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家鄉味

9月,是德佛札克180歲冥誕紀念,而他第九號交響曲中的第二樂章—念故鄉,在接近中秋佳節的日子裡,總讓人特別想家,9/6-9/23讓我們一同「尋找家鄉味」,從音樂、美食,以及跟月亮有關的歌劇,回到心中最溫暖的家。

Showing 1 to 12 of 12 (1 Pages)

12.循著月娘的腳步-月亮歌劇系列-貝里尼-諾瑪

張堯

《諾瑪》(Norma),是義大利作曲家貝里尼的一部著名歌劇作品,貝利尼一生共寫了10齣歌劇,而這部1831年的創作《諾瑪》,可說是他當中的最高傑作。《諾瑪》作為一部表現女主角英雄式的義大利歌劇,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但歷來演出甚少,因為隨著美聲唱法不斷發展,諾瑪這個角色對女高音的要求非常高,不僅要具備紮實的聲樂技巧,還要有能連續唱上一個多小時的體力,而劇中諾瑪對著月亮演唱《聖潔的女神》,是貝里尼在歌劇中屈指的名曲。

11.循著月娘的腳步-月亮歌劇系列-德佛札克-露莎卡

葉欣

《露莎卡 (Rusalka)》是捷克作曲家德佛札克所作的歌劇,劇本由詩人克瓦皮爾創作,整部作品在1899年完成,劇情有點近似美人魚的童話故事。但在斯拉夫的神話中,露莎卡是個住在湖河中的水精靈,因為愛上人間的王子,露莎卡在皎潔月光下的森林湖畔,對著月亮歌唱,希望月亮能將她的愛意傳遞給王子,而這一曲「月亮之歌」常常受到許多聲樂家青睞、演唱,詞曲中所傳遞的思念綿綿,動人心絃,至今仍傳唱不已,也流露出德佛札克對音樂及生命的熱愛。

10.循著月娘的腳步-月亮歌劇系列-卡爾奧福-月亮

Corena

這部歌劇《月亮》是德國知名音樂教育家與作曲家卡爾奧福所寫的作品,改編自格林兄童話的「偷月亮」傳說,整部作品有點像是兒童音樂話劇,劇情常以口述或對話的方式進行,當中穿插音樂。這是當時44歲作曲家卡爾奧福的返樸歸真之作,他將自己記憶中的孩童時光融入,像一面說著床邊故事,一面融入地球科學課般,期盼以此傳遞人本主義的教育精神。

09.循著月娘的腳步-月亮歌劇系列-海頓-月亮的世界

EMMA

從古至今,人們對月亮的想像從沒停過!在阿姆斯壯還沒登月前,月世界會是什麼模樣呢?1750年的巴洛克時期,海頓就創作了一部歌劇《月亮的世界》,描繪月亮上的奇幻世界。這部作品是海頓為兒子婚禮所作的,是一部科幻愛情喜劇,故事以望遠鏡為探索月亮的起點,訴說利用身處在月亮的謊言,成功讓相愛的兩人順利結為連理的故事,也延伸了當時人們對月亮的好奇與想像。

08.用食物找回家鄉-新住民系列

Corena

近年來,隨著東南亞移工與新住民的人口增多,台灣的鄉鎮巷弄間也多了許多南洋美食招牌,對新住民及外籍移工來說,能吃到家鄉美食,是種身心的雙重滋潤,而對喜歡嘗鮮的台灣人來說,則拓寬我們對異國美食新鮮、原味與酸辣的定義。像是越南的河粉、春捲、蔗蝦、法國麵包;泰國的冬陽功湯、烤香蕉、椰絲餅、青木瓜沙拉、芒果糯米飯、香蕉煎餅、泰式米粉湯、咖哩、炒粿條/炒河粉等,還有印尼的炒飯、沙嗲、巴東牛肉、沙拉、索多、油炸小吃等。

07.用食物找回家鄉-台菜系列

張堯

因為地域不同,台灣各地的閩南菜系美食都有其特色,台菜在經歷日本半世紀的統治,到國民政府來台的不斷演變下,漸漸自成系統,但因為氣候炎熱,跟喜好自然原味的習性,在調味不求繁複下,「清、淡、鮮、醇」成為台菜烹調重點,不論是民間飲食、小吃、辦桌文化,從燉、炒、蒸到水煮,都傾向清淡,以色重味濃取勝,清鮮又獨樹一幟的美味,如三杯雞、花生滷豬腳、菜脯蛋、生炒花枝、薑母鴨、蚵仔煎、黃金蝦球、蒸籠沙蝦、荷葉香魚、萬巒豬腳、膏蟹米糕、香烤烏魚子等各式料理,總令台灣遊子回味無窮。

