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曲導聆 - 交響曲

交響曲

序號
主持人
節目名稱
長度
分享
點播次數
Showing 1 to 50 of 83 (2 Pages)

Beethoven 貝多芬第3號交響曲-英雄-第1樂章

心睿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得知拿破崙自立為王的消息後,立即將他記有『獻給波那邦特/路易吉‧范‧貝多芬』獻辭的『第三號交響曲』的總譜封面撕破。這是這首作品最著名的一段軼事。

過去給予號召自由精神與人類解放的拿破崙高度評價,並一直關心拿破崙政治活動的貝多芬,最後因得知拿破崙不過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帝王統治者而大怒,於是將這首作品當作『紀念一位英雄』的交響曲,用義大利文將獻辭改寫成『英雄交響曲Sinfonia Eroica』。

這首交響曲與前兩首交響曲作品一樣,採『快慢快快』的四個樂章構成,但各樂章的曲式已經擴張到極限,表現的規模也如同『英雄』一般壯大。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Beethoven 貝多芬第3號交響曲-英雄-第2樂章

心睿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得知拿破崙自立為王的消息後,立即將他記有『獻給波那邦特/路易吉‧范‧貝多芬』獻辭的『第三號交響曲』的總譜封面撕破。這是這首作品最著名的一段軼事。 

過去給予號召自由精神與人類解放的拿破崙高度評價,並一直關心拿破崙政治活動的貝多芬,最後因得知拿破崙不過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帝王統治者而大怒,於是將這首作品當作『紀念一位英雄』的交響曲,用義大利文將獻辭改寫成『英雄交響曲Sinfonia Eroica』。 

這首交響曲與前兩首交響曲作品一樣,採『快慢快快』的四個樂章構成,但各樂章的曲式已經擴張到極限,表現的規模也如同『英雄』一般壯大。

 

▶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Beethoven 貝多芬第3號交響曲-英雄-第3樂章

心睿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得知拿破崙自立為王的消息後,立即將他記有『獻給波那邦特/路易吉‧范‧貝多芬』獻辭的『第三號交響曲』的總譜封面撕破。這是這首作品最著名的一段軼事。 

過去給予號召自由精神與人類解放的拿破崙高度評價,並一直關心拿破崙政治活動的貝多芬,最後因得知拿破崙不過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帝王統治者而大怒,於是將這首作品當作『紀念一位英雄』的交響曲,用義大利文將獻辭改寫成『英雄交響曲Sinfonia Eroica』。 

這首交響曲與前兩首交響曲作品一樣,採『快慢快快』的四個樂章構成,但各樂章的曲式已經擴張到極限,表現的規模也如同『英雄』一般壯大。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Beethoven 貝多芬第3號交響曲-英雄-第4樂章

心睿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得知拿破崙自立為王的消息後,立即將他記有『獻給波那邦特/路易吉‧范‧貝多芬』獻辭的『第三號交響曲』的總譜封面撕破。這是這首作品最著名的一段軼事。 

過去給予號召自由精神與人類解放的拿破崙高度評價,並一直關心拿破崙政治活動的貝多芬,最後因得知拿破崙不過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帝王統治者而大怒,於是將這首作品當作『紀念一位英雄』的交響曲,用義大利文將獻辭改寫成『英雄交響曲Sinfonia Eroica』。 

這首交響曲與前兩首交響曲作品一樣,採『快慢快快』的四個樂章構成,但各樂章的曲式已經擴張到極限,表現的規模也如同『英雄』一般壯大。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Brahms 布拉姆斯第1號交響曲-第1樂章

心睿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他這第一首交響曲作品,充滿許多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影子。譬如調性與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同為C小調,還有所謂『從黑暗的悲劇經由強烈搏鬥獲得光明勝利』的內容,也屬於貝多芬風格。這首作品的終樂章出現的主題,也有許多人指出,跟貝多芬第九號<合唱>交響曲的旋律很類似。雖然有貝多芬的風味,但這首作品的確融合了布拉姆斯本人的特質,還導出了許多卓越的音響效果。

在交響曲領域大器晚成的布拉姆斯,當時曾被問到『為何遲遲寫不出交響曲?』布拉姆斯回答:『貝多芬已經有九首交響曲,我們必須想辦法把它銜接起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布拉姆斯在交響曲中是多麼具有強烈的貝多芬意識了。

經過審慎地推敲完成的這首作品,不論規模、結構與內容,都在交響曲的歷史中散發出獨特的光芒。生動描繪『從黑暗到光明』的這首交響曲大獲成功,也讓對交響曲創作審慎以對的布拉姆斯,鬆了一口氣呢!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Brahms 布拉姆斯第1號交響曲-第2樂章

心睿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他這第一首交響曲作品,充滿許多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影子。譬如調性與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同為C小調,還有所謂『從黑暗的悲劇經由強烈搏鬥獲得光明勝利』的內容,也屬於貝多芬風格。這首作品的終樂章出現的主題,也有許多人指出,跟貝多芬第九號<合唱>交響曲的旋律很類似。雖然有貝多芬的風味,但這首作品的確融合了布拉姆斯本人的特質,還導出了許多卓越的音響效果。 

在交響曲領域大器晚成的布拉姆斯,當時曾被問到『為何遲遲寫不出交響曲?』布拉姆斯回答:『貝多芬已經有九首交響曲,我們必須想辦法把它銜接起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布拉姆斯在交響曲中是多麼具有強烈的貝多芬意識了。 

經過審慎地推敲完成的這首作品,不論規模、結構與內容,都在交響曲的歷史中散發出獨特的光芒。生動描繪『從黑暗到光明』的這首交響曲大獲成功,也讓對交響曲創作審慎以對的布拉姆斯,鬆了一口氣呢!

