的箍桶,每一件都用布小心翼翼蓋著,他說這些箍桶用不到了沒關係,但是希望未來能找到一個家,一個叫做「博物館」的家。

吳文郎:以前我們在做的時候則是一天做兩個桶子,現今在做,最快要兩天,因為,現在我們已經有年紀,沒辦法一直做,需要休息、累了需要休息。如果對箍桶有興趣、想要做都可以來這裡,這個五伯村過圳巷1號,都可以來這裡找我,這是我做箍桶的地方。

傳統,為歷史寫下新頁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彰化二水手工箍桶--吳文郎刨木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沒上過學的箍桶博士-吳文郎

6歲開始學刨木頭,13歲完成人生第一個箍桶,78歲的吳文郎,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就是箍桶。

吳文郎:我們在學的時候去內山學師,和我爸爸一起去內山找上等的檜木、拿著鋸子去鋸成一截一截的,回來再用剖的,再用刀把它裁切成適當大小、做圓,再用刨刀刨,以前是這樣的。

吳文郎阿伯把兩塊木頭緊貼在一起,中間能透出一絲絲光線,就是組箍桶的「眉角」所在。

吳文郎:你看它這樣,每一個縫隙,一塊與一塊如果要合在一起,中間都會有縫隙,越高的,縫隙就要越大。 留縫隙才不會漏水(這是為什麼?),熱漲冷縮。 (這是靠經驗的嗎?)這有尺寸也要靠經驗,有這縫隙、熱漲冷縮的縫隙,我們箍起來,這樣按下去就緊了。 

阿伯拿著槌子,把箍桶外圍的鐵線敲緊,太用力,會壓壞木頭,太鬆,則不夠牢固,每一次力量的拿捏,都是箍桶成敗的關鍵。

吳文郎:木頭如果是不好的、壞的、點不了火的,放棄;和小孩一樣,小孩子學東西如果都不學,要放棄、趕出去,不要讓他學。 (好木頭呢?)好木頭,我們就撿起來做;壞掉的木頭就不要做,因為一定會失敗的。一個桶子這麼大一個,如果做出來,壞了一塊是不會有人會修理的,整個桶子就沒有用了。

箍桶是這樣子的,如果我們人有一個職業,頭腦就不會退化、身體也就不會跑出毛病來。因為,我們每天就是靠這項技藝在吃飯,自然這個毛病就不會跑出來。

採訪結束,吳文郎阿伯依舊刨著木頭,那刨下的木屑灑落一地,就像吳文郎阿伯的人生一樣,付出的歲月,只為成就最完美的作品。

傳統,為歷史寫下新頁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彰化二水手工箍桶-吳文郎博士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沒上過學的箍桶博士-吳文郎

走進彰化二水五伯村的三合院,這裡有個做箍桶的阿伯,從小,槌子木頭刨刀就是他的玩具,一敲一磨就是一甲子。

吳文郎:我是吳文郎,今年78歲。我是從6歲開始跟自己的爸爸學箍桶的,箍桶從開始學到今年已經72年了!人家都叫我「箍桶博士」,因為,沒有人會的你會,所以,才有人幫我取了一個外號叫「箍桶博士─吳文郎」。

吳文郎阿伯的工作室,就是三合院的一角,滿地的木屑,已經沒有住人,阿伯說這是他曾經的家。

吳文郎: 國小我就沒有讀書了,因為,那時候艱苦、艱苦人就沒有飯吃,也都要幫家裡長輩的忙,那時候,我快要讀書的時候,我媽媽說了一句話:「讀書也沒有用,如果你的功夫能學好,以後都不用煩惱沒有得吃。」我有一些獨門撇步都是長輩們教給我的,(長輩是你的爸爸嗎?)對,是我爸爸。 (他有對你很兇或很嚴格嗎?)在學當然都是很嚴格, 像我有尺,如果做錯,這支尺拿起來就打下去了!

