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時代:愛、希望、和平

歲末年終,接近感恩的11月,感謝我們都很平安、健康!儘管世界自疫情發生以來紛亂不已,但我們仍希望世界和平,不再有戰爭!從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6項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出發,聽見樂音中所提倡的和平與包容!11/15-11/25,古典音樂台邀請您,敬請準時鎖定收聽!

Showing 1 to 8 of 8 (1 Pages)

08-我們的時代:愛、希望、和平(古典音樂系列-04.邁克爾·提佩特-我們時代的孩子)

EMMA

邁克爾·提佩特-我們時代的孩子

從1939年9月3日宣戰這一天開始,邁克爾·提佩特便也開始展開創作他的新作品,一部全新的清唱劇《我們時代的孩子》。這部清唱劇是他對二次大戰時,法西斯主義席捲整個歐洲的回應,尤其是當時納粹德國所帶來的影響。

創作這部清唱劇時,邁克爾·提佩特參考了美國作家,也是民權運動家—詹姆斯·韋爾登·詹森所創作的《美國黑人精神之書》,藉此表達當時社會,對不同種族迫害,跟種族主義不公正的聲明。

1943年,他因為反戰拒絕服兵役被判入獄服刑數月。1966年,在二戰結束約十年左右,邁克爾·提佩特被授予騎士勳章。

07-我們的時代:愛、希望、和平(古典音樂系列-03.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葉欣

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

自由頌─柏林圍牆音樂會
貝多芬:D小調第9號交響曲
伯恩斯坦/指揮

每到年終,全球各地許多音樂廳都會響起貝多芬的「第9號交響曲」,期待世界和平,尤其是柏林圍牆倒下,伯恩斯坦指揮的貝多芬第九交響曲這場音樂會,極具代表性。

這首作品在告訴世界,人類就是手足,讓大家彼此放下成見,聯手為未來貢獻,在第1到第3樂章就像人們在黑暗中努力奮鬥的過程,經過重重困難,才能抵達第4樂章的美好未來。

1989年11月9日,分隔東西德的柏林圍牆「倒塌」,東德政府宣布鬆綁旅遊限制,當晚許多東柏林人湧至柏林圍牆邊。這一天,象徵分隔東西德長達28年的柏林圍牆「倒塌」。一個月後的耶誕節,已故美國作曲家兼指揮家伯恩斯坦當時率領東西兩德與英、美、法、蘇音樂家在柏林音樂廳演出,用以紀念德國分裂結束。

06-我們的時代:愛、希望、和平(古典音樂系列-02.弗蘭克·布里奇-鋼琴奏鳴曲 H. 160)

Corena

弗蘭克·布里奇-鋼琴奏鳴曲 H. 160

這首鋼琴奏鳴曲H.160,可說是英國作曲家弗蘭克·布里奇在創作生涯中的重大轉變,因為在這首創作之前,他的風格都是輕鬆,且令人容易理解的作品。

弗蘭克·布里奇會有這首奏鳴曲不是只想單純表達過去的那種祈求和平的象徵,而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和平、反戰表達,因為這場戰爭的影響與不安,促使他這位和平主義者表達反戰的心聲,而創作了這一曲象徵和平且有意義的鋼琴奏鳴曲。弗蘭克·布里奇的這首奏鳴曲是要獻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年輕作曲家歐內斯特·法拉爾(Ernest Farrar)。

弗蘭克·布里奇於1941年去世,當時的他還沒有機會看到自己國家,在下一次世界大戰中戰勝了德國,但在他將這份和平主義的理想傳給了他最著名的學生班傑明·布瑞頓。

05-我們的時代:愛、希望、和平(古典音樂系列-01.班傑明·布瑞頓-戰爭安魂曲)

張堯

班傑明·布瑞頓-戰爭安魂曲

《戰爭安魂曲》(War Requiem),Op. 66,是班傑明·布里頓1961年(1962年1月正式完成)為新建的考文垂大教堂(二戰中炸毀)創作的一部安魂曲,部分歌詞為拉丁文,部分為威爾弗雷德·歐文的詩。

《戰爭安魂曲》是一首包含獨唱、合唱、童聲合唱與管絃樂團的大型作品,為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幸罹難的亡者,並且在重建科芬特里大教堂時的委託創作。它是布瑞頓最大的合唱作品,也可以說是他畢生最後的代表作,不但氣勢磅礡,旋律更感人肺腑。