 

▶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Brahms 布拉姆斯第1號交響曲-第3樂章

心睿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他這第一首交響曲作品,充滿許多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影子。譬如調性與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同為C小調,還有所謂『從黑暗的悲劇經由強烈搏鬥獲得光明勝利』的內容,也屬於貝多芬風格。這首作品的終樂章出現的主題,也有許多人指出,跟貝多芬第九號<合唱>交響曲的旋律很類似。雖然有貝多芬的風味,但這首作品的確融合了布拉姆斯本人的特質,還導出了許多卓越的音響效果。 

在交響曲領域大器晚成的布拉姆斯,當時曾被問到『為何遲遲寫不出交響曲?』布拉姆斯回答:『貝多芬已經有九首交響曲,我們必須想辦法把它銜接起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布拉姆斯在交響曲中是多麼具有強烈的貝多芬意識了。 

經過審慎地推敲完成的這首作品,不論規模、結構與內容,都在交響曲的歷史中散發出獨特的光芒。生動描繪『從黑暗到光明』的這首交響曲大獲成功,也讓對交響曲創作審慎以對的布拉姆斯,鬆了一口氣呢!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Brahms 布拉姆斯第1號交響曲-第4樂章

心睿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他這第一首交響曲作品,充滿許多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影子。譬如調性與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命運>同為C小調,還有所謂『從黑暗的悲劇經由強烈搏鬥獲得光明勝利』的內容,也屬於貝多芬風格。這首作品的終樂章出現的主題,也有許多人指出,跟貝多芬第九號<合唱>交響曲的旋律很類似。雖然有貝多芬的風味,但這首作品的確融合了布拉姆斯本人的特質,還導出了許多卓越的音響效果。 

在交響曲領域大器晚成的布拉姆斯,當時曾被問到『為何遲遲寫不出交響曲?』布拉姆斯回答:『貝多芬已經有九首交響曲,我們必須想辦法把它銜接起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布拉姆斯在交響曲中是多麼具有強烈的貝多芬意識了。 

經過審慎地推敲完成的這首作品,不論規模、結構與內容,都在交響曲的歷史中散發出獨特的光芒。生動描繪『從黑暗到光明』的這首交響曲大獲成功,也讓對交響曲創作審慎以對的布拉姆斯,鬆了一口氣呢!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Elgar 艾爾加第2號交響曲-第1樂章

心睿

這是艾爾加 (Edward Elgar, 1857-1934) 為了呈獻給與他有親密交情的英王愛德華七世而作,但是曲子一直到國王逝世後才完成,此曲也因此有追悼的意義。在艾爾加創作了第一號交響曲後三年,他寫下這首作品。不但音樂比前一首交響曲更為平滑流暢,也飄逸著時而朦朧時而晴朗的氣氛。在這同時,音樂中也有優美的落日餘暉氣氛,也時而出現令人熱淚盈眶的鄉愁光景。

 

第一樂章,崇高活潑的快板。
▶ 第二樂章,甚緩版。
▶ 第三樂章,輪旋曲~急板。
▶ 第四樂章,莊嚴的中板。

Elgar 艾爾加第2號交響曲-第2樂章

心睿

這是艾爾加 (Edward Elgar, 1857-1934) 為了呈獻給與他有親密交情的英王愛德華七世而作,但是曲子一直到國王逝世後才完成,此曲也因此有追悼的意義。在艾爾加創作了第一號交響曲後三年,他寫下這首作品。不但音樂比前一首交響曲更為平滑流暢,也飄逸著時而朦朧時而晴朗的氣氛。在這同時,音樂中也有優美的落日餘暉氣氛,也時而出現令人熱淚盈眶的鄉愁光景。 

 

▶ 第一樂章,崇高活潑的快板。 
第二樂章,甚緩版。 
▶ 第三樂章,輪旋曲~急板。 
▶ 第四樂章,莊嚴的中板。

Elgar 艾爾加第2號交響曲-第3樂章

心睿

這是艾爾加 (Edward Elgar, 1857-1934) 為了呈獻給與他有親密交情的英王愛德華七世而作,但是曲子一直到國王逝世後才完成,此曲也因此有追悼的意義。在艾爾加創作了第一號交響曲後三年,他寫下這首作品。不但音樂比前一首交響曲更為平滑流暢,也飄逸著時而朦朧時而晴朗的氣氛。在這同時,音樂中也有優美的落日餘暉氣氛,也時而出現令人熱淚盈眶的鄉愁光景。 

 

▶ 第一樂章,崇高活潑的快板。 
▶ 第二樂章,甚緩版。 
第三樂章,輪旋曲~急板。 
▶ 第四樂章,莊嚴的中板。

Elgar 艾爾加第2號交響曲-第4樂章

心睿

這是艾爾加 (Edward Elgar, 1857-1934) 為了呈獻給與他有親密交情的英王愛德華七世而作,但是曲子一直到國王逝世後才完成,此曲也因此有追悼的意義。在艾爾加創作了第一號交響曲後三年,他寫下這首作品。不但音樂比前一首交響曲更為平滑流暢,也飄逸著時而朦朧時而晴朗的氣氛。在這同時,音樂中也有優美的落日餘暉氣氛,也時而出現令人熱淚盈眶的鄉愁光景。 

 

▶ 第一樂章,崇高活潑的快板。 
▶ 第二樂章,甚緩版。 
▶ 第三樂章,輪旋曲~急板。 
第四樂章,莊嚴的中板。

Haydn 海頓第103號交響曲-擂鼓-第1樂章

心睿

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 在最後的三首交響曲中,似乎想在每一個不同的層面上,表現出他無限擴大的創意。

這首第103號交響曲中平穩的導入部結構,就比18世紀一般作曲的任何交響曲更為複雜,而且還在深處與精神抖擻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的主要部結合為一。而根據單一主題寫成的終樂章結構,也比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出現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更為堅實與具有統一性。

有意導入俗謠的曲調,也是這首交響曲的特色。但海頓是如何將這種俗謠的曲調,巧妙組入古典風格的語法中,也是值得注目的地方。

這首交響曲中獨奏小提琴漫長的獨奏樂段,是為歌劇音樂會著名的樂隊首席-韋奧第(G.B.Viotti)而作。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Haydn 海頓第103號交響曲-擂鼓-第2樂章

心睿

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在最後的三首交響曲中,似乎想在每一個不同的層面上,表現出他無限擴大的創意。

這首第103號交響曲中平穩的導入部結構,就比18世紀一般作曲的任何交響曲更為複雜,而且還在深處與精神抖擻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的主要部結合為一。而根據單一主題寫成的終樂章結構,也比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出現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更為堅實與具有統一性。 

有意導入俗謠的曲調,也是這首交響曲的特色。但海頓是如何將這種俗謠的曲調,巧妙組入古典風格的語法中,也是值得注目的地方。

這首交響曲中獨奏小提琴漫長的獨奏樂段,是為歌劇音樂會著名的樂隊首席-韋奧第(G.B.Viotti)而作。

 

▶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Haydn 海頓第103號交響曲-擂鼓-第3樂章

心睿

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在最後的三首交響曲中,似乎想在每一個不同的層面上,表現出他無限擴大的創意。

這首第103號交響曲中平穩的導入部結構,就比18世紀一般作曲的任何交響曲更為複雜,而且還在深處與精神抖擻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的主要部結合為一。而根據單一主題寫成的終樂章結構,也比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出現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更為堅實與具有統一性。 

