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六上午十一點,古典音樂台官網線上收聽!
誠如心理大師Bronfenbrenner在「家庭生態系統理論」所提出的觀點,
從小系統到大系統,學校、社區、教會、社會與自然環境,都會對家庭產生影響,
也都扮演協彼此協力的角色與功能。因此節目將以家庭為核心,藉由對各種影響家庭因素的關切與探討,
從小到老、由內到外,兼顧身心靈,從食衣住行、休閒、藝術等生活面切入,
幫助聽眾了解並扮演好自己在家庭生態系統中的樂手角色,一起完成這首「幸福家庭協奏曲」。
幸福家庭,不只是一首親子關係間持續不斷的「練習曲」, 更是整個從家庭成員到社會環境與結構必須同心協力完成的一首「協奏曲」。 電視廣播雙金鐘主持人-劉清彥、與型男作家-曾荃鈺攜手主持 陪伴每位家庭成員找到自己的最佳音感
0730 專訪<真愛家庭樂團>
在桃園,64歲的爸爸游添義因為小兒麻痺關係,教吉他跟表演時需要女兒們協助拿樂器,拿著拿著,一家人卻因此組合成了「真愛家庭」樂團,16年前與妻子盧惠玲一起從街頭演出開始,全家人陸續加入,還拿到5張不同縣市的街頭藝人證照。
縱使一家人喜歡音樂,甚至假日全家人一起演出,但我們就很好奇:「一家人一起表演樂器,不會有爭吵嗎?」「爭吵時又該如何和諧的演奏出優美旋律呢?」
游爸爸一家人,因為音樂走在一起,他們的家庭就是一個樂團,一開始是出於愛、過程中走過愛、經歷愛、最後因為街頭演出讓全家人更有愛,真的是名符其實的「真愛家庭樂團」。現在,女兒們也因家庭的影響,修習音樂或是數位內容相關系所,希望可以將這段歷程記錄下來,也在他們的粉絲頁中分享許多以「愛」為主題的歌曲,希望傳遞給社會更多溫馨感動的力量。
聽主持人 曾荃鈺 、 劉清彥 - 阿達叔叔
專訪「真愛家庭樂團」
從他們的故事中感受更豐沛的愛與溫暖
感謝 #大毅建設 贊助播出
0723從心智圖看家庭關係
「如果我的家是管弦樂團,我覺得自己是定音鼓,打著沒有主旋律的固定節奏,就像我雖然不是家中的主角,卻是個很穩定的角色,是個讓家人放心的人一樣。」
「如果我的家是管弦樂團,我覺得自己像是長號,沒有按鍵,第一次操作的人會覺得很好上手、看似好親近,但要用音管抓音準練起來比較困難,就像是要抓到我的個性跟喜好比較不容易一樣。」
華人文化中比較不擅於在公開場合談論家庭,但家卻是影響我們一生跟價值判斷的啟蒙之處,透過色彩鮮艷的心智圖圖像,讓我們對於家人的印象、感受,甚至是常說的口頭禪等等,都可以在一個畫面中聯想、呈現出來,讓一張心智圖成為串聯家庭成員的橋樑,將彼此對家庭成員的想法視覺化。
試著用一個新穎的比喻方式來討論看似已知或是抽象的感受,許多作詞人、編曲家都很擅長用抽象的感受寫故事, 家長不妨拿起一張大張的白紙,全家一起討論畫出這張「家庭心智圖」,相信這段繪製的過程,將會是一段相互理解、彼此澄清角色的關鍵討論過程。
聽主持人 曾荃鈺 、 劉清彥 - 阿達叔叔
分享????????「從心智圖看家庭關係」
感謝 #大毅建設 贊助播出
07/16家庭角色的關係、功能、處遇和問題。(來賓訪談:劉慈惠)
後疫情時代,在家庭裏面,我們跟人之間的關係有什麼樣新的改變呢!
因為工作求學與家庭生活的界線逐漸模糊,對家人之間又有什麼不同的影響!劉慈惠老師告訴我們,我們應該重新學習做一個父母親,重新學習怎麼樣聽,並且學習該如何跟孩子回應。
成為一個傾聽、堅定型的父母親,用一個全新的眼光,我們才能夠在後疫情時代,感受到那令人滿足的家庭滋味。
大毅建設與臺中古典音樂台FM97.7
邀您一起來收聽
星期六上午十一點《幸福家庭協奏曲》
07/09當代家庭的普遍問題與困境。(來賓訪談:劉慈惠)
家庭是個有機體,在突如其來的疫情底下,家庭的樣貌就產生質跟量的改變,原本屬於個人的空間,疫情時居家上班上課,把家人的物理距離拉小了,但家人彼此間的心理距離有因此靠近?還是因此壓力變大爭執增加了呢?
這個星期我們邀請到豐盛品格培訓中心的執行長劉慈惠教授蒞臨,聊聊面對壓力跟衝擊該怎麼調適?在心態上、行為上又該如何面對?到底什麼才是一個家中最重要的核心價值?我們能否在疫情下重新思考、重新聚焦、重新學習、重新看見疫情帶來的正面意義呢?
大毅建設與臺中古典音樂台FM97.7
邀您一起來收聽
星期六上午十一點《幸福家庭協奏曲》
疫情後的家庭關係有什麼改變?
把家庭當作一個樂團,你的角色是什麼?
如何讓家庭中的樂手能合作演出一段美好的音樂?
本集推薦閱讀
書名:《家庭大不同》
作者:陶德.帕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