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蚵寮漁村小搖滾】
Corena

因為一群人、一場活動,改變了這裡的歷史
這裡是高雄梓官區的小漁村—「蚵仔寮(台語)」
只要沿著台十七線,往南前進就能抵達
2012年,還是上班族的芷玲
原本只是想利用空閒的時間,修復老家的房子做民宿
卻意外開啟與地方鄉親的連結,辦起第一場地方自籌的音樂祭
能夠躺在沙灘,看著夕陽,還有音樂、咖啡、美食陪襯的想像
讓第一屆「蚵寮漁村小搖滾」抱著這樣的初衷誕生
一群不知道什麼是音樂祭的人,卻辦出讓眾人驚喜的活動
只需要「挺你、挺蚵仔寮(台語)」就夠了
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號召鄉親共同參與
從第一屆走到第三屆,回到這裡的青年與在地鄉親
正不斷地一同找回,這裡過去的歷史、生活、故事
還有彼此的連結,一代接一代,把蚵仔寮(台語)的漁村文化傳承下去
對於家鄉的認同,因為這場音樂祭「蚵寮漁村小搖滾」
讓外地遊子與在地人,開始自信大聲說起我來自高雄梓官「蚵仔寮(台語)」
如果哪天來到高雄,想在日落前看看海,歡迎來到蚵仔寮(台語)
一起在今年的二二八連假,迎接第四屆「蚵寮漁村小搖滾」
享受海風、夕陽、音樂,聽見漁村裡的文化、生活與日常
2022-0104【好蝦冏男社有限公司】
Corena

你也愛吃蝦嗎?
關於好蝦,要怎麼挑、怎麼選,才能又新鮮又好吃
今天我們來到雲林口湖的「好蝦冏男社有限公司」要和你一起聊蝦
返鄉十年,一開始,只想透過養殖石斑魚賺大錢的阿正與夥伴
面臨一夜意外喪失百萬魚貨後,重新看見在魚池裡共生的白蝦
於是與蝦友們,一同展開不同於傳統的養殖方式
不再投藥,改以打造適合蝦子的天然生態圈,讓蝦子健康生長
從曾經的無名小站,開始做網路行銷,到現在的官網、臉書
讓原本不被看好的創業,在遊覽車開進村子後,都不一樣了
養蝦、賣蝦、煮蝦、抓蝦、感受當地的鄉村氣息,做起觀光
阿正的好蝦透過科技,翻轉了人們對農漁村又老又舊的印象
返鄉、創業十年,身為返鄉人、創業者
那些經歷過的嘲笑、挫折、不看好、失敗、跌倒,再站起來
練就了阿正「鄉下人可以認命,但絕不認輸」的耐挫容忍力
期待以共好的善循環精神,翻轉水產、漁產、農村、土地
就像阿正與他的蝦友們,以平衡的生態,創造健康的蝦子
帶著一一回鄉的漂鳥,一同回到最初的地方,編織記憶中的故鄉夢
喜歡吃蝦的你,千萬別錯過這一集
從蝦子的外觀、顏色,到新鮮度,以及他的產銷履歷
都能讓你學會如何挑好蝦、安心吃蝦
有機會,也歡迎你來到「雲林縣口湖鄉」
在「好蝦冏男社有限公司」跟著阿正一起吃好蝦!

「嘉義大林」曾被評選為全台最沒特色的地方
但經過「萬國戲院」創辦人—江明赫的努力及了解下
這裡,原來曾是最有錢的地方,也是重要的轉運區和戰場
以前的大林是嘉義人口最多、娛樂也最多的區域
光是戲院就有五家,還有各式旅社、茶店、酒家
但隨著時代發展,在人口快速外移後,漸漸沒落起來
對於一個沒有山、沒有海
也沒有特殊文化特色的大林
該如何讓它再次被人們看見呢?
身為職業軍人的明赫,曾在10年的軍旅生涯裡
不斷思考著,如何改變自己家鄉—大林的困境
於是選擇這座民國57年完工的「萬國戲院」
為自己最愛的鄉土—大林,帶來改變
本著一切共好的精神,從戲院的外觀開始整理
到尋找資源,有多少錢做多少事,以及貴人的幫助下
現在的「萬國戲院」已是一處內外兼具文化與特色的空間
從承租空間、舉辦活動,到引介電影公司來這裡搭建拍攝場景
讓「嘉義大林」再次活絡起來
以「萬國戲院」為中心,像一座燈塔似的
照亮了這裡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來到嘉義
除了尋味嘉義火雞肉飯、砂鍋魚頭
追逐阿里山小火車,到奮起湖觀光外
別忘了來趟「嘉義大林」的深度靜態之旅
感受「萬國戲院」在這座城鎮的歷史文化新魅力