有意導入俗謠的曲調,也是這首交響曲的特色。但海頓是如何將這種俗謠的曲調,巧妙組入古典風格的語法中,也是值得注目的地方。

這首交響曲中獨奏小提琴漫長的獨奏樂段,是為歌劇音樂會著名的樂隊首席-韋奧第(G.B.Viotti)而作。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Haydn 海頓第103號交響曲-擂鼓-第4樂章

心睿

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在最後的三首交響曲中,似乎想在每一個不同的層面上,表現出他無限擴大的創意。

這首第103號交響曲中平穩的導入部結構,就比18世紀一般作曲的任何交響曲更為複雜,而且還在深處與精神抖擻的快板(Allegro con spirito)的主要部結合為一。而根據單一主題寫成的終樂章結構,也比 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 第五號交響曲第一樂章出現以前的任何作品,都要更為堅實與具有統一性。 

有意導入俗謠的曲調,也是這首交響曲的特色。但海頓是如何將這種俗謠的曲調,巧妙組入古典風格的語法中,也是值得注目的地方。

這首交響曲中獨奏小提琴漫長的獨奏樂段,是為歌劇音樂會著名的樂隊首席-韋奧第(G.B.Viotti)而作。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Mendelssohn 孟德爾頌第3號交響曲-蘇格蘭-第1樂章

心睿

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 在33歲完成這首曲子後,到38歲去世為止已不再譜寫交響曲。

也就是說,這首作品實質上是他最後一首交響曲作品,只是因為完成的隔年,出版社將它當作第三號作品出版,才變成固定的號碼。

1829年,20歲的孟德爾頌首度到英國,七月拜訪蘇格蘭北部的愛丁堡。那兒有北國夏天特有的自然美景及舊皇宮的遺跡,還有男士們穿著民俗服裝吹奏風笛的隊伍;這些都是催生這首交響曲的靈感來源。但是一離開英國後,孟德爾頌的作曲進度立刻變慢,他甚至接連重返英國多次。

孟德爾頌在1831年的一封書信中表達『不得已必須中斷蘇格蘭交響曲的寫作。為了完成此曲,我必須重返那濃霧籠罩的地方。』從這段話,可以想像孟德爾頌為了在古典的交響曲形式中,催生獨特的音畫手法,就像畫家一樣為了確認作品細部的表現,必須再重返現場觀察臨摹,煞費苦心。

而本身也具有繪畫天才的孟德爾頌,在蘇格蘭旅途中,也留下許多水彩畫與素描。這些筆調纖細的風景畫,也彷彿是音樂的化身。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Mendelssohn 孟德爾頌第3號交響曲-蘇格蘭-第2樂章

心睿

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在33歲完成這首曲子後,到38歲去世為止已不再譜寫交響曲。

也就是說,這首作品實質上是他最後一首交響曲作品,只是因為完成的隔年,出版社將它當作第三號作品出版,才變成固定的號碼。 

1829年,20歲的孟德爾頌首度到英國,七月拜訪蘇格蘭北部的愛丁堡。那兒有北國夏天特有的自然美景及舊皇宮的遺跡,還有男士們穿著民俗服裝吹奏風笛的隊伍;這些都是催生這首交響曲的靈感來源。但是一離開英國後,孟德爾頌的作曲進度立刻變慢,他甚至接連重返英國多次。

孟德爾頌在1831年的一封書信中表達『不得已必須中斷蘇格蘭交響曲的寫作。為了完成此曲,我必須重返那濃霧籠罩的地方。』從這段話,可以想像孟德爾頌為了在古典的交響曲形式中,催生獨特的音畫手法,就像畫家一樣為了確認作品細部的表現,必須再重返現場觀察臨摹,煞費苦心。

而本身也具有繪畫天才的孟德爾頌,在蘇格蘭旅途中,也留下許多水彩畫與素描。這些筆調纖細的風景畫,也彷彿是音樂的化身。

 

▶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Mendelssohn 孟德爾頌第3號交響曲-蘇格蘭-第3樂章

心睿

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在33歲完成這首曲子後,到38歲去世為止已不再譜寫交響曲。

也就是說,這首作品實質上是他最後一首交響曲作品,只是因為完成的隔年,出版社將它當作第三號作品出版,才變成固定的號碼。 

1829年,20歲的孟德爾頌首度到英國,七月拜訪蘇格蘭北部的愛丁堡。那兒有北國夏天特有的自然美景及舊皇宮的遺跡,還有男士們穿著民俗服裝吹奏風笛的隊伍;這些都是催生這首交響曲的靈感來源。但是一離開英國後,孟德爾頌的作曲進度立刻變慢,他甚至接連重返英國多次。

孟德爾頌在1831年的一封書信中表達『不得已必須中斷蘇格蘭交響曲的寫作。為了完成此曲,我必須重返那濃霧籠罩的地方。』從這段話,可以想像孟德爾頌為了在古典的交響曲形式中,催生獨特的音畫手法,就像畫家一樣為了確認作品細部的表現,必須再重返現場觀察臨摹,煞費苦心。

而本身也具有繪畫天才的孟德爾頌,在蘇格蘭旅途中,也留下許多水彩畫與素描。這些筆調纖細的風景畫,也彷彿是音樂的化身。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Mendelssohn 孟德爾頌第3號交響曲-蘇格蘭-第4樂章

心睿

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在33歲完成這首曲子後,到38歲去世為止已不再譜寫交響曲。

也就是說,這首作品實質上是他最後一首交響曲作品,只是因為完成的隔年,出版社將它當作第三號作品出版,才變成固定的號碼。 

1829年,20歲的孟德爾頌首度到英國,七月拜訪蘇格蘭北部的愛丁堡。那兒有北國夏天特有的自然美景及舊皇宮的遺跡,還有男士們穿著民俗服裝吹奏風笛的隊伍;這些都是催生這首交響曲的靈感來源。但是一離開英國後,孟德爾頌的作曲進度立刻變慢,他甚至接連重返英國多次。

孟德爾頌在1831年的一封書信中表達『不得已必須中斷蘇格蘭交響曲的寫作。為了完成此曲,我必須重返那濃霧籠罩的地方。』從這段話,可以想像孟德爾頌為了在古典的交響曲形式中,催生獨特的音畫手法,就像畫家一樣為了確認作品細部的表現,必須再重返現場觀察臨摹,煞費苦心。

