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之聲‧拉赫曼尼諾夫

保守卻浪漫,在充滿不和諧實驗性音樂的20世紀樂壇,更顯得動人,一同在4月聽見「拉赫曼尼諾夫150歲冥誕」特別節目,04/03-04/13,古典音樂台邀請您,敬請準時鎖定收聽!

Showing 1 to 8 of 8 (1 Pages)

電影中常聽見的拉赫曼尼諾夫-02

Corena

Rachmaninoff - 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 Op.43

說道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在電影中最經典的運用,莫過於《似曾相識》(Somewhere in Time)了,在電影中約定、熱情、回憶和醒悟的轉折,皆出現《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作為主題運用,為拉赫曼尼諾夫作品在電影配樂中不可不提的經典之作。

Rachmaninoff - Prelude in C sharp minor, Op.3, No.2

19歲時,拉赫曼尼諾夫編寫了著名的《升c小調鋼琴前奏曲》,此曲小品曾經出現在經典義大利電影片段─《寂寞鋼琴師》中音樂學院教授在入學考試聽完盧卡彈奏巴赫作品後,指定彈奏《升c小調鋼琴前奏曲》考試的片段。

拉赫曼尼諾夫個人特質-02

EMMA

浪漫旋律源源不絕

如果你喜愛浪漫的音樂,又想要找首鋼琴協奏曲來入門古典音樂,選這首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準沒錯!整首作品如夢如幻,又帶著些深沉內省的憂鬱,經過峰迴路轉,情緒堆疊,最後又邁向凱旋的勝利,就如同拉赫曼尼諾夫克服了內心憂鬱!

地球表面上最難的曲子

1909年36歲的拉赫曼尼諾夫應邀到美國舉行音樂會,為了讓這趟演出有一首重量級的曲目,拉赫曼尼諾夫寫了第三號鋼琴協奏曲,這首曲子難度之高,被譽為是「地球表面上最難的曲子」,還曾把一位鋼琴家大衛赫夫考搞得精神衰弱!

二十世紀偉大鋼琴家

拉赫曼尼諾夫除了是作曲家,也是鋼琴演奏家,特別是在他45歲時,因為俄國革命,時局動盪移居美國之後,幾乎就是以鋼琴家的身分在樂壇發展,少有新創作發表。拉赫曼尼諾夫相當慎重地看待自己的演出,他仔細研究樂譜,特別擅長表現旋律性,即使演出時肢體僵直,幾乎動也不動,卻能演奏出讓人感人落淚的音樂。

愚人節出生的冷面笑匠

拉赫曼尼諾夫是在愚人節出生的!他其實也是個冷面笑匠!話說有次拉赫曼尼諾夫與小提琴大師克萊斯勒一起合作音樂會,當克萊斯勒正忘我地在台上拉琴時,突然一陣恍神,忘了自己拉到哪裡,於是克萊斯勒一邊演奏,一邊靠近拉赫曼尼諾夫說:「我們到哪裡啦?」拉赫曼尼諾夫則是一邊彈著琴,一邊冷冷地說:「我們?我們在卡內基音樂廳啊!」

保守無罪,浪漫有理

拉赫曼尼諾夫的音樂,曾經被廿世紀初的樂評家大肆批評,認為他的旋律太過濫情,但是正因為他保守卻浪漫的風格,在充滿不和諧實驗性音樂的二十世紀樂壇,顯得動人,為大眾所喜愛,直到現在的音樂會中,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仍然經常被演奏,甚至在電影電視中也不時會出現。

拉赫曼尼諾夫的遺憾-始終回不去的故土

張堯

不少文人墨客如大仲馬、雨果、馬克吐溫等人都對瑞士琉森湖一帶的山輝川媚所傾倒。不過他們僅在此地作短暫停留。能夠和琉森湖結下長久不解之緣者,則是拉赫曼尼諾夫。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沙皇被推翻,拉赫曼尼諾夫為免遭受迫害,他帶著妻女遠走他鄉,從此巡迴歐美各國演出,以養家糊口。流亡海外,國破家亡的憂患意識,離鄉背井的無奈悲慟,加上長期為生活奔波的勞累困頓,令拉赫曼尼諾夫心力交瘁。