身在海島國家,對於海洋、漁村文化,你是否有相當的了解?
來到花蓮七星潭,這裡有個「洄游吧」,還有摸魚長—紋綺
想與你分享關於「魚」、海洋,和我們的日常
伴隨童年都在這半個家鄉—「花蓮七星潭」的回憶
海洋是紋綺的最愛,還有她一生的志業
從就讀海洋相關學系,到跟著教授四處考察、做研究
在了解國外經驗與學習的過程中
比起單純的學術理論,紋綺更喜歡實際應用
於是開始參加競賽、提案
漸漸把自己的想法,帶回家鄉
以「食魚教育」及「海洋永續」為核心
利用我們常吃的食物—「魚」,連結人和海洋的關係
有魚先生、職業漁人、傳統漁業工作者,跟大眾對話
帶著大家一起體驗認識魚、了解捕魚,跟烹飪魚料理
從海洋到餐桌,讓人們走到海面前
拉起人與海的關係,也喚醒人們對海洋資源的珍惜之情
返鄉工作,回家摸魚,對紋綺來說曾經歷一段掙扎
但這條走到現在,已經超過五年的路
卻讓她越來越肯定自己當初的堅持與初衷
不論是田野調查、漁人授課、食魚教育、捕魚活動、觀光體驗
都不離對這海洋環境的關愛和永續
期盼在這地球上的公民,都能愛惜這片珍貴的海洋資源
歡迎你,一起來到花蓮七星潭「洄游吧」,感受摸魚的樂趣

回家的感覺是什麼? 是回到童年裡的回憶?
還是輕踏在這片土地,感受溪水與泥土的輕撫
在返鄉、離鄉、入鄉間,獨立音樂創作歌手—黃瑋傑
從國中接觸吉他以來,走到現在,音樂成為了他生活中的必需品
不論來到大學、研究所、出社會,撥弦、寫歌、創作總是不離身
以音樂,和家鄉—美濃對話,唱出許多以客家母語創作的歌曲
牽引著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們,想起每次想家、回家時的滋味
音樂中也有許多社會、環境議題,以及農鄉、文化的傳承面向
也關心著台灣這土地上的庶民生活,串連起每個人的共同經歷
有時僅只是唱述著美濃,這片鄉土上的歷史、故事
卻牽起台灣各地,不同區域、時代人們的相似記憶
以音樂無國界,打破語言的隔閡,唱出這座小島上,常民的大小故事
土地,是安身立命之所在,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
唯有腳下的土地好,人才會過得越來越好
今天「黃瑋傑」的線上音樂會,就在空中與你相會,帶你一同聽見
故鄉美濃土地的芳香、農人的汗水、兒時的追憶,以及人情的溫暖

對於體制內的教育生態,你有何想法?
而你是否也曾經歷過那段體罰的年代?
有感於南北教育資源差異
也經過這段時光的羅士哲
在這樣的成長背景下選擇一條回鄉改變教育的路
於是創辦了這座體制外的教育機構—「台南塾」
以人本教育為精神,從體制外的學習帶著孩子一起成長
像是學習竹籃編織、掃把製作,讓小孩與老人互動學習
有時以自助旅行,引領孩子感受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合作
「台南塾」的學生,從小孩、中學、高中,到大人都有
士哲將自己的文化、歷史專業經驗,與大家分享、思考
期盼每個到此學習的人們,都能感受這片土地的生命!
決定返鄉工作已是相當不容易
但選擇回鄉辦教育更是不簡單
士哲說「返鄉就是在找自己的路上」
當你在外地走過,重新好好認識家鄉,才能發現他的好
關於士哲與「台南塾」
在地方翻轉教育的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按部就班照著社會節奏規範前進,是你想過的理想生活嗎?
原本出身自金融業背景,但在走過金融海嘯後
家旗發現一切與自己想像,為社會付出的良善不同
於是決定離開人人稱羨的金飯碗,開始尋找新生活
從旅行出發,體會幸福無須建立在物質之上的道理
也因為父親的農業背景,讓他選擇走入農村創造幸福的力量
人似乎每隔十年就有一個迷惘,但在這迷惘間,總會有個契機
遇見了共同創辦的夥伴志汶,兩人在2012年
以群眾募資的方式,開啟一連串的餐桌計畫
把餐桌移往稻田,帶著都市人走進鄉村
一起享用在地最新鮮的米其林等級美食
看見餐桌計畫未來的發展與可能,選擇成立「幸福果食」
引領人們一起回鄉,還把計畫延伸,創造各種在農村生活的想像
不論在稻田裡、葡萄樹下、沙灘上,都希望能為參與者帶來幸福
結合生活美感,讓每個人對生活有更多的想法
更讓人們體會農村與大自然,還有我們的關係
幸福是什麼呢?或許就是「幸福果食」的創立初衷
跟著家旗一起聽見開啟人生第二曲線的幸福甘苦談