而本身也具有繪畫天才的孟德爾頌,在蘇格蘭旅途中,也留下許多水彩畫與素描。這些筆調纖細的風景畫,也彷彿是音樂的化身。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Mendelssohn 孟德爾頌第5號交響曲-宗教改革-第1樂章

心睿

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雖然是猶太人後裔,但是從他父親那一代起就改信基督新教。這一點與他復活演出同為新教徒的巴哈作品『馬太受難曲』,以及這首曲子的誕生都有關連。

這首交響曲<宗教改革>是1830年6月25日,為了在柏林舉行的宗教改革300週年紀念日而作,但因為遭到天主教抗議而中止,之後才以『宗教改革慶典交響曲』的名義,由孟德爾頌親自指揮首演。

 

第一樂章,序奏部最後平靜奏出的動機,是新教禮拜時答唱所用的『德勒斯登‧阿們』,扮演著象徵信仰的主導動機任務。
▶ 第二樂章,降B大調的主部,是輕快詼諧曲風的音樂,G大調的中間部具有優美曲想。
▶ 第三樂章,是以弦樂為中心歌唱的簡短優美悲歌,達成進入下一個樂章的序奏功能。
▶ 第四樂章,如樂章開頭『神是我的城寨』的註釋一般,數度反復著據說是路德在1529年所作的同名聖詠曲的旋律,最後以總奏,如同慶賀新教勝利一般高昂地結束全曲。

Mendelssohn 孟德爾頌第5號交響曲-宗教改革-第2樂章

心睿

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雖然是猶太人後裔,但是從他父親那一代起就改信基督新教。這一點與他復活演出同為新教徒的巴哈作品『馬太受難曲』,以及這首曲子的誕生都有關連。 

這首交響曲<宗教改革>是1830年6月25日,為了在柏林舉行的宗教改革300週年紀念日而作,但因為遭到天主教抗議而中止,之後才以『宗教改革慶典交響曲』的名義,由孟德爾頌親自指揮首演。 

 

▶ 第一樂章,序奏部最後平靜奏出的動機,是新教禮拜時答唱所用的『德勒斯登‧阿們』,扮演著象徵信仰的主導動機任務。 
第二樂章,降B大調的主部,是輕快詼諧曲風的音樂,G大調的中間部具有優美曲想。 
▶ 第三樂章,是以弦樂為中心歌唱的簡短優美悲歌,達成進入下一個樂章的序奏功能。
▶ 第四樂章,如樂章開頭『神是我的城寨』的註釋一般,數度反復著據說是路德在1529年所作的同名聖詠曲的旋律,最後以總奏,如同慶賀新教勝利一般高昂地結束全曲。

Mendelssohn 孟德爾頌第5號交響曲-宗教改革-第3樂章

心睿

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雖然是猶太人後裔,但是從他父親那一代起就改信基督新教。這一點與他復活演出同為新教徒的巴哈作品『馬太受難曲』,以及這首曲子的誕生都有關連。 

這首交響曲<宗教改革>是1830年6月25日,為了在柏林舉行的宗教改革300週年紀念日而作,但因為遭到天主教抗議而中止,之後才以『宗教改革慶典交響曲』的名義,由孟德爾頌親自指揮首演。 

 

▶ 第一樂章,序奏部最後平靜奏出的動機,是新教禮拜時答唱所用的『德勒斯登‧阿們』,扮演著象徵信仰的主導動機任務。 
▶ 第二樂章,降B大調的主部,是輕快詼諧曲風的音樂,G大調的中間部具有優美曲想。 
第三樂章,是以弦樂為中心歌唱的簡短優美悲歌,達成進入下一個樂章的序奏功能。
▶ 第四樂章,如樂章開頭『神是我的城寨』的註釋一般,數度反復著據說是路德在1529年所作的同名聖詠曲的旋律,最後以總奏,如同慶賀新教勝利一般高昂地結束全曲。

Mendelssohn 孟德爾頌第5號交響曲-宗教改革-第4樂章

心睿

孟德爾頌 (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雖然是猶太人後裔,但是從他父親那一代起就改信基督新教。這一點與他復活演出同為新教徒的巴哈作品『馬太受難曲』,以及這首曲子的誕生都有關連。 

這首交響曲<宗教改革>是1830年6月25日,為了在柏林舉行的宗教改革300週年紀念日而作,但因為遭到天主教抗議而中止,之後才以『宗教改革慶典交響曲』的名義,由孟德爾頌親自指揮首演。 

 

▶ 第一樂章,序奏部最後平靜奏出的動機,是新教禮拜時答唱所用的『德勒斯登‧阿們』,扮演著象徵信仰的主導動機任務。 
▶ 第二樂章,降B大調的主部,是輕快詼諧曲風的音樂,G大調的中間部具有優美曲想。 
▶ 第三樂章,是以弦樂為中心歌唱的簡短優美悲歌,達成進入下一個樂章的序奏功能。
第四樂章,如樂章開頭『神是我的城寨』的註釋一般,數度反復著據說是路德在1529年所作的同名聖詠曲的旋律,最後以總奏,如同慶賀新教勝利一般高昂地結束全曲。

Mozart 莫札特第36號交響曲-林茲Linz-第1樂章

心睿

這首交響曲是一首鮮明刻印出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秉賦才華的傑作。

1783年,林茲劇院當時積極籌辦十一月四日為了歡迎莫札特而舉辦的音樂會,但當時莫札特並沒有新作品,於是他趕緊振筆疾書。據說莫札特在短短四天內就完成這首交響曲。但,這僅僅是天才莫札特的一則軼事而已。究竟為什麼莫札特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將此曲構想完成?

根據研究家推測,這首作品可能在莫札特離開薩爾茲堡前就已經有了構想,後來只是將他寫出來而已。 在這首作品中,到處可見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 帶給他的影響。例如,第一樂章中,用慢版的導入部導入主部精神抖擻的快板(Allegro spiritoso),就是海頓經常在自己作品中嘗試的手法。甚至有學者桑佛亞(Saint-Foix)將這樣的呈現評為『海頓給莫札特的影響頂點』;但是另有學者藍頓(Robbins Landon)說:「不要將海頓的影響過份誇大,應該著眼於莫札特本人獨特的手法,才是樂曲正確的解讀方向。」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Mozart 莫札特第36號交響曲-林茲Linz-第2樂章

心睿

這首交響曲是一首鮮明刻印出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秉賦才華的傑作。 

1783年,林茲劇院當時積極籌辦十一月四日為了歡迎莫札特而舉辦的音樂會,但當時莫札特並沒有新作品,於是他趕緊振筆疾書。據說莫札特在短短四天內就完成這首交響曲。但,這僅僅是天才莫札特的一則軼事而已。究竟為什麼莫札特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將此曲構想完成?