06.用食物找回家鄉-客家菜系列

葉欣

客家美食是台灣餐飮文化中重要的一環,它不僅反應出客家人的文化特質,更展現客家人在飮食生活中的真、善、美,由於客家人多住在山地,田畝少,糧食不足,養成勤奮堅毅、刻苦耐勞的精神,所以飲食偏重實際,以吃飽為主,客家飲食是一種庶民文化,但在看似平常的大眾文化中,卻又獨豎出族群「吃野、吃粗、吃雜」及「鹹、香、油、濃」的鮮明特徵,像是酸菜炆豬肚、炆爌肉、排骨炆菜頭、肥湯炆筍乾、客家小炒、薑絲炒大腸、鴨血炒韭菜、豬肺鳯梨炒木耳等料理。

05.用食物找回家鄉-原住民系列

EMMA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句話可謂是早期台灣原住民,飮食生活習慣的最佳寫照,也充分反映出原住民對大自然土地,及海洋的尊崇敬意。食物多以粟(俗稱小米)、稗、小麥、旱稻、甘藷及山芋等農作物為主,並輔以採集的野菜及漁獵之山豬、山羌、溪魚或海產等為主要食物。烹調方式,通常是以蒸、煮、烤為主,從小米麻糬、石板烤肉、馬告香腸,到奇拿富、阿拜、布魯谷等,這些傳統原住民美食,哪個是你印象最深刻的呢?

04.跟著音樂回家-戰亂之下,我們不得不離家

張堯

再見我的家鄉匈牙利:巴爾托克《嬉遊曲,作品號Sz. 113》

巴爾托克是一位因為戰亂不得不離開家鄉的作曲家,在希特勒的鐵騎蹂躪歐洲的年代,巴爾托克離開故鄉匈牙利旅居瑞士。帶著沉鬱的心情,巴托克寫下這部《嬉遊曲,作品號Sz. 113》,樂曲的第一樂章輕快優美,並帶有濃重的匈牙利民族風味,仿佛是作曲家對美麗家鄉的追憶。

顛沛流離的相思:馬思聰《思鄉曲》

1937年,當日寇侵略華北大地,東三省的學生流亡到關內時曾唱著:「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而既是小提琴家,也是作曲家的馬思聰,則根據這首民歌的主題,寫下這飽含熾熱愛國情感的《思鄉曲》,感動著一代又一代思鄉人。馬思聰被譽為是「中國小提琴的第一人」,這首他於1937年創作的《思鄉曲》,被認為是中國20世紀的音樂經典之一。

03.跟著音樂回家-離家後的那陣子,我很想家

葉欣

來到美國:德佛札克180歲冥誕:《念故鄉》/《第九號交響曲》第二樂章

不論你是不是樂迷,這首《念故鄉》都一定能哼上幾句,但它原本不是一首歌曲,而是取自捷克作曲家德佛札克的《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這是他旅居美國期間寫下的作品,讓每個不同文化、民族的人們都能聽見鄉愁般的親近感。

來到巴黎:喬治·蓋希文《一個美國人在巴黎》

當美國作曲家蓋希文在法國巴黎漫步時,眼前的景象都讓他感到興奮、好奇,於是便寫下這首交響詩《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不過,再美的巴黎也抵不過心中對家鄉的眷戀,樂曲中時而飄出的爵士味,是故鄉在作曲家身上刻下的烙印。

02.跟著音樂回家-聽到他們的音樂,就像回到家鄉

Corena

我來自捷克:史麥塔納《莫爾島河》

捷克作曲家史麥塔納筆下最優美的旋律,交響詩《我的祖國》中的樂章,莫爾島河。通過這首曲子,全世界的人們得以通過音樂的形式,感受到莫爾島河的美,感受到它在每個捷克人心中的那份深深的眷戀。

我來自法國:丹第《法國山歌交響曲》

每位民族主義作曲家,心中都有一份對家鄉的深愛!而這首《法國山歌交響曲》是丹第回鄉時的創作,遠方的色芬山脈,加上優美的地方歌謠響起,令他無法忘懷,於是他將這塊土地的大地之歌寫下,成為法國樂壇中經典的一頁!