說到苗栗苑裡,你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呢?
這裡的藺草編織,早在三百年前就為人所知
尤其是到了日治時期,更大量外銷到日本!
但一直到台灣邁入工業化時代與科技的影響下
藺草的編織工藝,逐漸被淡忘,成為夕陽產業
直到民國九十年,政府對這項工藝的推崇
藺草的編織工藝技術,才又再次慢慢回到我們的生活
而來到苗栗苑裡,看見這項工藝之美的怡雅
正是因為了解編織藺草的阿嬤們,如何繁複編織創作,而備受感動
跟著阿嬤學習的過程,幫忙賣著商品,卻不被認同藺草編織的價值
內心深受衝擊下,開始思考如何讓更多人認識這項屬於台灣文化的工藝
於是決定留在苑裡,為藺草編織工藝技術推廣
幾年後,便與夥伴一同創立「藺子」這項品牌
從藺草的種植、曝曬、選料,到編織、創作、設計
每個步驟與工法的紀錄,都是希望這項編織工藝能一代代傳承下去
讓人們與藺草編織更加靠近,並延續老藝師手路,傳遞藺編的美好
這就是怡雅與夥伴在苗栗苑裡,創立「藺子」的初心

來到美濃,你的印象可以不只是油紙傘、粄條,還可以來點「果然紅」
回鄉十五年,創辦人佳蓉與先生元鴻,在這片鄉土開啟不一樣的新生活
關於「果然紅」的起源,是因為婆婆種的木瓜、農務,捨不得轉手讓人
所以佳蓉帶著對農村生活的嚮往,跟著先生一起回來美濃從事木瓜種植
起先的慣行農法,讓他們不是很喜歡
因為農藥的使用、噴灑,不是很舒服
但經過莫拉克風災後,讓他們重新看見轉機
夫妻兩騎著腳踏車環台十一天
用最慢的速度,好好認識台灣這塊土地
遇見人是最美的風景,也發現友善耕作的喜悅
還有一路上願意錦囊相授、分享的人們
因為這趟旅程,讓「果然紅」開始逐漸在美濃這片土地上成長
從參與社區營造、培育活動,到受邀參與日本大地藝術節演出
佳蓉與元鴻,就把這些經驗,跟對日本大地藝術節的反思移轉
開啟每年如地方嘉年華的小孩趣市集跟兩年一度的小地藝術節
從貢獻價值的角度出發,把曾經的陪伴、支持,回饋到這塊土地上
期待讓更多人一起走進鄉村,活絡地方,創造更多生命力
下次來到美濃這片客家鄉,不妨多停留一會兒
走進永安老街,來到「果然紅」
從環境、歷史、人文,發現地方新魅力

家鄉,最讓你引以為傲的特色是什麼?
是地景、文化、歷史,或是當地的特產
不曾離開家鄉,而一直留在家鄉
北投說書人創辦人—林智海來自台北北投
這裡是著名的溫泉之鄉,也是每個北投人引以為傲的特色
會在這裡成立北投說書人,也是在參與北投的公共事務後開始
如果家鄉的發展,會需要破壞原本的樣貌,那你會如何選擇?
看見北投地方獨特的生態環境,和文化歷史脈絡
智海選擇以守護的方式,與北投人一同發展家鄉
尋找北投過去的溫泉歷史,一起回到一百年前,日本人到此開發
這裡的日式木造老建築、公共浴堂、北投圖書館、溫泉博物館等
都在北投說書人與智海的努力下,復刻、重現,當時的溫泉風華
從導覽、遊戲跟獨特的小旅行創意
帶著觀光客看見,活過來的北投溫泉歷史
尤其是北投的溫泉文化傳承、保存
更讓在地人找回自己對家鄉—北投的認同
來到北投,別再只是泡溫泉的走馬看花了
快跟著北投說書人,來點不一樣的溫泉文化之旅吧!