根據研究家推測,這首作品可能在莫札特離開薩爾茲堡前就已經有了構想,後來只是將他寫出來而已。 在這首作品中,到處可見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 帶給他的影響。例如,第一樂章中,用慢版的導入部導入主部精神抖擻的快板(Allegro spiritoso),就是海頓經常在自己作品中嘗試的手法。甚至有學者桑佛亞(Saint-Foix)將這樣的呈現評為『海頓給莫札特的影響頂點』;但是另有學者藍頓(Robbins Landon)說:「不要將海頓的影響過份誇大,應該著眼於莫札特本人獨特的手法,才是樂曲正確的解讀方向。」

 

▶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Mozart 莫札特第36號交響曲-林茲Linz-第3樂章

心睿

這首交響曲是一首鮮明刻印出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秉賦才華的傑作。 

1783年,林茲劇院當時積極籌辦十一月四日為了歡迎莫札特而舉辦的音樂會,但當時莫札特並沒有新作品,於是他趕緊振筆疾書。據說莫札特在短短四天內就完成這首交響曲。但,這僅僅是天才莫札特的一則軼事而已。究竟為什麼莫札特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將此曲構想完成?

根據研究家推測,這首作品可能在莫札特離開薩爾茲堡前就已經有了構想,後來只是將他寫出來而已。 在這首作品中,到處可見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 帶給他的影響。例如,第一樂章中,用慢版的導入部導入主部精神抖擻的快板(Allegro spiritoso),就是海頓經常在自己作品中嘗試的手法。甚至有學者桑佛亞(Saint-Foix)將這樣的呈現評為『海頓給莫札特的影響頂點』;但是另有學者藍頓(Robbins Landon)說:「不要將海頓的影響過份誇大,應該著眼於莫札特本人獨特的手法,才是樂曲正確的解讀方向。」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Mozart 莫札特第36號交響曲-林茲Linz-第4樂章

心睿

這首交響曲是一首鮮明刻印出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秉賦才華的傑作。 

1783年,林茲劇院當時積極籌辦十一月四日為了歡迎莫札特而舉辦的音樂會,但當時莫札特並沒有新作品,於是他趕緊振筆疾書。據說莫札特在短短四天內就完成這首交響曲。但,這僅僅是天才莫札特的一則軼事而已。究竟為什麼莫札特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將此曲構想完成?

根據研究家推測,這首作品可能在莫札特離開薩爾茲堡前就已經有了構想,後來只是將他寫出來而已。 在這首作品中,到處可見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 帶給他的影響。例如,第一樂章中,用慢版的導入部導入主部精神抖擻的快板(Allegro spiritoso),就是海頓經常在自己作品中嘗試的手法。甚至有學者桑佛亞(Saint-Foix)將這樣的呈現評為『海頓給莫札特的影響頂點』;但是另有學者藍頓(Robbins Landon)說:「不要將海頓的影響過份誇大,應該著眼於莫札特本人獨特的手法,才是樂曲正確的解讀方向。」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Mozart 莫札特第39號交響曲-第1樂章

心睿

在創作這首交響曲的前一年,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葛路克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1714-1787)之後,榮膺維也納宮廷作曲家的頭銜。這是他以『自由音樂家』身份來到維也納時,心裡的願望。 可是這充其量只是個榮譽頭銜,因為從這個頭銜領來的年薪,對於當時生活日漸辛苦的莫札特來說,根本緩不濟急。

進入1788年後,莫札特的窮困已經瀕臨絕境,甚至連多年前熱鬧舉行的預約演奏會,也因為找不到會員而停開。這時,除了正式作品外,莫札特也拼命寫許多可以賣錢的舞蹈音樂。

這第39、40、41號的三大交響曲,就是在這段期間所創作,各自具有獨特風格與內容。在這之後到逝世為止的三年間,莫札特已不再寫任何交響曲作品。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Mozart 莫札特第39號交響曲-第2樂章

心睿

在創作這首交響曲的前一年,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葛路克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1714-1787)之後,榮膺維也納宮廷作曲家的頭銜。這是他以『自由音樂家』身份來到維也納時,心裡的願望。 可是這充其量只是個榮譽頭銜,因為從這個頭銜領來的年薪,對於當時生活日漸辛苦的莫札特來說,根本緩不濟急。 

進入1788年後,莫札特的窮困已經瀕臨絕境,甚至連多年前熱鬧舉行的預約演奏會,也因為找不到會員而停開。這時,除了正式作品外,莫札特也拼命寫許多可以賣錢的舞蹈音樂。

這第39、40、41號的三大交響曲,就是在這段期間所創作,各自具有獨特風格與內容。在這之後到逝世為止的三年間,莫札特已不再寫任何交響曲作品。

 

▶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Mozart 莫札特第39號交響曲-第3樂章

心睿

在創作這首交響曲的前一年,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葛路克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1714-1787)之後,榮膺維也納宮廷作曲家的頭銜。這是他以『自由音樂家』身份來到維也納時,心裡的願望。 可是這充其量只是個榮譽頭銜,因為從這個頭銜領來的年薪,對於當時生活日漸辛苦的莫札特來說,根本緩不濟急。 

進入1788年後,莫札特的窮困已經瀕臨絕境,甚至連多年前熱鬧舉行的預約演奏會,也因為找不到會員而停開。這時,除了正式作品外,莫札特也拼命寫許多可以賣錢的舞蹈音樂。

這第39、40、41號的三大交響曲,就是在這段期間所創作,各自具有獨特風格與內容。在這之後到逝世為止的三年間,莫札特已不再寫任何交響曲作品。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Mozart 莫札特第39號交響曲-第4樂章

心睿

在創作這首交響曲的前一年,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葛路克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 1714-1787)之後,榮膺維也納宮廷作曲家的頭銜。這是他以『自由音樂家』身份來到維也納時,心裡的願望。 可是這充其量只是個榮譽頭銜,因為從這個頭銜領來的年薪,對於當時生活日漸辛苦的莫札特來說,根本緩不濟急。 

進入1788年後,莫札特的窮困已經瀕臨絕境,甚至連多年前熱鬧舉行的預約演奏會,也因為找不到會員而停開。這時,除了正式作品外,莫札特也拼命寫許多可以賣錢的舞蹈音樂。