吳文郎阿伯的爸爸有8個孩子,只有他沒踏進小學,而是提早踏出社會。

吳文郎:我爸爸很早過世,那這個家庭我就需要撐起來, (爸爸離開的那時候,有交代你這個箍桶要怎麼傳下去嗎?)那時候是沒有這樣說, 只有交代弟弟們要照顧好。我就需要安撫、照顧這些弟弟能讀書,我也說:「我沒有辦法讀書,如果你們能讀就盡量讀。」我爸爸的財產只有分給我,「那財產多少?」花不完啦!那就是爸爸把這獨門的工夫傳給你!對阿,只要我肯做就花不完了。

吳文郎阿伯得意的說,讀博士的很多,但全世界讀箍桶博士的只有他一個。

像很多大學的教授打電話來說他要學,我說:「你要學沒關係,要學做興趣沒關係,但如果要學專業,不過可能學不起來。」他說:「會阿!我會思考、我知道。」我跟他說:「牛擔,咱的牛車在拖叫牛擔,那塊牛擔要趁筍子剛萌芽、竹子還年輕的時候就要做,你要等到筍子已經轉熟再做,那做不了。」我把這個理由說給他聽,這樣他就了解了。

傳統,為歷史寫下新頁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璞育文教發展協會-做夢會笑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璞育的教育不一樣~我們種下的是孩子的未來

「正職老師」對很多人來說,是打不破的鐵飯碗,但黃堃恒卻拱手讓人,選擇到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擔任教學長,或許這是因為…好命的孩子要比別人付出更多。

黃堃恒:其實我爸媽一開始也是滿反對的,我當初沒有跟他們講,就直接辭掉了(笑)國小、國中、高中甚至大學研究所,好像沒有遇到甚麼樣的困難,之後也是很順遂去當了替代役,去認識了有一些中輟生。以前成長之中的美好,其實是家人幫你把平坦的路鋪好之後,斬除了一片荊棘,這個路不是每個人都有,那些人的路其實非常坎坷,甚至沒有路,根本是一道牆在前面,他完全沒有辦法打破。

想要當超人,要先換裝。想要帶農村孩子突破重圍,就必須先放下自己的框架。

黃堃恒:我們要嘗試改變社會之前,我們要先改變的是自己,所以,我就變成了農民這樣。(你就要下田了) 我真的是下田阿,我現在是農保。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想要從事農業,說真的,我自己不是很喜歡農業,可是,你還是要有人去做。

食農教育,讓孩子所得到的不只是陪伴,更有實質的收入,幫助他在人生的路上,繼續往前走。

黃堃恒:我們這個生產鏈其實都會開相關的課程,你種植,你要去照料,熟悉它的生產過程,白米一定要包裝設計,不管是從生產、包裝、設計、行銷等等,我們希望在這一塊產業鏈上是有小朋友願意去站一席之地,因為這一塊不單單只是農業,這一塊裡面可以去學習到的東西是很多的。因為我們想說:從自己自足的方式去照顧小朋友,我們不要被其他的東西所綁架,當小朋友結束課程之後跟你講說:我好喜歡這個課 ,想要期待下一次課程的辦理,我覺的這就是我們得到的東西,做夢也會笑,雖然我不做夢。

黃堃恒正在寫自己的歷史,已經想到幾十年後,璞育為孩子下田的故事,會讓他一直講到老…

黃堃恒:身體沒那麼健康了,我們再跟好朋友再分享的時候,你這一生過的好嗎?過得很好阿!我在二三十歲的時候,我做了這件事,是豐富的,是充足的,是富足的。

用愛灌溉,人心豐收,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璞育文教發展協會-好朋友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璞育的教育不一樣~我們種下的是孩子的未來

豪雨季採訪,高速公路雨像瀑布飛來,抵達台南後壁,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的幾位年輕人已經在那裡等待。這個團隊並非全部都是在地人,有從台北來的、出版社來的,甚至放棄高中老師工作來的。因為同時認識一位靈魂人物,帶他們走進田裡,為孩子找出路。

黃雅聖:我是台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的理事長黃雅聖,今天沒有過來的碧輝,他是從103年跟我一起在做兒少的課輔這個區塊的,再來就是像堃恒,我們認識很久了,他那時候在屏東的東港高中教書。

黃堃恒:我叫堃恒。其實我們都不懂農業,當我們種了一片田進去之後,然後發現我們一個小動作沒有做好,大概有一半以上的秧苗被我們自己弄死,農業本來就是看未來的一個職業,你不可能投進去馬上就有任何的回報,尤其是在鄉下這裡,你唯有回歸最原始的東西,我們認為阻力最小的路,就是讓小朋友從事農業,我們想要做的是友善環境,價值更高的農業

黃雅聖:那像今年的夥伴就像我們的秘書長文彥,他本來是在出版社,他也被我們拉過來包米過,那次一包米就變成好朋友了。

陳文彥:我是陳文彥,因為我本身是學中文的,其實一開始會來是因為璞育想要編一本書,關於食農教育,就因為這樣聊一聊,恩,好啦,我撩下來好了 (笑) 每個小農自己說故事自己記錄,我來培訓小農,跟他們講要怎麼樣去把自己的特色做出來,讓他們的生命故事自己講。

黃堃恒:其實我們都會講一件事情,如果我們要賺錢,雅聖去做貿易就好了,我回去當老師,可是我們為甚麼要拋棄這樣的想法跟價值,有意義的人生之中,我們賺得不是錢,我們賺的是人生。

這個豪雨季,讓後壁區大淹水,也讓璞育協會這群年輕人體會農夫看天吃飯的辛苦,但我相信他們的熱情不會被澆熄,他們正用青春,耕耘與翻轉偏鄉社區孩子的未來!