對於外島的想像,尤其是澎湖,我們想的是陽光、沙灘、海洋
但如果是對澎湖在地的返鄉人來說,回到家鄉,會是一個怎樣的過程呢?
出生自澎湖,從小就被灌輸,要到台灣本島工作的草老闆—士恩
在看到澎湖的好以後,就抱著一股「去台北就是為了回澎湖」的信念,回到家鄉
要把自己在外的所見、所聞、所學,帶回家鄉—澎湖,這座菊島上
「草根果子」是他在台灣本島工作十年後,回來開的茶室
賣著滷味,跟結合澎湖在地花草茶,以及藥草的特調茶飲
這家小店的起心動念,是因為看見澎湖醫療資源的匱乏
因為,要從澎湖到台灣本島看醫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但如果懂得從預防做起,強健身體,紓壓心靈,保有健康,就能少去醫院
所以士恩以神農嚐百草的精神精心調配每款茶飲
為每個來店客人的身心靈需求,推薦、分享飲品
不過,店裡不只有飲食,還有書籍,但都不離初衷的,在照顧每個人的身心靈
像是從原本客人來找草老闆聊天解開人生迷惑,到變成客人付費制的心靈導師
都讓草老闆士恩在回到澎湖後,生活變得多元起來
茶店、書店、心靈調解室,到承接奶奶的農地,把澎湖的菜寮文化推廣出去
為在地原生澎湖人,跟移居來的新澎湖人、觀光客,打造不同的澎湖實驗室
下次來到澎湖,你可以不只是一位來享受陽光、沙灘與海洋的觀光客
也可以來「草根果子」找草老闆士恩,感受最當地的深度身心靈之旅
2021-1026【黃子軒與山平快】
Corena

你也喜歡音樂嗎?願意為了音樂走上一條不容易的路
從求學階段就喜歡玩音樂與創作的黃子軒
在不放棄,又不斷寫歌、做音樂的過程中
讓自己抓住難得的機會,走上這音樂之路
來到台北寫歌的歷程,其實走得並不簡單
因為要同時身兼電視台的節目企劃才能生存
受到電視台的語言環境,以及爸爸是河洛人,媽媽是客家人的影響
子軒的音樂創作也投入到母語音樂世界,連結屬於自己與家鄉的歌
2013年,在獲得金曲獎後,可說是苦盡甘來
尤其是家人的支持、肯定,才離開電視台,全心投入在音樂事業上
2016年,子軒常常新竹、台北兩邊跑,漸漸鋪成回鄉的路
兩年後,則帶著家人一起回到自己的家鄉—新竹
回新竹是為了生活,也期待自己能為家鄉做點事情
於是申請青年基地,打開在市場做廣播的民間實驗
有百年歷史的「東門市場」成為他回鄉的起點
讓客家文化慢慢不著痕跡地融入到大家的生活
抱持年輕的靈魂,對許多事物充滿好奇
寫歌也是寫人的故事,只要打開自己的心
不論返鄉、創作,黃子軒與山平快的客家夢
都在「新竹—東門市場」與你 On Air

你期待的人生下半場是什麼風貌?
不再汲汲營營於忙碌的工作型態,而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離開待了12年的新聞平面媒體產業
香草街屋創辦人—蔡以倫,選擇與各式各樣的香草植物為伍
跟著父親在淡水老家一起種香草,研究香草植物
說到這小小街屋的緣起,也是因緣際會下誕生的
原本與一群香草愛好者,在淡水自家的小屋創業,經營香草買賣
但無奈於重建街,這地理位置的商業條件不佳
所以原本的夥伴一一離開後,剩下以倫扛下這間小店
不過也因為對香草的堅持、接觸、執著、研究
讓他找到屬於自己在家鄉經營香草買賣的方式
從買各式各樣的香草相關書籍、種子開始
到種植兩三百種香草植物,觀察它們春夏秋冬的生長情況
實驗、調配各類型的香草使用
指導教學香草在生活中的運用
以倫從門外漢,成了名副其實的香草達人
回鄉做自己想做的事,勇氣是重要的第一步,還要能堅持下去
循著香草,一路找回人生下半場的精彩與芬芳
有如以倫和他的香草街屋,在淡水重建街帶給人們療癒的能量

還記得當時正值18歲的自己,對夢想的追求與想像嗎?
單純只為了快樂的事情付出,不計較成果跟失敗的前進
2003年,自嘲著自己是慘綠青年的兆謙與一群夥伴們
在18歲的青春年齡,因為愛上戲劇,把戲劇帶回故鄉,而成立了「阮劇團」
帶上這年輕生命才有的活力與純粹的熱情
不斷在街頭及大小舞台上展現戲劇的魔力
劇團的戲劇演出都是台語發音為主
題材和內容大多是與庶民生活結合
以復興台語及展現台語中的常民文化生活為目標
「阮劇團」要與大家一同看見不一樣的戲劇演出
十八年來,一步一腳印,踏實、堅持、努力、累積
讓劇團有著好劇本、好演員、好人才的,不斷在表演藝術中前進
以如此能量,在家鄉發酵,讓更多的年輕學子,有機會親近戲劇
今年「阮劇團」十八歲了,來到成年階段
帶上嘉義地方深厚的文化養分跟大家見面
快跟上他們的腳步,一起親身體會,感受劇場的魅力吧!