這第39、40、41號的三大交響曲,就是在這段期間所創作,各自具有獨特風格與內容。在這之後到逝世為止的三年間,莫札特已不再寫任何交響曲作品。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Mozart 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第1樂章

心睿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作品中很少使用小調,有趣的是,一旦他使用小調,幾乎毫無例外均屬傑作。在交響曲的領域中,這首第40號以及第25號交響曲都屬於這類作品,很巧合的,都是g小調。

與開朗充實的音色中架構的第39號交響曲,以及開創古典交響曲一個壯麗頂點的第41號『朱彼德-Jupiter』相比,這首第40號g小調交響曲是以它戲劇性的緊張度和充滿幽暗的情調凸顯出來。曲子中深切的苦惱、哀怨以及晦暗的熱情,都為這首交響曲營造出濃厚的性格與特色,並在完美的調和中統一,聆聽時,給人一種難以言詞形容的氣質。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Mozart 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第2樂章

心睿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作品中很少使用小調,有趣的是,一旦他使用小調,幾乎毫無例外均屬傑作。在交響曲的領域中,這首第40號以及第25號交響曲都屬於這類作品,很巧合的,都是g小調。

與開朗充實的音色中架構的第39號交響曲,以及開創古典交響曲一個壯麗頂點的第41號『朱彼德-Jupiter』相比,這首第40號g小調交響曲是以它戲劇性的緊張度和充滿幽暗的情調凸顯出來。曲子中深切的苦惱、哀怨以及晦暗的熱情,都為這首交響曲營造出濃厚的性格與特色,並在完美的調和中統一,聆聽時,給人一種難以言詞形容的氣質。

 

▶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Mozart 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第3樂章

心睿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作品中很少使用小調,有趣的是,一旦他使用小調,幾乎毫無例外均屬傑作。在交響曲的領域中,這首第40號以及第25號交響曲都屬於這類作品,很巧合的,都是g小調。

與開朗充實的音色中架構的第39號交響曲,以及開創古典交響曲一個壯麗頂點的第41號『朱彼德-Jupiter』相比,這首第40號g小調交響曲是以它戲劇性的緊張度和充滿幽暗的情調凸顯出來。曲子中深切的苦惱、哀怨以及晦暗的熱情,都為這首交響曲營造出濃厚的性格與特色,並在完美的調和中統一,聆聽時,給人一種難以言詞形容的氣質。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Mozart 莫札特第40號交響曲-第4樂章

心睿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1756-1791)的作品中很少使用小調,有趣的是,一旦他使用小調,幾乎毫無例外均屬傑作。在交響曲的領域中,這首第40號以及第25號交響曲都屬於這類作品,很巧合的,都是g小調。

與開朗充實的音色中架構的第39號交響曲,以及開創古典交響曲一個壯麗頂點的第41號『朱彼德-Jupiter』相比,這首第40號g小調交響曲是以它戲劇性的緊張度和充滿幽暗的情調凸顯出來。曲子中深切的苦惱、哀怨以及晦暗的熱情,都為這首交響曲營造出濃厚的性格與特色,並在完美的調和中統一,聆聽時,給人一種難以言詞形容的氣質。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Prokofiev 普羅高菲夫第1號交響曲-古典-第1樂章

心睿

這首交響曲如同作曲者普羅高菲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親自附上的副標-『古典』,是完全遵照傳統交響曲的風格所譜寫的作品。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 的交響曲就是他的範例。

普羅高菲夫這麼說:『如果海頓活在現代,必然也會在自己的原有風格上,再加入新的東西。』

這首作品最精彩的地方並不在於模仿古典形式,而是普羅高菲夫的新鮮個性在曲子中散發出來的光芒。此外,這首曲子的譜寫,故意不靠鋼琴協助,對於這位稀世的鋼琴家普羅高菲夫來說,雖然如同冒險一般,但是在他的創作過程中,也因此有了新的發現與突破。

第一樂章,快板Allegro,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甚緩板Larghetto,三段曲式。
第三樂章,嘉禾舞曲Gavotte,勿太快的快板Non troppo allegro,三段曲式。
第四樂章,終曲,非常生動Molto vivace,奏鳴曲式。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Prokofiev 普羅高菲夫第1號交響曲-古典-第2樂章

心睿

這首交響曲如同作曲者普羅高菲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親自附上的副標-『古典』,是完全遵照傳統交響曲的風格所譜寫的作品。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 的交響曲就是他的範例。

普羅高菲夫這麼說:『如果海頓活在現代,必然也會在自己的原有風格上,再加入新的東西。』

這首作品最精彩的地方並不在於模仿古典形式,而是普羅高菲夫的新鮮個性在曲子中散發出來的光芒。此外,這首曲子的譜寫,故意不靠鋼琴協助,對於這位稀世的鋼琴家普羅高菲夫來說,雖然如同冒險一般,但是在他的創作過程中,也因此有了新的發現與突破。

第一樂章,快板Allegro,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甚緩板Larghetto,三段曲式。
第三樂章,嘉禾舞曲Gavotte,勿太快的快板Non troppo allegro,三段曲式。
第四樂章,終曲,非常生動Molto vivace,奏鳴曲式。

 

▶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Prokofiev 普羅高菲夫第1號交響曲-古典-第3樂章

心睿

這首交響曲如同作曲者普羅高菲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親自附上的副標-『古典』,是完全遵照傳統交響曲的風格所譜寫的作品。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 的交響曲就是他的範例。

普羅高菲夫這麼說:『如果海頓活在現代,必然也會在自己的原有風格上,再加入新的東西。』

這首作品最精彩的地方並不在於模仿古典形式,而是普羅高菲夫的新鮮個性在曲子中散發出來的光芒。此外,這首曲子的譜寫,故意不靠鋼琴協助,對於這位稀世的鋼琴家普羅高菲夫來說,雖然如同冒險一般,但是在他的創作過程中,也因此有了新的發現與突破。

第一樂章,快板Allegro,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甚緩板Larghetto,三段曲式。
第三樂章,嘉禾舞曲Gavotte,勿太快的快板Non troppo allegro,三段曲式。
第四樂章,終曲,非常生動Molto vivace,奏鳴曲式。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Prokofiev 普羅高菲夫第1號交響曲-古典-第4樂章

心睿

這首交響曲如同作曲者普羅高菲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親自附上的副標-『古典』,是完全遵照傳統交響曲的風格所譜寫的作品。海頓 (Joseph Haydn, 1732-1809) 的交響曲就是他的範例。