由於演出大受樂迷歡迎,經濟狀況逐漸寬裕,拉赫曼尼諾夫夫婦在琉森湖畔購買了一塊地並蓋了一棟房子,名命為Villa Senar,屋內家居陳設仿照伊雲諾夫卡舊居。他在此寫下了《第三號交響曲》和《帕格尼尼狂想曲》。

從1917年流亡海外,到1943年辭世的二十多年,令他魂牽夢縈的始終是俄國家鄉。1939年,二次大戰烽火燃燒歐洲大陸,拉赫曼尼諾夫舉家定居美國。1943年,他因病辭世,家人將他安葬美國。原本他的遺願是落葬於琉森湖湖畔,但由於歐洲受戰火影響而未能遂意。

拉赫曼尼諾夫一生的貴人們

葉欣

拉赫曼尼諾夫一生的貴人們
命運看似一連串巧合,實際卻以環環相扣的精巧人事物所構成。拉赫曼尼諾夫不凡的一生,周邊親友們扮演著支持拉氏成為偉大音樂家的關鍵人物。

一位女家庭教師
年幼時期充滿音樂氣氛的家庭,一位女家庭教師不經意的成為拉赫曼尼諾夫走向音樂人生的第一位貴人。陪伴年幼的他在家時,發現他的音樂天賦,而把這秘密跟他媽媽說,就此開始他的學琴之路。

表哥亞歷山大.席洛悌(Alexander Siloti
少年拉赫曼尼諾夫進入聖彼得堡音樂院就讀時期,家中生變,他開始叛逆且放縱自己的學習。當無助的母親發現拉赫曼尼諾夫的脫序,而她有可能會誤了拉赫曼尼諾夫一身才華,當時僅能求助拉赫曼尼諾夫的表哥亞歷山大.席洛悌。

尼古拉.慈威雷夫(Nikolai Zverev
在莫斯科音樂院任教的尼古拉.慈威雷夫(Nikolai Zverev)是表哥席洛悌過去的老師。那年拉赫曼尼諾夫是慈威雷夫家中接受的三位學生之一,孩子們不需支付慈威雷夫任何費用,除此之外,他還長期供應孩子們所必須不斷聆賞音樂會票券等娛樂開銷。

心理醫生尼可萊.達爾
在第一號交響曲慘遭滑鐵盧之後,拉赫曼尼諾夫無力工作。1897年是他創作最低潮、提不起勁的時候,心急如焚的親友說服他接受心理醫生尼可萊.達爾協助。達爾醫生是位內科醫生,也是位業餘大提琴手,畢業之後逐漸對於法國剛發展的催眠治療產生興趣,進而奉獻在這方法學上。療程的特殊成效顯現在他與倫敦承諾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上,首演有著巨大的成功。這首作品則獻給達爾醫生。

最重要的生命伴侶—娜塔莎(Natalja Satina
娜塔莎是拉赫曼尼諾夫最重要的生命伴侶。無微不至照顧音樂家身心靈,全心投入於「造就偉大音樂家」的女性,有著超乎一般女性的堅毅與遠見,身為偉大音樂家之妻,獨立是必要,孤獨也屬必然。正如拉赫曼尼諾夫曾坦言,他已將人生中所有的心力投注於音樂,此番追求,再給他下輩子,也不足夠。因此,至情至義的音樂家,對於娜塔莎的感激與尊敬之情,早已凌駕於人世間男女情愛的重量。

電影中常聽見的拉赫曼尼諾夫-01

Corena

Rachmaninoff - Piano Concerto No. 2 in C minor, Op. 18

拉赫曼尼諾夫創作的《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在電影產業也廣受歡迎,從好萊塢電影產業起飛時期作品《相見恨晚》開始,到日本電影《交響情人夢》、韓國電影《我的小小鋼琴家》甚至《蜘蛛人Ⅲ》等,與法國電影《天才樂手行不行》,都能聽到其蹤影。