訂羊奶,羊奶配送到府,或是每天在學校拿到一瓶羊奶
似乎是台灣小孩的集體記憶,期待著羊奶的口味是什麼
尤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曾記載,羊奶是溫和營養的食品
讓許多父母幾乎都會為孩子訂購,期待孩子多喝羊奶身強體壯
不過隨著時代變遷,養羊的農牧業與羊奶生產,漸漸遇到困境
因不捨父母年邁又積勞成疾,再加上看見這市場的凋零
第二代的怡菁與哥哥,在外工作幾年後,決定回鄉尋根
要一起找回從小到大這屬於自己的地方,改變傳統方式
讓家中這三十多年的企業,繼續走下去,於是創立品牌—「乙木羊農牧」
這條品牌創立之路其實並不簡單,首先要對養羊的相關知識了解
還有羊奶的製程、殺菌、加溫、影響、品牌堆廣等,都要自己來
秉持爸媽養羊的初衷,讓羊兒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外
小羊吃的牧草,也要是自己種的,讓彼此生生不息
因為唯有羊兒吃得好、吃得健康,才會有好的羊奶,人喝了也健康
這也是「乙木羊」想帶給大家的食農教育,一起學習對土地的愛護
如果你喜歡羊奶,或曾喝過羊奶,卻害怕那羊騷味,還是想嘗試看看
「乙木羊農牧」從環境到生產的每一步,將帶給你不同的喝羊奶體會
2021-0831【順騎自然有限公司】
Corena

來到南投旅遊,你最常去的景點有哪些呢?
除了日月潭、清境農場、溪頭等,這些著名景點外
有機會歡迎你來到埔里,體會不一樣的自行車之旅
跟著在地人—陳巨凱,阿凱的腳步,「順騎自然」的暢遊埔里吧!
從原本家裡的民宿業,到後來開啟這家「順騎自然有限公司」
阿凱透過腳踏車的租賃,結合當地有趣的行程,帶著遊客在埔里騎腳踏車旅遊
這樣的旅遊方式,在現在 或許聽起來 是相當的稀鬆平常
但當時要從2013年開始,可是不簡單的,也需要時間累積
尤其,要結合埔里的建築、文化、自然景物、環境、美食
一邊騎著腳踏車,一邊解說外,還要一邊玩遊戲!野餐!
跟著「順騎自然」的腳踏車時,請放慢你的遊樂腳步
這樣才能深入埔里當地的小巷,挖掘更多關於這裡的秘密
租一個生活去旅行吧!
讓你的埔里一日小旅行,跟著「順其自然」開始
與阿凱一同探索埔里小鎮的美麗田園風光

順著河流走 與思念家鄉的心,慢慢的 你也會回到家鄉
來自屏東縣牡丹鄉石門部落的排灣族創作歌手-戴曉君
在還沒回到自己家鄉的部落前,是個自認為超酷的Rocker
但回到屏東恆春這片鄉土後,漸漸找回那個柔軟又感性的自己
起初,只是地方孩子們的音樂老師
接著跟社區的阿公阿嬤一起玩音樂
到後來追隨影響自己的重要恩師—嚴詠能巡演
他發現音樂是一輩子的事,而且還要用音樂為自己家鄉的土地發聲
於是萌生了以母語創作音樂的能量,讓大家聽見這片土地上的故事
回到部落以後,曉君開始學習用族語創作、寫歌
將捍衛這片土地的文化、故事寫進去,體現人與環境的愛和關懷
從音樂找到一條回家的路
重新回到屬於自己的土地上,學習和土地的養分相處在一起
用超過十年的時間,把這份土地上的溫暖力量注入音樂之中
每當曉君唱起 那一段又一段來自家鄉土地上的音樂時
總能讓人聽見,這位來自部落 兼具智慧與勇氣的勇士
正在屏東縣牡丹鄉 持續不斷地為傳承在地文化努力著
2020-0223【永安新港社區-石斑魚】
Corena

曾經的沙灘、海岸慢慢被消波塊填滿,而風光一時的漁村也日漸蕭條
不過,在高雄新港社區有一群海派又很會的人們,為石斑魚的故鄉默默努力
透過「老中青」三代,改變了永安新港社區的命運
原是刑警的蘇班長,因為父親年歲已高
帶著妻子一同返鄉,接手魚塭養殖事業
從什麼都不懂,到一步一步摸索,逐漸打響新港石斑的名氣
不用藥的溫柔,跟創造美好養殖生態環境,都是他們的堅持
不過他們做更多的是帶著社區的人們改變環境
一起種花、除草、重整沙灘,推出石斑魚文化節等活動
為社區帶來觀光人潮,也帶動青年一一返鄉,讓新港社區重獲新生
關於「新港社區」完美結合養殖漁業、觀光與人文的三代返鄉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20-0216【梨理人農村工作室】徐振捷
Corena