用愛灌溉,人心豐收,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璞育文教發展協會-自然農法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璞育的教育不一樣~我們種下的是孩子的未來

黃雅聖:那個Slogan其實那時候是為了我們想要幫助的那個孩子,因為家境的關係,然後他開始去學習務農,所以那時候我們用「我們種下的是未來」,我們種下不是純粹只有在稻米這件事情,而是他可以透過在這個的過程中,去把教育跟產業結合在一起。

一個不喜歡務農的田庄孩子,長大後,卻因為一群孩子重新拿起鋤頭。璞育文教發展協會理事長-黃雅聖,在邊做邊學的過程中,選擇用友善土地的自然農法,為鄉村孩子的未來除草、鬆土。

黃雅聖:那這個過程就會讓孩子們從中可以再體會,也可以學習到東西,那未來又可以可能會學習到一技之長,那才不會淪為所謂的只有陪伴,其實我真的覺得自己開始做這個是很弔詭的一件事情,因為小時候寫的作文是我最不想要當老師,以前不喜歡的職業卻變成現在我最熱衷,然後做最多的一件事情。

在這裡,一望無際的稻田,要看老天決定收成;而孩子的未來,好像也只能自求多福。面對失能的家庭系統,黃雅聖與團隊帶著孩子走進田裡,學習當一名農夫。在地人白慧昭白姐,也投入其中。

白姐:我是嫁出去的女兒,因為媽媽的身體狀況不好而回來的,原本這是個小小的村落,很少這樣互動,璞育這邊是用微生物菌,自然農法的方式,完全是不用有機肥料或是慣行農藥,剛開始都會認為不可能,但是這幾季都有成功的例子,這一季媽媽也成功了! 這些年輕人真的讓你很訝異,他們自己下田,不是嘴巴講講。

用行動驗證理想,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田中央彷彿有一個金黃色的平台,慢慢被建構起來了。

黃雅聖:協會是去年底成立,從今年初才開始整個把它推動起來,這短短的半年多來,我突然認識很多的人,而且是很多都願意協助我們或認同我們的人。我們可以變成一種媒合的一個資源平台,有一些年輕人他們只要想要回去的話,他們有時候也會私下跟我們連絡,他可以從哪裡開始做,像這樣子的協助會愈來愈多。

用愛灌溉,人心豐收,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善願愛心協會-重新站起來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行善的溫柔之心,善願愛心協會

「叩、叩、叩!」善願愛心協會每週都會訪視貧苦人家或獨居老人,有時總會發生,上次還見面的個案,已經沒有機會再來開門了。

郭志祥:我們剛開始是沒有做免費殯葬,剛開始是做急難救助,我們去訪視發現到說,家裡有成員往生,他們必須要去籌錢、辦喪葬費用,很不幸的,有些跟錢莊借錢,將來就是為了這比喪葬費用,等於是讓這個家庭沒有辦法重新站起來,事實上這不是往生者的一個願望。

善願的創辦人-郭志祥,不希望家屬因為喪葬費而淪為下一個個案,便整合花店、棺木店、殯葬業等店家舉辦告別式,讓往生者及家屬,都能被溫柔對待。

郭志祥:這個媽媽是兩歲的兒子走掉時,她把大體載到殯儀館說她沒錢辦喪事,後來,台大醫院的社工跟殯儀館的主管就請我們去幫她,事實上,辦完以後,她成為我們的志工,她來參加以後,她發現她也可以幫忙弱勢家庭,等於是一個安定的力量,讓這個家庭可以在外面有一個重新出發、東山再起的機會。

我曾經幫忙一個念國立大學研究所,這是一個女生,結果她連續兩次去參加司法官的考試,剛好都差一分或一分半, 她認為對不起她爸爸,她就喝強鹼自殺,後來這一個女孩子被救了回來以後,我們鼓勵她,希望她可以重新振作,總共幫忙3年,她拿成績單來給我看,她高考全國榜首、一般行政,這是一個讓所有志工覺得「ㄟ!真的是 ... 雖然上帝幫她關了一扇門,可是祂又開了一扇門」。