04-我們的時代:愛、希望、和平(西洋老歌系列-04.Knocking on heaven's door)

EMMA

Knocking on heaven's door

在歐美反戰歌曲中,有民謠之父之稱的鮑伯狄倫Bob Dylan創作的〈Knocking on heaven's door〉,這首歌是1973年為電影比利小子所創作的插曲,這首歌曾被許多大牌歌星翻唱,像邦喬飛Bon jovi、槍與玫瑰Guns N' Rose,艾瑞克克萊普頓Eric Clapton,艾薇兒拉維尼Avril Lavigne等。

關於這首歌曲是否跟反戰有關?可根據當時的歷史背景做連結,當年的美國正一場接一場的戰爭發生,令國人開始相當厭倦,因為這些戰爭並不是為了保衛自己國家所戰的。從那句"Knock,Knock,Knocking on heaven's door"你就能體會到,這首歌是那麼地真摯、那麼地感人。

在那二、三十年間,有一堆創作反對政府、反對戰爭、反對暴力的歌曲,都有一定的訴求與願望,因此有不少先軀者就是以此為出發點,站出來跟美國人民同一個陣線,表示自己的思想,表達出和平的想法,也是很多反戰團體跟人權民主組織,很愛用引用的一首歌曲。

03-我們的時代:愛、希望、和平(西洋老歌系列-03.Imagine)

葉欣

Imagine

《Imagine(想像)》是披頭四主唱約翰藍儂創作並演奏的歌曲,這是他獨唱生涯最佳銷售單曲。約翰藍儂不僅是傳奇搖滾詩人,更是和平與社會運動的精神領袖。這首歌對世界的影響深遠,更被《滾石雜誌》形容是「藍儂送給這個世界最棒的音樂禮物」。

這首歌的歌詞鼓勵聽眾去想像一個沒有宗教派別、國界造成的戰火與隔閡的世界,並且討論了人們生活在更少物質財富世界的可能性。道出他對人類處境的關懷與理想—一個不因國族主義、不因宗教信仰而分裂的世界,一個沒有貪婪和殺戮的世界。

現在的各種反戰祈福場合常會聽到約翰·藍儂的〈Imagine〉。〈Imagine〉是希望有一天,人們不再分種族、宗教、國家等立場。彼此間相互尊重及合作,打造出一個更好的世界。

02-我們的時代:愛、希望、和平(西洋老歌系列-02.Heal the World)

Corena

Heal the World

Heal the World是已故流行天王麥可傑克森的專輯《Dangerous》中的一首歌,創作於1991年。麥可生前曾向歌迷與粉絲表示,該曲是他最自豪的作品之一。本曲的影片是麥可少數幾個不以歌手本人為主角的影片之一。麥可還建立同名的慈善組織,該組織致力於改善兒童的生活水平,以及培養兒童的互助精神。

Heal the world(拯救世界)被喻為是“世界上最動聽的歌曲”是首呼喚世界和平的歌曲,歌詞倡導人們保護和珍惜我們的環境,讓戰爭遠離,世界和平,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個地方,那就是愛,讓我們營造一個沒有戰爭、沒有荒地,生機勃勃,到處充滿了溫暖和歡樂。

01-我們的時代:愛、希望、和平(西洋老歌系列-01.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張堯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什麼時候,人們才會學到因為貪婪的開戰,而自食惡果的教訓?儘管,過去的歷史不斷重複,反戰聲響不斷響起,也不曾停過!

1956年,美國極具傳奇性的民歌手彼德‧席格(Pete Seeger,b.1919)創作這首反戰歌曲「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靈感源自烏克蘭民謠,描述俄國小說〈靜靜的頓河〉中,20世紀初的哥薩克村莊年輕人要上戰場去,而這些年輕人的妻子只能無奈地唱著這首民謠,當作搖籃曲哄孩子入睡。

席格反對侵略、戰爭,尤其是看著二次大戰和朝鮮戰爭的爆發,於是將原本民謠中所唱的歌詞”蘆葦”改成”花兒”,而這首反戰歌曲就猶如在唱著美國青年的命運,也跟當時的哥薩克年輕人一樣,命中註定要去打仗,是否能平安歸來?生死無人知。

然而,直至今日,戰爭卻始終不斷地一再發生,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又得被送到戰場上!席格以溫和的方式傳遞戰爭周而復始的荒謬,和反戰訊息,深切地期盼世人能夠從中省思,世界一定要和平!