當農村人口逐漸老化、外移,卻突然有一群年輕人進駐於此
這將會為這個社區帶來什麼樣的挑戰與改變呢?
原本小小梨村上空,諾大藍天中出現的幾幕突兀白煙
跟空氣裡瀰漫著刺鼻氣味,是他們社區裡的生活日常
不過,因為「大專洄游農村計畫」改變了這小小社區的生態
在一群青年來到仁里社區後,解決了燃燒廢棄嫁接梨枝的廢氣汙染問題
從觀察、發現、行動,到解決問題,廢棄的梨枝化身為「梨煙筆」
徐振捷帶著夥伴一同回收梨枝跟廢棄物,再賦予他們新生命
也將自己對這片土地與環境的關心,傳達到社區
帶領仁里社區的每個人,認同這樣的理念,讓農村更加美麗
關於「梨理人農村工作室」停止燃燒 ! 打造梨想生活的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20-0209【叁捌地方生活】邱承漢
Corena

你是否還記得,成長記憶裡最美的曾經是什麼
直到現在,依然令你回味不已,想把它留下來
和許多南部的孩子一樣,畢業以後的承漢,來到台北打拼
原以為生活就是如此日復一日,在金融業工作,直到老死
直到有一天,他與再造的老屋相遇
這讓他想起高雄老家,外婆的那間老厝
承漢為了不讓曾經化為曾經,決定回到鹽埕
把外婆的新娘禮服店,化為記憶中擁有往日美好的旅居空間
從田野調查,到老屋改造、經營,帶大家在這裡體驗深度旅遊等
期待將叁捌與鹽埕的歷史繼續譜寫下去
關於「叁捌地方生活」承漢的返鄉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20-0202【元泰竹藝社】林家宏
Corena

關於竹子與相關竹製品,你的第一印象會是什麼?
是竹子做的家具、存錢筒,又或是單純的竹子藝術品呢?
其實竹子也可以很不一樣,尤其在環保意識抬頭的現在
它翻轉的不只有環境,還有你我的生活跟土地
回到家鄉繼承父業的家宏,感知竹業的泡沫化
開始思考如何改變這樣的生態與面向
於是從觀察、發現、嘗試的過程中,不斷尋找機會
而這支「竹牙刷」,就是他期待改變竹業困境的開端
從竹子的種類到塗料,還有選擇製作的產品
一心一意如日本職人般的,專心做好一支完美竹牙刷
家宏更帶著小鎮上的人們,一同為地方尋找新出路
期待讓更多人看見、聽見竹山,還有竹子的美好
關於「元泰竹藝社」家宏的返鄉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20-0126【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黃雅聖
Corena

如果選擇回到家鄉,您期待自己為這片土地種下的是什麼?
在台南有一群致力於偏鄉教育的年輕人,為孩子種下的是未來
雅聖從原本平凡無奇的生活,踏入國小擔任代課老師帶課輔班
過程中,他的人生逐漸開始走入不一樣的劇本
他讓原本的課業輔導,不只是單純教育孩子學校裡的功課
而是一步又一步的陪伴他們,在讀書的學習路上,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方式
它們將教育結合農產業變成課程,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孩子
於是「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成立了
他們想做的,就是把臺灣的『璞玉』一起用教育雕琢
更多關於「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帶著孩子一起學習、合作、成長的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輪轉,什麼是你最懷念的滋味
對文軒來說,能打著赤腳在田埂上盡情奔跑
與金黃色的稻田共舞就是心裡最美好的幸福
還在台中曾歷經九二一天搖地動的那晚,讓他有感於生命的無常
於是選擇帶著孩子一同返鄉,一起在他童年記憶裡的單純與快樂中成長
從捲起褲管,到拔草、整地、培育秧苗,學著種田的基本工
十幾年來,文軒雖然忙碌,卻過得相當充實
這返璞歸真的生活,讓他的每一步都感到踏實
而他也用愛和堅持,期待能留下更多人
一起交織成一曲,生生不息的有機田園樂章
關於「魏文軒米舖」文軒返鄉來『停、看、留』的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20-0112【鼓笠合作社】夏秀慧
Corena

「放伴(台語)」是早期農村社會裡,最具人情與互助的關係
也展現人們對土地的情感,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就像「鼓笠合作社」的開端,由六位喜愛農村的年輕人共同創立
從2012年的礦泉水爭農地事件,看見台灣農業的問題,而有所行動
2013年他們學習種稻,將農友視為田間老師,開始住進農村
接著慢慢將埔里的水稻文化維持並推廣出去
讓團隊在農村形成一股青年網絡的力量
將「放伴(台語)」的互助合作精神,在農村繼續實踐
期待為他們所處的這塊土地,走向更美好與友善的未來
更多關於「鼓笠合作社」這群青年的「放伴(台語)」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20-0105【翊豐健康魚菜共生農場】黃振瑋
Corena