把原本要壓垮生者的最後一根稻草,當成引線,點然生命的火花,善願的義行,讓我們看見希望的曙光,也看見活著的不凡。

郭志祥:我們講的「送往迎來」,我們雖然送的是往生者,但迎來的是生者的希望,因為,他毫無負擔,可以在社會上重新站起來,我覺得這就是很好、很寶貴的一個資源,讓他們可以重新再去工作、重新可以賺到錢,不用為這個有所負擔。

遇見人間的天使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善願愛心協會-天堂接待員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行善的溫柔之心,善願愛心協會

一般人聽到善願愛心協會有提供免費殯葬的服務,往往第一個反應是怎麼可能?在創辦人-郭志祥以及志工的努力下,這二十年來,已經讓三千多位往生者,有尊嚴的離開。

郭志祥:我現在鄭重介紹一下,我們執行長-吳倪冬月女士,她是負責善願愛心協會的殯葬項目,剛剛也是從告別式裡面特別趕回來。她活力十足,等於是我這邊殯葬幾乎都是他在handle,做得很好、很棒!(記者:現在一個月大概會有幾場?)大概15到20都跑不掉,像有一年快300件,等於是幾乎每天都有, (記者:如果是以台北來說,執行長是幾乎每一場都會參加嗎?)對。

善願對待陌生人就像家人般,告別式一點都不馬虎,小至花籃的擺放,大到火化進塔,吳倪冬月知道,死亡是一件很神聖的事。

吳倪冬月:人碰到死亡這一塊,說真的很多人都會非常非常的恐慌,而且在經濟困難的人更是免談,而且處處會覺得非常非常的不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踏入、幫忙他一點,我是覺得非常能安慰的事情。其實,我對於死亡這一塊是看得很清淡,滿60歲那一天,我就叫我先生、兒子給我簽名,我就把我的大體捐給輔仁大學。(記者:這對於家人來講好像有一點忌諱?)當然會,剛開始得時候是穿著漂漂亮亮的走出去 ... 穿整潔拉!回來的時候就不敢很大方的從大門進來,都會從後門偷溜進來,整理、打理以後再出來看婆婆、小孩。 (記者:事情是怎麼被發現的?)總是有時候接電話在講,老人家閒閒就在那邊坐、耳朵很利!但是,我每個月會給她零用錢,當我拿零用錢給她,後來知道,她就隨便跟我拿了幾張就推詞說:「這給你做那(笑)」。

在天堂的入口處,吳倪冬月溫柔的送走每一個生命,讓生死兩相安,成為告別後的陪伴。

郭志祥:我們執行長-吳倪冬月是幾乎告別式都他在處理,也就是說...窮人往生,祂要到天堂可能必須要經過她,她是接待窮人,讓祂們進入天堂。所以,我把她稱為「天堂接待員」。天堂接待員就是讓這些弱勢家庭往生以後可以去一個很好的地方,透過她的接待、服務都可以有一個很圓滿的地方。

遇見人間的天使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善願愛心協會-人生功課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行善的溫柔之心,善願愛心協會

為貧苦人家提供免費殮葬服務,是善願愛心協會的工作,至今已服務過上千位個案,創辦人郭志祥告訴我們,有一個個案,彷彿等了善願,等了半世紀,才有緣結案。

郭志祥:當時在馬祖北竿有一個阿兵哥死了50年一直沒有辦法回家。家屬沒錢,不要說搭飛機去牽魂,根本沒有錢,他們申請我們這邊的協助,到了106年的2月26號,我們搭上大概11點多的飛機到馬祖,有一個亂葬崗,就是荒煙蔓草,要拿鐮刀、還要一直劈草,往生者親弟弟看到墓碑崩潰,我說:「所有工作全部停下來,先讓他大哭一頓」,因為,50年沒見面了。106年3月3號,我們在基隆的殯儀館幫祂辦一場免費的告別式,這一場告別式已經遲了50年,但還是等到了。

常常第一次見面,就是個案者的遺容,善願愛心協會的志工郭志祥說每次服務,都是理性跟感性在拔河,就算內心早已潰湜,也要忍住眼淚,才能好好的工作。

郭志祥:祂是一個五歲的小孩子,被祂的繼母給打死了,這個告別式我去瞻仰祂的遺容、幫祂做最好的服務,這個小朋友眼睛是沒有合起來,我說:「叔叔幫你變一個魔術,你等一下就會睡著,你會化作菩薩、你會回到佛祖的身邊,你要聽我的指令 ... 1、2、3...」從上面往下面,眼皮就按摩大概20秒,眼睛就合下來了。祂的媽媽幾乎在那邊哭到不成、不成人形,很傷心,但是也很感謝我幫祂做一個遺體的完整性。