一份平安,是接近歲末年終最好的祝福
感謝在這平淡的日常間,我們都仍好好努力的生活著

儘管這世界自疫情爆發以來,仍是如此不平靜,但我們也終於走到了,逐漸趨緩、解封的日子。然而,疫情長時間的影響下,全球經濟大受打擊,再加上烏俄戰爭爆發,使得全球局勢變得相當不穩定,也讓種種關於人權、公平、正義的漏洞,一一浮上檯面,更顯得必須實踐SDGs第16項永續目標:「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的迫切與重要性。

在充滿感恩的11月裡,讓我們一同隨著期許世界和平、反戰的樂音與歌聲中,聽見過往的歷史教訓,消彌世界的動盪、不安、恐懼,也盼望世人能從中省思,世界一定要和平!讓我們的時代,在未來的世世代代,充滿愛、希望、和平!

11/15-11/25,每週二到五「我們的時代:愛、希望、和平」特別節目
一同在樂音與歌唱中,聽見SDGs第16項永續目標: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第一週 (11/15-11/18) 西洋老歌中的和平、反戰

那些花兒都到哪去了呢?

眼看著二戰與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民歌手Peter Segal寫下了這首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以溫和的方式傳遞戰爭從過去發生以來的周而復始,期盼人們能夠從中記取教訓,讓世界不再有戰爭。

Michael Jackson長久以來都對這世界充滿了愛

從為了援助非洲,而與Lionel Richie共同譜寫的合唱歌曲We Are The World,到創作這首被喻為是世界上最動聽的歌曲Heal The World,並創立同名慈善組織,透過這首歌Heal The World,Michael Jackson進一步表達出人們只要能夠改變自己,就能夠讓這世界逐漸和平。

你能想像一個不再分種族、宗教、國家等立場的世界嗎?

John Lennon所創作的Imagine背景,正是處於越戰當下,反戰聲浪在美國不斷開花!Imagine道出對人類處境的關懷與理想,一個不因國族主義、不因宗教信仰而分裂的世界,一個沒有貪婪和殺戮的世界,就是希望有一天,人們能夠相互尊重及合作,打造出一個更好的世界。

敲、敲、敲,敲開通往天堂的大門!

雖然這首Knocking On Heaven's Door的創作是為了當年的電影比利小子所寫的,但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卻充滿反戰意味!這首歌的原創與原唱,是由民謠之父Bob Dylan所作的,而他的作品,除了這首常被翻唱外,他也創作許多當時提出反戰立場的抗議歌謠,現在每首都是經典。


第二週 (11/22-11/25) 古典音樂中的和平、反戰

二戰下被炸毀的一座教堂,終於重建了

班傑明·布瑞頓的戰爭安魂曲,不只是為新建的考文垂大教堂所創作,更是為了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不幸罹難的亡者,這是首包含獨唱、合唱、童聲合唱,與管絃樂團的大型作品,也是他畢生最後的代表作。

如果認識的人在戰爭中喪生了,你會怎麼想?

弗蘭克·布里奇的鋼琴奏鳴曲H.160,表達了他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反戰,與和平的倡議,更把這首曲子獻給在一戰中喪生的年輕作曲家-歐內斯特·法拉爾,而他的反戰理想、和平主義更影響了他最有名的學生班傑明·布瑞頓。

柏林圍牆倒下後,貝多芬第九號交響曲隨之響起

1989年的這一天,是所有愛好和平的人們難忘且值得紀念的日子,伯恩斯坦將交響曲詩詞中的快樂,改為自由!象徵分隔東西德28年的柏林圍牆「倒塌」了,而人們終於在這首交響曲的祝福下,一同迎向新時代,奔向自由!

還記得嗎?當時二戰,法西斯主義席捲歐洲,納粹德國肆起

邁克爾·提佩特創作了一部清唱劇:我們時代的孩子,提出他身為和平主義者的反戰之聲,而這部作品的創作背景,源自於納粹第一次以種族為由,對猶太人的迫害,表達人類對待人類的不人道,期盼人們有所反思、反戰,追求和平。


11月15號到25號,每週二到五「我們的時代:愛、希望、和平」特別節目

與古典音樂台一同在樂音與歌唱中,聽見SDGs第16項目標-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