除了坐在辦公桌前,終日焦頭爛額在實驗室與辦公室兩頭跑
如果哪天你累了,是否還記得當初的理想與興趣
而你,會選擇繼續坐在辦公桌前作夢,又或是另闢一條新的人生大道
在桃園觀音鄉,這裡有個魚菜共生的農場
農場主人以魚菜共生的方式,打造自己的逐夢天地
從魚蝦的飼養到發現魚菜共生的農法,與產出健康的魚菜
讓他將滿腹的心得與想法,在辭掉工作後開始行動、實踐
從普通上班族,回到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農漁養殖生活
夫妻倆從城市回到鄉村,就此展開自己的魚菜共生大門
關於「翊豐健康魚菜共生農場」年輕夫婦的返鄉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19-1222【小瓢蟲有機農場】巫居訓
Corena

蟲鳴、鳥叫、蛙啼,在這座東勢山谷的農場裡,不斷迴響
這裡有著最天然的生態,與各式各樣的生物蹤跡
時而是大螳螂在絲瓜上等著獵食,偶爾則會有大蜘蛛張網在葉菜間
這座農場地處東勢水源豐富、土壤肥沃的區域,非常適合種植各式各樣的蔬果
而這裡,也是農場主人-巫家兄弟的逐夢天地
隨著四季變換,以友善大地的方式耕種,帶著大家一同貼近大自然
本著與大自然共生共存的本質,構築這一甲的有機夢
期待給每位愛鄉、愛土、友善環境的人們最好的有機蔬果
關於「小瓢蟲有機農場」巫家兄弟的返鄉故事
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19-1215【桑天牛農場的無花果園】藍昭文
Corena

聽過無花果,也品嘗過新鮮的無花果嗎?
它可是歷經五千年歷史,從古埃及文物裡,就曾出現的果樹
它的口感柔軟多汁、味道清爽帶甜,外皮總帶著青果味
位在台中神岡這片「桑天牛農場的無花果園」
可是由兩位返鄉後的農場主人,所建立的小小王國
兩人在決定開啟這片農業藍海前,是完全跟務農八竿子打不著的門外漢
選擇承接父業,返鄉種田,與夥伴摸索、試種無花果的他們
曾歷經一次又一次收成的歸零,從桑天牛的警示到颱風來襲的挫折
這些大自然給予的教誨,都讓他們謙卑領受,更決心不斷堅持下去
關於「桑天牛農場的無花果園」兩位農場主人的返鄉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19-1208【橘Sir's】邱俊瑋
Corena

一顆橘子若要收成,需要多久時間?還要多細心的去照料呢?
如果作物、植物可以聽得懂人話,而我們也聽得懂土地的聲音
那麼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呢?在回鄉務農後的橘Sir's─邱俊瑋
因有感於農藥對自身健康的傷害,開始決定走自己的路
打破以往傳統種植柑橘的方式,以友善農法,與大自然共存
俊瑋從親身與果樹的互動、對話,到譜出充滿溫度的農耕哲學
讓他的橘子園跟別人非常不一樣
在這裡有許多鳥類、松鼠、蟲鳴、蛙叫,與橘子園共生共存
因為懂得與大自然分享,這裡的生態豐富,果園也生氣蓬勃、結實累累
關於「橘Sir's─邱俊瑋」回到家鄉以友善農法種下美好橘子園的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19-1201【鳳梨王子】楊宇帆
Corena

春夏之際,微酸帶些甜蜜
她的名字叫鳳梨,我說,那是一種 愛情
說到台南關廟,你第一個想到的會是什麼?
是關廟麵嗎?又或是...鳳梨!!
是誰回到這裡賣著這樣的浪漫卻又甜蜜的負擔
75年次的楊宇凡,人稱鳳梨王子
因為一篇文章《親愛的英九,聽我說說話,好嗎?》,一炮而紅
每個返鄉務農的青年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理想
選擇回到家鄉,再將阿公過世後就荒廢的鳳梨園重啟
這位鳳梨王子的鳳梨非常不簡單
江湖傳言「如果收到5包鳳梨王子的鳳梨乾,一個轉身會只剩2包!」
還有傳說「把鳳梨王子的鳳梨乾送給朋友,會害朋友鬧家庭革命!」
關於「鳳梨王子-楊宇凡」與鳳梨穩定交往中的故事
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19-1117【洪雅書房】余國信
Corena

十幾年來的堅持與不妥協,誰說開書店就只能賣書
儘管「洪雅書房」只有10坪左右的空間,卻孕育滿是嘉義與地方的人文理念
書店主人-國信,因為這家書店,改變一個地方的文化氣味、帶動文化活動
還串連起地方的力量,讓這裡呈現滿是有意思的人文地方風景
開書店以後,他開始往自己長期熱愛的文化資產與環境生態出發
將自己的獨立書店定位是「南台灣最活躍的社運書店」!
從文化保存運動,到關心社會人文,跟許多與環境、農業相關議題的講座
以行動帶著更多人一同聽見、看見,一起動起來,去關心這片土地
就是期待能讓自己的家鄉、土地、地方變得更加美好
關於「洪雅書房─余國信」來到嘉義這塊土地開啟一家書店的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19-1110【耕山農創】邱星崴
Corena