普羅高菲夫這麼說:『如果海頓活在現代,必然也會在自己的原有風格上,再加入新的東西。』

這首作品最精彩的地方並不在於模仿古典形式,而是普羅高菲夫的新鮮個性在曲子中散發出來的光芒。此外,這首曲子的譜寫,故意不靠鋼琴協助,對於這位稀世的鋼琴家普羅高菲夫來說,雖然如同冒險一般,但是在他的創作過程中,也因此有了新的發現與突破。

第一樂章,快板Allegro,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甚緩板Larghetto,三段曲式。
第三樂章,嘉禾舞曲Gavotte,勿太快的快板Non troppo allegro,三段曲式。
第四樂章,終曲,非常生動Molto vivace,奏鳴曲式。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Prokofiev 普羅高菲夫第5號交響曲-第1樂章

心睿

這首曲子不只是普羅高菲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的交響曲顛峰,也是20世紀中葉的交響曲中,與七年前蕭士塔高維契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所寫的第五號交響曲並列,最常被演奏的名曲之一。

第五號交響曲與普羅高菲夫的第二號~第四號作品相比,這首曲子給人一種沒有階段性就突飛猛進地完成的感覺。作品裡,普羅高菲夫給人處處才氣迸發的靈感,譜寫書法上也精煉純熟,沒有情緒上的怪異表現,另一方面也裝滿多彩豐富的樂曲材料,完美消化,乾淨俐落。一口氣帶著聆聽著直到終樂章的高潮……抒情的慢板樂章雖然特別出名,但事實上全曲的樂念,也都散發著普羅高菲夫特有的光芒。

第一樂章,行板Andante,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強有力的快板Allegro marcato,三段曲式。
第三樂章,慢板Adagio,三段曲式。
第四樂章,遊戲似的快板Allegro,自由輪旋曲式。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Prokofiev 普羅高菲夫第5號交響曲-第2樂章

心睿

這首曲子不只是普羅高菲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的交響曲顛峰,也是20世紀中葉的交響曲中,與七年前蕭士塔高維契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所寫的第五號交響曲並列,最常被演奏的名曲之一。

第五號交響曲與普羅高菲夫的第二號~第四號作品相比,這首曲子給人一種沒有階段性就突飛猛進地完成的感覺。作品裡,普羅高菲夫給人處處才氣迸發的靈感,譜寫書法上也精煉純熟,沒有情緒上的怪異表現,另一方面也裝滿多彩豐富的樂曲材料,完美消化,乾淨俐落。一口氣帶著聆聽著直到終樂章的高潮……抒情的慢板樂章雖然特別出名,但事實上全曲的樂念,也都散發著普羅高菲夫特有的光芒。

第一樂章,行板Andante,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強有力的快板Allegro marcato,三段曲式。
第三樂章,慢板Adagio,三段曲式。
第四樂章,遊戲似的快板Allegro,自由輪旋曲式。

 

▶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Prokofiev 普羅高菲夫第5號交響曲-第3樂章

心睿

這首曲子不只是普羅高菲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的交響曲顛峰,也是20世紀中葉的交響曲中,與七年前蕭士塔高維契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所寫的第五號交響曲並列,最常被演奏的名曲之一。

第五號交響曲與普羅高菲夫的第二號~第四號作品相比,這首曲子給人一種沒有階段性就突飛猛進地完成的感覺。作品裡,普羅高菲夫給人處處才氣迸發的靈感,譜寫書法上也精煉純熟,沒有情緒上的怪異表現,另一方面也裝滿多彩豐富的樂曲材料,完美消化,乾淨俐落。一口氣帶著聆聽著直到終樂章的高潮……抒情的慢板樂章雖然特別出名,但事實上全曲的樂念,也都散發著普羅高菲夫特有的光芒。

第一樂章,行板Andante,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強有力的快板Allegro marcato,三段曲式。
第三樂章,慢板Adagio,三段曲式。
第四樂章,遊戲似的快板Allegro,自由輪旋曲式。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Prokofiev 普羅高菲夫第5號交響曲-第4樂章

心睿

這首曲子不只是普羅高菲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的交響曲顛峰,也是20世紀中葉的交響曲中,與七年前蕭士塔高維契 (Dmitri Shostakovich, 1906-1975)所寫的第五號交響曲並列,最常被演奏的名曲之一。

第五號交響曲與普羅高菲夫的第二號~第四號作品相比,這首曲子給人一種沒有階段性就突飛猛進地完成的感覺。作品裡,普羅高菲夫給人處處才氣迸發的靈感,譜寫書法上也精煉純熟,沒有情緒上的怪異表現,另一方面也裝滿多彩豐富的樂曲材料,完美消化,乾淨俐落。一口氣帶著聆聽著直到終樂章的高潮……抒情的慢板樂章雖然特別出名,但事實上全曲的樂念,也都散發著普羅高菲夫特有的光芒。

第一樂章,行板Andante,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強有力的快板Allegro marcato,三段曲式。
第三樂章,慢板Adagio,三段曲式。
第四樂章,遊戲似的快板Allegro,自由輪旋曲式。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Prokofiev 普羅高菲夫第7號交響曲-第1樂章

心睿

普羅高菲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的交響曲顛峰,眾所周知是第五號交響曲,他的人生似乎也是在第五號交響曲的譜寫後達到頂點。

在第五號作品光榮初演之後,普羅高菲夫就心臟病發,從樓梯掉落引起腦震盪。但普羅高菲夫依然鞭策他那不自由的身軀持續作曲,完成了最後的第九號鋼琴奏鳴曲、大提琴奏鳴曲,還有芭蕾音樂巨作『石花的故事(The Tale of the Stone Flower)』。而這首第七號交響曲,就是他晚年逼近大限時,在醫生禁止他工作的惡化健康狀況下產生的作品。這不但是普羅高菲夫交響曲的創作終點,也是他最後完成的作品。

原本,普羅高菲夫是想為俄羅斯國立廣播電台的兒童組,創作一首適合青少年的『輕鬆簡單交響曲』而開始譜寫這首曲子。但後來,他不斷膨脹原本的構想,以致於完成了這首非常正統的交響曲。不過,原先的構想依然活在曲子當中,並成為此曲的特徵與魅力。那洋溢出來的朝氣與新鮮的感覺,令人很難想像是他的晚年之作。

這首第七號交響曲的國外首演,是在普羅高菲夫逝世一個多月後的1953年四月十日,由奧曼第(Eugene Ormandy, 1899-1985)指揮費城管弦樂團在美國費城舉行,大獲成功。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Prokofiev 普羅高菲夫第7號交響曲-第2樂章

