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單元

曲式單元將簡單介紹各曲式特徵,讓您輕鬆了解。

Showing 1 to 9 of 9 (1 Pages)

什麼是藝術歌曲 (Art Song)

節目部

所謂「藝術歌曲 (art song)」,指的是結合音樂與詩的創作。通常一提到「藝術歌曲」,大多數人最先聯想到的,大概就是舒伯特 (Franz Schubert, 1797-1828)了。舒伯特一生共寫了超過六百首的藝術歌曲,而在舒伯特以前,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也都曾創作過,然而,藝術歌曲的發展卻是到了舒伯特才建立了明確的形式。此一藝術歌曲的傳統,由舒曼 (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810-1856)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沃爾夫 (Hugo Wolf, 1860-1903)承續下去,並延續到二十世紀的理查.理查‧史特勞斯 (Richard Strauss, 1864-1949)馬勒 (Gustav Mahler, 1860-1911)

藝術歌曲的傳統與德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在其他國家,也有一些相類似的歌曲形式,比較著名的作曲家如法國的佛瑞 (Gabriel Fauré, 1845-1924)德布西 (Achille-Claude Debussy, 1862-1918)、普朗克 (Max Planck, 1858-1947),和俄羅斯的穆索斯基 (Modest Mussorgsky, 1839-1881)。而在台灣,也有不少作曲家寫作過藝術歌曲,較為人熟悉的,就是趙元任 (1892-1982)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透過藝術歌曲,人們可以同時欣賞詩與音樂結合的和諧之美。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撰寫編輯

 

什麼是組曲 (Suite)

節目部

所謂「組曲(Suite)」,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由多首曲子所共同組合而成的樂曲形式,起源於17世紀的法國。早期的組曲,多是由幾種不同風格的舞曲所組成,較常被採用的舞曲有德國的阿勒曼舞曲(allemande)、法國的庫朗舞曲(courante)、西班牙的薩拉邦舞曲(sarabande)和英國的吉格舞曲(gigue)等。這種由舞曲所構成的組曲,在巴洛克時期達到創作高峰,而在當時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巴哈 (Johann Sebastian Bach, 1685-1750)了。


然而,到了17世紀以後,組曲被認為是一種過時的老舊曲式,很少有人再以組曲形式創作了。直到19世紀,組曲才又重新流行起來,但那時的組曲已經演變成為現代組曲,它的組成內容不再只限於舞曲形式,人們也開始以各種更自由的手法來創作組曲,而在樂章的數目上也是自由的,只是最少得有兩個樂章,最多甚至可達二、三十個,在調性上也可以改變。


音樂史上有許多著名的「組曲」,例如韓德爾 (G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的〈皇家煙火組曲〉〈水上音樂組曲〉、阿爾班尼士 (Isaac Albeniz, 1860-1909)的〈西班牙組曲〉、霍爾斯特 (Gustav Holst, 1874-1934)的〈行星組曲〉,以及拉威爾 (Maurice Ravel, 1875-1937)的〈鵝媽媽組曲〉等。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撰寫編輯

什麼是交響曲 (Symphony)

節目部

提到交響曲(Symphony),人們通常會想起有「交響曲之父」之稱的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而早在海頓建立交響曲的標準典範之前,巴洛克時期的「管弦樂組曲」及「大協奏曲」,則可說是「古典交響曲」的前身。

所謂的「古典交響曲」,通常是由四個樂章所組成,不過也有例外,例如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第六號交響曲〈田園〉就有五個樂章。通常交響曲的第一樂章,是全曲的思想核心,其音樂特點是快速與活潑的;而交響曲的第二樂章則緩慢而抒情,突顯出人們的情感和內心的體驗,最迷人的旋律通常就出現在這個樂章;交響曲的第三樂章則速度中快,具舞蹈性,常以小步舞曲或詼諧曲為基礎;而交響曲的最後一個樂章,在節奏上非常快速,是全曲的結局,通常也具有肯定的特質。

交響曲在古典時期的海頓、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及貝多芬的經營下,發展出其音樂的獨特性。而在浪漫樂派的音樂家們不斷地耕耘與努力下,交響曲變得更能夠表達出作曲家的內在感情。交響曲所呈現出來的感性特質,是作曲家們將深邃的內在情感轉化的結果,透過演出者的能量,將其推向高峰。

 

※本文由古典音樂台撰寫編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