一場場的告別式,雖然是人生的終點,但對郭志祥來說,那生命終結之後的事,才開始教會我們學著放手,以及學習如何好好活著。

郭志祥:這是一個很溫暖的人生功課,我大概把它分成4個部份,道謝,感謝祂以前為你們所做的一切;道歉,如果有做什麼不好,請祂原諒;道愛,事實上,因為家人每個都是相親相愛的;道別,就是在這人生最後一個關鍵時刻用幾句話跟祂道別,祝祂往西方極樂世界或是回到天主的懷抱。每一個故事面相通通都不同,但是,這些故事都是我們人生的心靈老師,完完全全都是。

遇見人間的天使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善願愛心協會-探視關懷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行善的溫柔之心,善願愛心協會

「關懷弱勢,行善體驗」,八個大字的紅布條,星期天早上都會掛在台中豐樂公園門口,這一掛,就是十七年

林敬庸:我們一年有52個禮拜,每一個禮拜的早上10點到10點半會在這裡集合,就是「豐樂公園」,一定每一個禮拜天一定會在這裡,就算是剛好遇到春節也會有人在這裡。像我一年52個禮拜,我幾乎會來45個禮拜,因為我們這個觀念「行善體驗」讓我們可以實際去參與整個完整活動,不會只有捐錢。

一張放滿水果及米糧的小桌子就是報到處,善願愛心協會台中分會前會長-林敬庸說,「行善體驗營」是志工探視個案的活動,除了直接把物資捐到個案手上,更重要的是親自的陪伴。

張志工:你不是說幾天就會去打一次針?(案家:禮拜一、三、五)一、三、五都要去打針、標靶治療,現在打完感覺有比較好嗎?(案家:有,也很感謝你們都常常來看我,感謝你們!) (記者:善願來看你多久了?你還記得嗎?)3、4年了哦!他們都一直 ... 雖然有時候沒有空來,但他們也都會打電話來「你現在怎麼了?有比較好嗎?」在醫院我也不敢跟他說在醫院!(記者:怎麼不敢說?)擔心給人家打擾啦!造成人家的困擾,不好。(記者:善願第一次來找你、看你的時候,你的心情是怎樣?)喔!我也很感動!哭了兩、三天!我不曾這樣有人這樣對我。 (記者:善願如果來都會跟你聊什麼?)你要快樂一點、如果有人找你出去玩就跟著去,有空就下樓走走、跟人好一點。他們帶給我很多樂觀、快樂,因為,有人關心,那種心裡就不一樣!

就像家人的問候,在幽暗的公寓中顯得特別熱鬧,當我們要離開時,個案吃力的撐起拐杖想站起來送別,仍被志工阻止說,「等你好了,再跟我們一起去幫助別人!」

林敬庸:你今天來參加完之後,也不會有人主動去跟你聯繫,為什麼?因為,我們都是自動自發的。它不會說有一種強迫性,你可以做善事又可以做得很快樂也沒有壓迫感。我也常常講說「在這裡是好人跟好人再一起」,每一天、每一個禮拜都可以跟這麼多的好人在一起,你想,會不快樂嗎?

遇見人間的天使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善願愛心協會-善的種子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行善的溫柔之心,善願愛心協會

做一件好事,快樂在心裡停留的時間是多久?一天,一個月,還是一年?對創辦善願愛心協會的郭志祥理事長來說,行善,是一輩子的事。

郭志祥:我是中華民國善願愛心協會志工-郭志祥,我在念書的時候,我一個同學因為家境比較清寒,他在一家淡水很有名的海鮮餐廳打工,後來有一天他可能比較瘦小、倒下去,送到淡水有一家醫院,醫生說「胃穿孔、馬上要開刀,不然會有生命危險」,後來,他媽媽從屏東趕到淡水來,看到她兒子這樣子,她幾乎哭倒在醫院,她說她沒錢。