心睿

普羅高菲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的交響曲顛峰,眾所周知是第五號交響曲,他的人生似乎也是在第五號交響曲的譜寫後達到頂點。

在第五號作品光榮初演之後,普羅高菲夫就心臟病發,從樓梯掉落引起腦震盪。但普羅高菲夫依然鞭策他那不自由的身軀持續作曲,完成了最後的第九號鋼琴奏鳴曲、大提琴奏鳴曲,還有芭蕾音樂巨作『石花的故事(The Tale of the Stone Flower)』。而這首第七號交響曲,就是他晚年逼近大限時,在醫生禁止他工作的惡化健康狀況下產生的作品。這不但是普羅高菲夫交響曲的創作終點,也是他最後完成的作品。 

原本,普羅高菲夫是想為俄羅斯國立廣播電台的兒童組,創作一首適合青少年的『輕鬆簡單交響曲』而開始譜寫這首曲子。但後來,他不斷膨脹原本的構想,以致於完成了這首非常正統的交響曲。不過,原先的構想依然活在曲子當中,並成為此曲的特徵與魅力。那洋溢出來的朝氣與新鮮的感覺,令人很難想像是他的晚年之作。 

這首第七號交響曲的國外首演,是在普羅高菲夫逝世一個多月後的1953年四月十日,由奧曼第(Eugene Ormandy, 1899-1985)指揮費城管弦樂團在美國費城舉行,大獲成功。

 

▶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Prokofiev 普羅高菲夫第7號交響曲-第3樂章

心睿

普羅高菲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的交響曲顛峰,眾所周知是第五號交響曲,他的人生似乎也是在第五號交響曲的譜寫後達到頂點。

在第五號作品光榮初演之後,普羅高菲夫就心臟病發,從樓梯掉落引起腦震盪。但普羅高菲夫依然鞭策他那不自由的身軀持續作曲,完成了最後的第九號鋼琴奏鳴曲、大提琴奏鳴曲,還有芭蕾音樂巨作『石花的故事(The Tale of the Stone Flower)』。而這首第七號交響曲,就是他晚年逼近大限時,在醫生禁止他工作的惡化健康狀況下產生的作品。這不但是普羅高菲夫交響曲的創作終點,也是他最後完成的作品。 

原本,普羅高菲夫是想為俄羅斯國立廣播電台的兒童組,創作一首適合青少年的『輕鬆簡單交響曲』而開始譜寫這首曲子。但後來,他不斷膨脹原本的構想,以致於完成了這首非常正統的交響曲。不過,原先的構想依然活在曲子當中,並成為此曲的特徵與魅力。那洋溢出來的朝氣與新鮮的感覺,令人很難想像是他的晚年之作。 

這首第七號交響曲的國外首演,是在普羅高菲夫逝世一個多月後的1953年四月十日,由奧曼第(Eugene Ormandy, 1899-1985)指揮費城管弦樂團在美國費城舉行,大獲成功。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Prokofiev 普羅高菲夫第7號交響曲-第4樂章

心睿

普羅高菲夫 (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的交響曲顛峰,眾所周知是第五號交響曲,他的人生似乎也是在第五號交響曲的譜寫後達到頂點。

在第五號作品光榮初演之後,普羅高菲夫就心臟病發,從樓梯掉落引起腦震盪。但普羅高菲夫依然鞭策他那不自由的身軀持續作曲,完成了最後的第九號鋼琴奏鳴曲、大提琴奏鳴曲,還有芭蕾音樂巨作『石花的故事(The Tale of the Stone Flower)』。而這首第七號交響曲,就是他晚年逼近大限時,在醫生禁止他工作的惡化健康狀況下產生的作品。這不但是普羅高菲夫交響曲的創作終點,也是他最後完成的作品。 

原本,普羅高菲夫是想為俄羅斯國立廣播電台的兒童組,創作一首適合青少年的『輕鬆簡單交響曲』而開始譜寫這首曲子。但後來,他不斷膨脹原本的構想,以致於完成了這首非常正統的交響曲。不過,原先的構想依然活在曲子當中,並成為此曲的特徵與魅力。那洋溢出來的朝氣與新鮮的感覺,令人很難想像是他的晚年之作。 

這首第七號交響曲的國外首演,是在普羅高菲夫逝世一個多月後的1953年四月十日,由奧曼第(Eugene Ormandy, 1899-1985)指揮費城管弦樂團在美國費城舉行,大獲成功。

 

▶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第四樂章

Rachmaninov 拉赫曼尼諾夫第2號交響曲-第1樂章

心睿

拉赫曼尼諾夫 (Sergei Rachmaninov, 1873-1943)對於古典形式的大曲創作得心應手,在交響曲領域,留下三首富麗堂皇的作品。

其中這首第二號交響曲,無論是潛藏憧憬與感傷的浪漫性音響,或是抒情的旋律與管弦樂的豐富色彩,都是三曲中最具有拉赫曼尼諾夫音樂魅力的作品,也是三首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曲。

這首作品主要是拉赫曼尼諾夫35歲以前,在德勒斯登停留時的創作。也是在第一號交響曲初演失敗後,克服因此引發的強烈精神官能症之後,以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成功鞏固他作曲家地位後,再經過五年的淬鍊作品。這時候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樂書法,當然比過去的作品更成熟。 繼聖彼得堡的初演後,這首曲子又在莫斯科演奏,兩次演出都獲得好評。

 

第一樂章
▶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Rachmaninov 拉赫曼尼諾夫第2號交響曲-第2樂章

心睿

拉赫曼尼諾夫 (Sergei Rachmaninov, 1873-1943)對於古典形式的大曲創作得心應手,在交響曲領域,留下三首富麗堂皇的作品。

其中這首第二號交響曲,無論是潛藏憧憬與感傷的浪漫性音響,或是抒情的旋律與管弦樂的豐富色彩,都是三曲中最具有拉赫曼尼諾夫音樂魅力的作品,也是三首作品中,最受歡迎的一曲。

這首作品主要是拉赫曼尼諾夫35歲以前,在德勒斯登停留時的創作。也是在第一號交響曲初演失敗後,克服因此引發的強烈精神官能症之後,以第二號鋼琴協奏曲成功鞏固他作曲家地位後,再經過五年的淬鍊作品。這時候拉赫曼尼諾夫的交響樂書法,當然比過去的作品更成熟。 繼聖彼得堡的初演後,這首曲子又在莫斯科演奏,兩次演出都獲得好評。

 

▶ 第一樂章
第二樂章
▶ 第三樂章
▶ 第四樂章

分享