南庄,對你來說有著什麼樣的風景與印象呢?
南庄老街、桂花巷、向天湖、五月雪-油桐花......
在長大了以後,回到家鄉,你可曾發現自己的家鄉有了什麼改變?
一如許多苗栗遊子的宿命,當星崴在外地求學後,再重回家鄉後,赫然發現
童年記憶中的美好,正在逐漸消失,山上滿是別墅,河床也被挖走許多砂石
為了重拾家鄉以往的美好,星崴與一群夥伴決定「把山種回來」
從租田耕作休耕的農地、協助傳承在地的技藝,到成立自救會對抗土地徵收等事務
還帶領來到南庄的人們,深入了解南庄,期待讓南庄的文化與產業不斷永續、創新
關於「耕山農創─邱星崴」與夥伴們一同返鄉的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19-1103【馬芝遴田野工作室】李漢鵬
Corena

對於「返鄉」,在每個人心中想做的事與志業各有不同
如果是你,可曾想過「返鄉」後的藍圖會是什麼?
選擇返鄉務農,回到家鄉-馬芝遴
對漢鵬來說,看著翠綠的稻子逐漸成長結穗、收成
還擁有一小塊簡單沒有農藥與化學肥料的農地
讓這裡成為小草、小動物與小昆蟲的庇護天堂
就是他目前最大的幸福
在馬芝遴這塊有著古地名,又充滿歷史文化的土地上
漢鵬除了在這裡種田,也挖掘歷史,守護地方重要的古蹟
務農對他來說,是童年記憶中與阿公阿嬤田間記憶,在他心中種下小小種子
挖掘歷史則是他成長過程中,重要的回憶與理想,尤其是每個匾額上的故事
從土地到環境,之於地方的文化、歷史
關於李漢鵬的「馬芝遴田野工作室」,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高山上、薄霧中朦朧的美,來到嘉義阿里山
除了搭小火車,到奮起湖走走,來個便當外
你可曾想過,與蝴蝶共舞,看清澈溪底魚兒水中游的情景
而當夜晚來臨時,你抬頭仰望的,就是美麗銀河
來到「山美」,就如同她的名字,像山一樣美
這些情景,都能真的一一呈現在你眼前
這裡的美,可以美得令你忘卻憂愁,在大自然間盡情呼吸
與高山相望,與綠水親近,感受前所未有的自在、快樂
在山美的他們,從20年前,開始擔綱生態保育的領頭羊
從復育鯝魚,到保護溪谷,這裡藏著他們無窮的生活寶藏與智慧
「山美」是他們的家,也是他們一直最想守護的地方
關於「山美部落」中,這些返鄉人的故事
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2019-1020【鹿港囝仔】張敬業
Corena

一曲《鹿港小鎮》曾唱出許多年輕人負笈北上的思鄉情結
也形塑許多人的鹿港想像,而你印象中的鹿港,是什麼樣子呢?
龍山寺、天后宮、九曲巷、十宜樓、牛舌餅、鳳眼糕
在鹿港,有一群從都市回到鄉下老家的「鹿港囝仔(台語)」
正為他們所愛的家鄉-鹿港,做出許多不一樣的改變
返鄉後的他們,從彎腰撿垃圾、跳池塘清淤泥、到守護古城鎮、辦活動
讓今秋藝術節一年比一年更不一樣,期待能為推廣在地文化藝術而努力
要讓鹿港不再只是一個尋找懷舊感的地方,而是透過它深厚的文化蘊底與藝術
讓地方的人們與空間產生新的連結,為鹿港添入更多創新價值與藝術想像
做這麼多,對這些年輕的鹿港囝仔(台語)而言
他們正努力的,就是開創一個理想中的美麗故鄉
關於「鹿港囝仔(台語)」們的返鄉故事,就讓我們一同繼續聽下去......
《Take Me Home返鄉巡迴列車》2019年7月起,每週日下午14:00播出。
本節目將帶聽眾像搭火車一般,一站又一站的抵達每個目的地,跟著我們的一起聽見那些返鄉人與地方的故事。
除了要介紹返鄉人,還要分享他正在做的事,以及他為了自己的家鄉和土地所帶來的文化與價值,進而推動社會與地方發展。希望引起更多人關心家鄉與土地上的大小事,除了聽見跟看見,也能用行動支持,去走訪這個社區或是地方,感受親切又溫暖的風土民情。
※ 本節目由古典音樂台企劃製作,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補助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