看著教室裡落單的桌椅,郭志祥索性請老師星期六不要排課,全班一起出外打工賺醫藥費。

郭志祥:我帶所有的同學到北部發海報,大概一天半、不到兩天的時間錢就賺回來,等於是賺回來給他開刀。後來,這位同學病好了以後,他拿出一個很大的蘋果說要送給我,他說:「媽媽 ...」叫他無論如何 ... 沒有辦法送一盒,只能送一個,我說好。那我就立刻把這顆蘋果吃掉說「這真的太好吃了!」因為,這是一個同學之愛。

那粒蘋果的果核,就像掉落在郭志祥的心中,開始發芽生長,長出更多幸福的滋味。

郭志祥:因為我35歲就創辦這個團體,就是把學生時期發生的故事把它搬到我的社會上來應用,來幫助這些弱勢家庭。這個團體是沒有接受外界捐款,你的愛心跟善款是百分之百給個案,不是給這個協會、團體。其他的像辦公費用,電話費、網路費、行政費用是我們一些少數志工、極少數志工平均分擔。

從一開始只有幾個人響應,到現在每週至少有將近百人參與,服務將近一萬七千個個案,服務包括關懷弱勢、免費殮葬、賑災等,郭志祥說,行善助人,最開心的往往是自己。

郭志祥:我們這邊有很多志工告訴我,他最快樂是禮拜天晚上,因為,他要睡覺之前會回味今天白天做了哪些事?個案到底發生了哪些事情?我這份力量可以幫忙到他,而且可以幫忙到個案覺得社會是有溫暖的,他就帶著微笑進入夢鄉。

遇見人間的天使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陳忠露-嫁雞隨雞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1182逐漸消失的聲音,堅持手工的雞毛沁(),陳忠露

高齡已經70多歲的陳忠露阿伯,手工做雞毛撢子已經做了一甲子,他說當初自己的家鄉,也是雞毛撢子的發源地,彰化埔鹽豐澤村,幾乎家家戶戶都在黏雞毛。

陳忠露:那時候,有人嫁女兒都會買雞毛撢子,因為,古早人說「起家」,起家、起家,嫁女兒是最愛買的、買最多,因為,要12項,一定會買一隻回去,他們都會說「這支最好、最適合」。

陳忠露幫鄉親們做了許多支雞毛撢子當嫁妝,沒想到這回也要幫自己的婚事來挑一支。

許金英:我從小孩子的時候就來這邊學做、來給他們雇,雇到後來,他們這邊看的很喜歡,所以,就請人家去說親,就變成在他們家(笑)。 以前是我公公在做,做到後來才傳給他,一代傳一代,像現在我兒子如果有空,我們做的來不及就會幫忙,媳婦也是、女兒也是,不然怎麼來的及。

陳忠露的太太許金英說,當年就是靠著雞毛撢子貼補家用,才能拉拔五個子女長大,雖然只是不起眼的打掃用具,只要用心做,口碑一樣可以很亮眼。

許金英:我們來就是撿、撿雞毛,一個顏色擺一落,有一個小姐跟我們買一隻都捨不得用,只有久久動一次,現在小孩子讀一年級了,還很美,好像新的,他就捨不得用,只有動一動、讓雞毛撢子不會壞掉,台中有一些太太說:「我們要買回去照顧(笑)」,捨不得用。我們要讓人家幫我們一起珍惜,歡喜的跟我們買, (記者:你們也會繼續做,做到不能做?)會,會會!一定會做!做到我們老,老了之後,年輕的再繼續傳下去。陳忠露:雞毛跟我們人一樣,牠有臭腥味,像我們人的身體一樣,蚊子要叮,蚊子吃完,當然會壞掉,但如果一直有在動就不會壞,雞毛撢子如果有在用,以用很久都不會壞,儘管越用,身體越勇。

陳忠露夫妻倆的庭院,平日就擺著雞毛撢子晒太陽,一到假日就多了幾張椅子,兩位已經當阿祖的老老師,仍然親力親為,一根羽毛一根線的教導客人如何手工制作雞毛撢子,油亮的雞毛沒有飄落地,反而向上豎起,象徵著陳忠露夫妻,老當益壯的熱情。

傳承阿爸的手路(),捨不得放手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陳忠露-打手心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逐漸消失的聲音,堅持手工的雞毛沁()-陳忠露

將一生奉獻為雞毛撢子的陳忠露,已經高齡70多歲,他說做雞毛撢子是他人生第一份工作,也是最後一份工作。只要客人預定,他現在做的不會比年輕時還差。

陳忠露: 很多人介紹來跟我買,還說:「阿伯,你的雞毛撢子真美!」有的人還會打電話來說:「雞毛撢子很漂亮耶(笑)!」(記者:阿伯你的雞毛撢子有賣到過國外嗎?) 以前有!現在沒有,以前曾賣到國外線。人家會來找,外商也曾把我的雞毛撢子賣到外國去,日本、美國都曾賣過。

