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棒經過了近兩百年的發展,直到今日,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指揮在演出時使用它。就其功能而言,指揮棒在使用上,猶如延伸了指揮手臂的長度,不僅能讓樂團團員集中注意力,更能使他們明顯看到指揮所提示的速度與重音。
不過,指揮棒也有其侷限。相較於手勢的柔軟多變,可傳達更多的表情與意義,指揮棒在這方面就略顯不足;也因此,有人認為指揮合唱曲時,最好不要使用指揮棒,而指揮管弦樂團時,由於成員眾多、座位分佈也廣,此時指揮棒就有放大指揮手勢的作用,讓團員能更清楚的看到指揮的動作。
總之,使用指揮棒與否,還是依個人習慣而定,像庫特馬殊、哈農庫特、葛濟夫等指揮大師就習慣徒手指揮。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撰寫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