我來自挪威:葛利格《蘇爾維格之歌》

挪威作曲家葛利格,是挪威人民的驕傲。他的音樂有著深厚的挪威民族情懷,特別是他著名的《皮爾金》組曲,其中《蘇爾維格之歌》更是深植於民間音樂土壤,而蘇爾維格的形象,則成為了挪威人心目中理想人格的化身。

01.跟著音樂回家-不得已的因素,我離開家鄉,卻心繫家鄉

EMMA

我心繫的波蘭:蕭邦《降A大調波蘭舞曲》

蕭邦的許多作品,都與他深愛的祖國——波蘭有關。瑪祖卡、波蘭舞曲,都帶著鮮明的民族符號。《降A大調波蘭舞曲》以風格雄渾、豪放而著稱,展現波蘭這個民族的尚武精神。儘管蕭邦離開波蘭後,無法再踏足自己家鄉,但他的名聲在波蘭一直維持,甚至被認為是波蘭人在歐洲的典範。在波蘭人眼中,蕭邦是一位為波蘭發聲英雄般的作曲家。他作品中濃厚的波蘭風情,正是受壓逼的波蘭人保存自我意識的重要工具。 

我心繫的俄羅斯: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俄羅斯作曲家拉赫曼尼諾夫,由於不滿於十月革命後俄國沙皇的專制,1918年舉家搬至紐約。為了謀生,開始走上了演奏的道路。他說:「離開故鄉後,我失去了創作的欲望,失掉祖國就像是失去了自己。」直到8年後,才恢復了創作。晚年那部《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中不僅以輝煌的技巧展現了拉赫曼尼諾夫的個人風格,其中第十八變奏的極致柔美更是充滿了他對祖國深沉的愛。

和著秋風的吹拂,看著天上高掛的月亮,你也想家了嗎?
尤其是德佛札克第九號交響曲中的第二樂章—念故鄉響起
那股思念的心就更加強烈了,想著家鄉的食物、音樂等等

「9月6號到9月23號」與古典音樂台
一同從音樂、美食、歌劇「尋找家鄉味」


第一週,跟著音樂回家

因為政治因素,所以離家特別的遠,接著也就再也回不去了,當時的蕭邦與拉赫曼尼諾夫,是如何用音樂寫下對家鄉的想念?

有著家鄉的民族音樂風格、特色,史麥塔納、丹第、葛利格的音樂中,總能勾起每個離鄉背井的游子,拼湊起對國土的思念。

因為工作旅居在外,以及偶然間的睹物思情,家裡的人,你們都還好嗎?於是德佛札克、蓋西文,分別寫下他們想家的音樂。

戰亂之下,人們被迫離開家鄉,巴爾托克、馬思聰把對家鄉最深情的思念,寫在每個音符裡,與每個思鄉之人懷想遙遠的家。


第二週,用食物找回家鄉

離開部落到都市工作,關於原住民的傳統美食,有哪些特別引人入勝的滋味?

跨海遠離鄉土,在台灣工作、定居、結婚,哪些是新住民們最思念的家鄉味?

「鹹、香、油、濃」是客家美食特色的重點,才能勾起每個客家遊子的味蕾!

台灣的家常菜、小吃、手路菜,是每個台灣遊子一回到家,最想吃的家鄉味!


第三週,循著月娘的腳步,聽月亮歌劇系列

望遠鏡在啟蒙時代出現後,就讓人們對月亮充滿好奇,從海頓歌劇作品中《月亮的世界》聽見1750年代,當時人類對月亮的想像

是誰偷走月亮,如果偷了月亮會有什麼下場呢?從卡爾奧福反璞歸真的歌劇《月亮》聽床邊故事,以及當中的人本主義教育精神

皎潔月光下的森林湖畔,水精靈盧莎卡向月亮歌唱,希望月亮能將她的愛意傳給王子,但王子收到了嗎?後來又發生了什麼事?

親愛的月亮女神啊!我把自己最你最深的信仰傾訴,求你平息、化解這片大地上的憤怒,這是貝里尼的歌劇《諾瑪》向月亮祈禱


9月6號到23號,每周一到四
與古典音樂台一同「尋找家鄉味」

敬請鎖定,9月中秋特別節目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