忠露伯啊開玩笑地說,或許做的太耐用了,許多囝仔自細漢被雞毛撢子修理到大漢,這支雞毛撢子沒壞,還是很好用。

陳秀慧:從小就看他在做這個雞毛撢子,都拿去學校給老師打手心,老師說要藤條,我就拿去給他打(笑),打到瘀青。(記者:小時候有沒有被迫要學?)有阿,要做100支才能出去玩、才能出去畢業旅行,不然就不能出去玩。

陳秀慧是忠露伯的二女兒,到現在即使當阿嬤了,仍會回家幫忙,那黏黏綁綁的過程,也把她的回憶束得緊緊的。

陳秀慧:爸爸的要求就是比較嚴格,從小時候到現在也是一樣,每次都要經過他撿查過後才可以放過這一支,每一支都要經過他的手。不能太胖或太瘦,跟人一樣,太瘦就沒人買,太胖就虧本, (記者:沒有為了這個跟爸爸吵架?)有阿!常常吵架!我說:「你自己做好了!這樣不行、這樣也不行,我不要做了!不然你就自己做!」一條線、一直串、一直串,一支差不多要做半個小時以上,手都長長水泡,這兩隻都長水泡,我說:「你們乾脆收起來不要做」,他們就不要,說:「不做就無聊」。

陳忠露: 我兒子叫我不要做,我女兒也常跟我說:「爸,你不要做,來我那邊坐」,我說不用!沒做這一行,我應該會在這裡坐、坐到斷氣了(笑)。

陳秀慧指著牆上滿滿的媒體採訪照片,她說小時候不敢讓老師同學知道家裡是做雞毛撢子的,現在爸爸卻因為是台灣僅存的手工雞毛撢子師傅而受到囑目,為父親感到無比的驕傲。

傳承阿爸的手路(),捨不得放手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彰化永安製鼓-秘密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逐漸消失的傳統~彰化線西鄉 永安製鼓

沿著巷弄牆壁上打鼓的圖騰轉進巷內,永安製鼓就在眼前。工作剛好告一段落的黃呈豐,滿頭大汗還來不及擦,拼命三郎的形象與年輕時的他,有著天壤之別。

黃呈豐:我到退伍回來,也是還不太愛做,每天給它喝的醉茫茫,看他會不會把我趕出去,他說,這個不來給他娶一個老婆不行,最後看到我現在這個太太,我爸爸說,這個你如果又不娶,我就要死給你看,我才娶,就呆呆的娶老婆了,我三十歲,我們的牛皮都是我太太在拉、在裁的。

身為永安製鼓第三代掌門人,每次談起家族事業,總會想起父親的苦心。雖然鼓聲好聽、響亮,人家會說是鼓手打得好,只有黃呈豐會暗自竊喜,因為他知道,鼓聲真正的秘密。

黃呈豐:有閒,我一定會去進香,我就是在看陣頭,我如果看到打我的鼓,線西永安製鼓,像那個鼓聲,人的心情會抖起來,心情會澎湃,因為有的客戶他不要給我們印我們線西永安製鼓,但是如果大鼓那種的,那形體那就是我釘的,外觀在裝飾的,我就會知道,心頭會激動起來,真的如果那個鼓打得好,又打我們的鼓,那多高興!

回顧民國70年代,正是製鼓業鼎盛時期,黃家上上下下可說是全體總動員投入製鼓!

黃呈豐:我爸爸、媽媽、叔叔、阿舅、差不多要十個還有我太太,現在剩我們兩個,台灣省每顆都有來買,結果就沒有師父,又沒有原料,因為我人很情緒化很感情用事,我有時候想到就快要掉眼淚~

黃呈豐的人生與鼓聲交織共鳴,他對鼓的熱情支撐他走到現在,只求盡心盡力,保留傳統。

黃呈豐:那個鼓聲在聽起來,跟咱人生一樣,你如果打得比較高亢,就像咱咧邱丟在事業成功,那低沉的就比較安靜,噓個噓個碰碰。咱很早就是辛苦人,有三餐可以吃就好,雖然很辛苦,我也是會繼續,不能讓我爸爸漏氣。

鼓聲若響,讓堅持與希望再發聲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彰化永安製鼓-手工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逐漸消失的傳統~彰化線西鄉 永安製鼓