Rachmaninoff -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 Op. 30

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號鋼琴協奏曲》在電影中也有過不少次的亮眼出現,不只出現於《不可能的任務》中,早在1998年榮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影帝等多項大獎的電影《鋼琴師》(Shine)後,早已成為家喻戶曉的配樂名曲之一。

拉赫曼尼諾夫個人特質-01

EMMA

NBA球員身材

拉赫曼尼諾夫,是古典音樂界的巨人-192公分高的籃球員高大身材,還擁有一雙如巨人的大手,不但力道充沛又可以輕鬆跨越十二度音程,因此,他所寫的鋼琴曲,每一首都挑戰鋼琴家的能力,讓鋼琴家又愛又恨。

獨特浪漫旋律魅力

拉赫曼尼諾夫的創作承襲十九世紀的俄國,有俄羅斯國民樂派的豪邁,也有專屬於他個人的浪漫風格。

囚犯?!苦瓜臉?!

拉赫曼尼諾夫柔情萬千的音樂,和他的外型可說是有極大的反差。他的外表冷酷嚴肅,臉頰消瘦布滿皺紋,走路駝著背,一副鬱鬱寡歡的模樣。

憂鬱的童年

拉赫曼尼諾夫從小出身於貴族家庭,在他成年後個性執拗、嚴肅、沉默寡言,鬱鬱寡歡和悲觀傾向,也許和他的童年經驗有關。拉赫曼尼諾夫小時候,他的父親胡亂揮霍又愛賭博,甚至還典當家產,不顧妻子和小孩,使得家道中落。

精神衰弱的陰霾

拉赫曼尼諾夫24歲時,發表他的第一號交響曲,結果一敗塗地。其實並不是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有多糟糕,而是因為作品首演當天的指揮葛拉祖諾夫,不但沒好好準備,甚至在演出前喝醉酒,才使得作品發表一塌糊塗。原本就容易憂鬱脆弱的拉赫曼尼諾夫就因為這樣,得了嚴重的精神衰弱症,長達三年的時間無法作曲,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

催眠治療完成美妙音樂

後來,他求助心理治療師—尼可萊·達爾博士的催眠療法,治療期間,每天拉赫曼尼諾夫都要坐在漆黑的房間內,聽達爾博士不停重複說:「你將開始創作協奏曲…你會寫得很順利…你的協奏曲將會是最好的…」果然,在治療結束後,完成了著名的「第二鋼琴協奏曲!」

拉赫曼尼諾夫為大提琴與鋼琴所作的奏鳴曲

張堯

拉赫曼尼諾夫為大提琴與鋼琴所做的奏鳴曲

拉赫曼尼諾夫在1901年的夏天完成了他唯一一首為大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這首曲子不僅是他本人,同時也是大提琴奏鳴曲之中的傑作之一。本曲是拉赫曼尼諾夫在《C小調第二號鋼琴協奏曲》大為成功之後完成,為他最具創作力的巔峰時期;每一樂章都強烈地表現著作曲者深沉而悲傷的個性。

拉赫曼尼諾夫

葉欣

拉赫曼尼諾夫

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曼尼諾夫,1873年4月1日-1943年3月28日)是一位出生於俄國的作曲家、指揮家及鋼琴演奏家,1943年臨終前入美國籍。拉氏是20世紀最偉大的作曲家和鋼琴家之一。他的作品甚富俄國色彩,充滿激情、旋律優美,其鋼琴作品更是以難度見稱。

承襲十九世紀俄羅斯國民樂派的豪邁
又有著個人風格的浪漫,美麗與哀愁

在電影及電視,總有他的樂音旋律出現
帶你聽見,這世界的色彩、人性的勾勒

拉赫曼尼諾夫150歲冥誕」紀念特別節目
04/03-04/13,每週一到四,一同打開雙耳

聽見「浪漫之聲‧拉赫曼尼諾夫


4月3日到4月13日,每週一到週四

拉赫曼尼諾夫150歲冥誕」紀念特別節目

一同與古典音樂台聽見「浪漫之聲‧拉赫曼尼諾夫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