黃呈豐:這顆頭手鼓最難打,因為等於樂隊指揮。我爸爸教我說他打起來就是要像鳥叫聲,像鳥在叫的聲音。

不管哪種鼓聲,傳到黃呈豐耳裡,能立刻揭曉它的身分與角色,這不是特異功能而是家學淵源。成立70年的永安製鼓,曾是彰化線西鄉的驕傲,連要求嚴格的日本人都跨海求鼓。

黃呈豐:以前我小時候的時候,日本人會寄人買大鼓,他都是指定要檜木的,做一顆差不多要一年,那時候差不多民國60年代,都是經過貿易商,我們這邊這麼偏僻,人不知道人來

鼓聲是童年的兒歌,爬上爬下幫忙收鼓皮是孩提的遊戲。談起民國七零年代激昂的風光,黃呈豐的心彷彿也在打鼓。

黃呈豐:從懂事我們就要幫忙做工作,拔釘子、掏繩子,那時候如果像媽祖生,那都在買鼓那時候都是錢直接用丟的,喂!我什麼時候要出陣,很怕天氣不好會做不出來,我做小孩的時候就曾經穿一條內褲跑去屋頂收皮,因為那突然下西北雨,以前地方沒那麼大都三合院都放屋頂,然後我們小孩猴腳猴手大人都會叫我們爬上去接下來。

從阿爸的手傳到兒子黃呈豐,追不上時代的慢工粗活,卻有傳統的人味與歲月的殘響。

黃呈豐:台灣的都純手工下去削生牛皮、曬乾,再第二次削皮,再去拉模型,在去上架,再開始編鼓,還有整理木桶,最辛苦的還是削牛皮,削牛皮它的厚薄很難控制,但是現在因為要進口它都要經過輾、壓、烘烤,所以它的牛皮比較脆,所以會害我失敗很多。因為我們差不多近幾年,台灣才沒有牛皮,以前農業社會,還有農耕,現在都機械取代,你要做好的作品,就要很挑很挑。

手中那張牛皮,黃呈豐有感慨也有感謝。不放手的心情,像鼓聲不斷迴盪…

鼓聲若響,讓堅持與希望再發聲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彰化永安製鼓-阿爸ㄟ願望篇

企製團隊

【台灣幸福進行曲】逐漸消失的聲音~彰化線西鄉 永安製鼓

黃呈豐:我們黃家,永安製鼓,在線西鄉做鼓做差不多有七十年。

線西鄉是彰化縣最偏僻也最小的漁業鄉鎮,左鄰右舍不是漁夫就是農夫,只有黃呈豐的爸爸,選擇跟著大陸福州的師傅學習做手工鼓。黃家的鼓聲傳到了第三代,接棒的那雙手,曾經很想縮回去。

黃呈豐:因為做這個,工序很繁雜,那還要好幾十遍工,尤其在曬牛皮的時候,就像是我們去買肉、買魚,臭掉那種味道,所以就整個家裡都很臭,我當小孩子的時候,就很不想做這,賺沒什麼錢又臭目,但是也是為了養家餬口,我爸爸也是把我們生養的那麼大。正經做是我爸爸中風,我想說不接不行了,以前我為了這些,要接這一行常常跟他吵架,其實我們三個兄弟中他對我最有信心,不知道是在討好我還不是,他說,我們呈豐聰明看就會了。

爸爸的一句稱讚,讓黃呈豐註定要與牛皮拉扯一生。每天敲敲打打的他,敲著父親的招牌,打著顧客心中的鼓聲,就算不懂音樂,也能精準傳達

黃呈豐:因為我們這是耳濡目染,我們在做不一定要很準,但是客戶他會要求我們,他也像我們的老師,一種一種的鼓,我們會知道它是怎麼演奏,我們就會知道怎麼做。

傳統的三合院,每個角落都堆放著大大小小的鼓。有的等待有緣人,有的等著加工。黃呈豐看著這些鼓,彷彿看到前世情人。

我做鼓一個心情,像我爸爸在疼我,我一顆鼓就是像一個女兒,我給她讀書,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像嫁你、賣你,你給我糟蹋,我也是會不捨。因為現在原料少,要做很多原料才有辦法做一顆鼓起來,所以成本就提高。這就也是我的壓力,因為我也要顧我這塊招牌,所以品質不能太走鐘,也比較不會丟我爸爸的面子,剛才有看到那顆大顆的(鼓),我已經做八隻牛壞掉了,我做到腰酸背痛也是要再做。

鼓聲若響,讓堅持與希望再發聲  美律實業與您共譜台灣幸福進行曲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